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文化  教育

中国教育网

本站

近日有关于本站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本站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本站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本站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本站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大对苏北,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投入,大大提高了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许多学校已经拥有了教学楼、宿舍楼、实验室、水冲式厕所等现代化教育设施。目前,苏北大部分农村中心中学已经初具规模,离合格的现代化学校并不遥远。

  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还免除了一部分贫困学生的学杂费,每学期在160元左右。这些举措深入民心,令人称快。但笔者认为这些教育资金的投入,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贫困问题”。160元的减免,对于一个贫困学生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笔者生在农村,又在农村中学一线工作,对学生及其家庭收入了解颇多。近期,笔者又对庆安中学初二年级部分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每班十名贫困生,计100人。这些贫困学生是由各班班主任通过互荐、自荐的方式,筛选得到的。因此,笔者这次所调查的100名学生基本上初二年级最贫困的学生。现将调查结果列表如下:

  第一类,学生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家中有长期病人,占30%。二(1)班张超就是其中一例。张超爷爷患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精神上有问题;父亲无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种田,维持生计,农闲时跟人搞点建筑,种点小钱,补贴家用。

  第二类,兄妹多,占22%。如学生张英,兄妹四人,大姐、二姐上高中,本人上初二,弟弟上初一。父亲每天四点就起床,进货,后由母亲经营小菜馆,自己再去打零工。家庭收入还不算少,可是姐弟四人每星期各要带走几十元的生活费,收入就显得太少了。

  第三类,家中既有长期病人,兄妹又多,占20%。这类学生最可怜。二(5)班学生卓某,家在杨圩,离学校有20多里,每星期往返都是步行。家中穷得连一辆破自行车也没有,或者说,连一辆破自行车也买不起。

  第四类,残疾或单亲,占16%。这类学生有不少相似点:母亲是外地人,父亲年过半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苏北许多大龄青年,没有媳妇,有的亲自奔赴云贵川,连哄带骗,娶回老婆;有的花几千元钱,从人贩手中买回老婆。现在这部分人的子女多在二十岁左右,但仍有一部分孩子,正上初中。近几年,这部分学生的比例有所下降,却不可小视。这些学生比较特殊,家里穷,成绩差,心里又脆弱;父亲也多在五十岁以上,没有什么能力,早在二十年前,已经花掉了几千元钱,家底被掏空了,到如今也没有翻过身来。近几年,云贵川经济好转了,许多女人又回去了,留下一些子女陪伴衰老的父亲,甚是凄凉。

  第五类,主要是一些偶发事件,占12%。其中有一些虽是特例,却值得深思。比如学生张芳,原来家庭比较富裕,去年母亲为她生了一个,计划办罚款2、7万,现在家庭突然陷入了困境。这种情况目前还只是个例,但有发展趋势。因为有些家长认为,以后小孩子上学不交学费了,还给补助,多生几个能养得起。

  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大对苏北教育的投入,实在是一件好事。但是笔者认为,一些贫困家庭,仅靠一百多元的减免,甚至全免,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贫困问题”,首先省政府应出台一些针对贫困家庭的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地方政府应该多动一些脑筋,领导要亲自上门,出谋划策,寻找一些切实可行的致富路子,这样才能走出困境,摆脱贫困。

  其次,应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很多家庭只所以贫困,是因为家里有长期病人;病人不能挣钱,还把家中的一年收入送给了医院。

  最后,计划生育应常抓不懈。这项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不能放松。一些愚昧者错误认为,将来孩子上学不要钱,可以放开肚子生。这种思想一旦产生,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地方政府,尤其是计划办,千方不能采取欲擒故纵的伎俩——先生后罚。这种做法贻害无穷,一定要止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