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生活  旅游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产业“开花” 群众“摘果”

7月30日下午,两点不到,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孟洼村外的田埂上便热闹起来。张宽发大姐正和几个村民有说有笑,来到村里的葛根基地准备干活。

“要不是村里搞了项目,我们都还在家闲着哩。现在在基地干活,按时上下班,一个月2000多块钱,比种田强多了。”张大姐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特色农业项目搞得风风火火,她把家里的十几亩地都流转了,到村里葛根基地种葛根;老伴在村里的香菇加工厂打工,每月都能收入2000多元,生活越来越好。

田地里,一垄垄葛藤长势茂密。村党总支书记沙友柱拨开一片藤蔓,挖开一株葛,露出粗壮白皙的葛根。“这是4月份种上的,长势不错,下半年就能挖了。”沙友柱告诉记者,葛根系发达,一根藤子能长十几斤葛根,制成葛粉一斤可卖20元,亩均效益2万多元。村里种了500多亩葛根,下半年打算建个小型加工厂。

沙友柱是见过世面的人,原来在滁州西门子公司做销售,收入可观。2018年3月,一心想为家乡做点事的老沙辞职回乡,成了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领头羊。

“刚回村时,产业一片空白,村集体账户上只有2万多元的光伏收益。”沙友柱回忆道,“我们这里属于丘陵地区,地块散碎起伏大,不合适机械化作业,留不住大户。年轻人都出去了,没人愿意种地。”

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孟洼村创新经营方式,整合土地资源,统一布局特色产业,再交给合作社经营管理,开发了千亩果园、500亩葛根、蔬菜大棚40多个、香菇大棚20多个。

“村里统一布局产业,出资建设,再交给大户经营管理,以土地收益支付劳务费。产品销售后,去除劳务费,剩余收益归集体。”沙友柱介绍。短短两年多时间,曾经的后进村一跃成了先进村,去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

如今的孟洼村春有桃李,秋有葛蔓,蔬菜大棚内四季常青,老百姓一年到头都能家门口打工挣钱,腰包自然就鼓了。“以前村里没产业,村民没事干,矛盾纠纷多;现在项目多了,一年到头都有活干,矛盾也少了,干劲越来越足。”沙友柱说。

在邻村元松村,产业兴旺同样带来村美民富。前两年,元松村整合扶贫资金90万元,通过村企联建的方式,建起了精品水果扶贫产业园,种植法兰西西梅、新西兰猕猴桃、日本晴王葡萄等精品水果。

在水果产业园的大棚内,摘下一个纸袋,一串青绿葡萄晶莹剔透。“这种精品葡萄,成熟后可以卖到100元一斤,亩均收益几万元。”元松村党总支副书记孙光龙介绍,随着水果陆续进入丰产期,预计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

“村里产业旺,现在在果园里打工种地,月月都有活钱。”张俊美是元松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前些年土里刨食的张老汉腰包空空。这两年,村里引进了扶贫果园,老张打工有了去处,村里还给他安排了扶贫公益岗,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果园里干一个工80块钱,一个月能干10几个工;在村里做保洁,还能收入800块钱,每月收入2000多元。”算起收入账,老张心里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