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文化  娱乐

瞄准中医药产业 重庆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服务网,泪的告白 歌词

  【中国制药网 国内新闻】过去5年,重庆市中医药取得的丰富成果是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而在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方明金快看来,中医药发展快不快,还得事实说了算。

瞄准中医药产业 重庆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服务网,泪的告白 歌词

(瞄准中医药产业 重庆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服务网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左国庆没有忘记,2012年,他刚刚从西医院调任重庆市中医院院长时,还没迈进医院大门,就接到联名抵制信的尴尬。可就在短短几年间,这个原本“只能开中药,无力实施重大疾病救治”的医院竟跻身西部中医医院行列第一,以龙头地位拉动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这一成绩得益于走中西医齐头并进的路子:58条发展中医特色的措施落地,加强中医急症等优势学科研究,各科严格落实“中医参与综合救治”硬指标,成立皮肤病、脑血管病、腰腿痛等病种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中心,每年引进博士20余位,“西学中”学习热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系列改革举措换来了整个医院的提质增效,这让众多区县中医院深受启发。

  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综合救治能力——重庆市中医院最先明确了自己的功能定位,并得到了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和重庆市中医管理局的认同,以龙头带动市、区、县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诊疗能力、人才、科研提升,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中医药服务网。

  有着多年西医经历的肿瘤科主任孟占令进入市中医院20年,也学习中医20年。他用实践告诉青年医生们,“中西医结合对危重症,是1+1>2的效果。”同样,在心血管科、肛肠科、肿瘤科、皮肤科,很多以综合医学治疗手段为先的科室,中医药从不缺位。这些国家级重点专科的科主任们,除去日常工作,,还有一份艰巨任务就是往返于对口的区县医院,为当地培育医疗骨干。

  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妇产科的护士们刚参加了由市中医院牵头组织的全市中医妇科护理培训,回到本院就立刻有了“用武之地”。随着二孩增多,产前产后的中医护理需求尤为突出。她们感叹,“多学一门技术,就能多帮助一位产妇。”

  左国庆算了一笔账,重庆市政府出台中医惠民政策后,患者在中医院特病门诊或普病住院病房支出的门槛费减半,煎药费、院内制剂等纳入医保报销。每年能节省入院患者就诊费用近1亿元。社会效益的彰显并未限制经济效益的实现。“十二五”期间,重庆市中医院门诊量突破187万人次,业务收入较前5年增长逾3倍。

  搭建好平台,人才留得住

  前不久,重庆医科大学与重庆市中医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扩大重庆中医药研究在全国的影响,实现重庆中医药高等教育和中医药诊疗水平的提升。

  消息一出,不少人拍手叫好。原来,重庆没有一所专门的中医药高等教育院校,中医药教育滞后,人才紧缺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

  除了这种强强联合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重庆近年也在夯实基层中医人才基础。西部县城垫江已连续5年实现90%以上患者“大病不出县”。这与创新体制机制,引进、留住、培养一批高端人才息息相关。县长梅时雨说,从2015年起,该县25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县管乡用”轮换派遣制度,由县政府在县医院和中医院两所三甲医院中单列100名医师编制,保证人员在乡镇工作同等享受县级编待遇。并由县财政按医院医师人员当年平均收入水平,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定额保障。

  “不仅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实人才队伍,还为破解‘人才荒’问题创造条件。”垫江县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万成绪介绍,每年公招计划都将30%以上的名额用于招聘中医药人才,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中医药类人才,不受编制限制。5年来,全县引进中医药硕士生31名、中医药本科生179名,这对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效果直接。

  刘毅从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学术带头人的岗位毅然转至重庆市中医院,吸引他的是平台资源。皮肤病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西部地区绝无仅有,又因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外唯一的皮肤病教学单位,具备医教研一体发展的基础。中医出身的刘毅进入科室便与团队一起,制定了40多份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协定处方,让住院患者百分百接受中药外治治疗。

  他还承担了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病研究所中药部的主要工作,与重庆市科协合作开展了“针对皮肤病的中药外用”项目撷翠众创空间,帮助本科室的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实现转化。

  而在潼南,提升医院诊疗服务能力和整体服务水平,培养本土化人才已经形成气候。目前,全区乡镇村中医服务已经全覆盖,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设“国医馆”。硬件基础健全,还需一支带不走的基层中医药人才做支撑。日前,潼南区中医院挂牌成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潼南医院,将为当地培植学术带头人,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杨思进更是提出,要努力促进潼南区中医医院早日实现“一年有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目标,打造成潼南区乃至重庆市精品中医院。潼南区中医药事业发展“黄金期”已经到来。

  不难看出,提供了优渥的环境“土壤”,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就能够吸引和培养自己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瞄准产业,彰显重庆特色

  健康中国建设给中医药发展带来机遇,为中医药在基层健康领域布局提供了广阔空间。

  重庆武隆县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块“金字招牌”,今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和仙女山中医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规划,提出实施医养融合发展,打造国家中医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

  武隆县卫生计生委主任罗重阳介绍,政府已经投入1000余万元,兼具医疗、康复、养生、保健等多种服务功能的仙女山中医馆已经建成,仙女山健康养生休闲步道和药林初具规模。下一步,还将打造融中医健康养生与绿色环境为一体的国际健康旅游休闲胜地,将绿色氧吧与中医养生文化充分结合。

  綦江也打出了“中医养生”牌,在旅游度假景区布局配套中医药疗养、康体保健等医养项目,在横山旅游度假区探索实施“旅游地产+中医养生馆+老年科”的建设模式。

  2015年12月,垫江县中医院医养结合医院投入使用。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重庆市垫江县又一次拉开了立足中医特色优势,开展医养结合助推健康产业发展的大幕。

  重庆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实施意见》发布,各地已经“摩拳擦掌”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最具重庆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正如方明金所说,未来重庆中医药事业在求真务实中将取得更大成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