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资讯  信息

《斐济日报》总编辑杨鸿濂:“每次参加论坛都像是燃料补给”

  中新社石家庄10月11日电 题:《斐济日报》总编辑杨鸿濂:“每次参加论坛都像是燃料补给”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如果把海外华文媒体比作汽车,论坛就相当于加油站和导航仪。每次来参加论坛都像是一次燃料补给。”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即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拉开帷幕。论坛参会代表、《斐济日报》总编辑杨鸿濂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分享在海外办报的酸甜苦辣,讲述自己与论坛近10年的“不解之缘”。

  自2011年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起,杨鸿濂每届论坛都如约而至。在他看来,每届论坛的主题都很有前瞻性,华文媒体同行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感受、切磋经验,有利于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论坛这种引导、导航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杨鸿濂自2006年起在斐济留学。2007年开始,他便在《斐济日报》实习。从送报员到见习记者,从排版设计到文字编辑,从市场营销到人力管理,从摄影摄像到新媒体策划,报社涉及到的领域他几乎全部做过。凭借出色的文字功底和管理经验,杨鸿濂不到3年时间便担任报社总编辑。在他的经营下,《斐济日报》蒸蒸日上。

  谈及海外办报的感受,杨鸿濂认为坚定的信念是办好华文媒体的必要条件。“这些年看到太多华媒人由于缺乏信念,或者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从而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媒体,在痛心的同时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将报纸办好,为后来人走出一条可以借鉴的经验之路。”他说。

  杨鸿濂坦言,海外华文媒体生存发展并不容易。斐济由于国家面积小,距离中国遥远,且薪资待遇很难与中国看齐,因而很难招聘新人。“有几年甚至报社完全只有我一人。”

  为改变缺人的窘境,《斐济日报》开始重视与当地高等院校合作,在学校招收实习生,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此外,通过与斐济本地媒体合作,为学生提供英文媒体与华文媒体两种风格不同的培养。“大多数的实习生在经过一到两年培训后,都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媒体人才。”

  《斐济日报》在新媒体平台运营也颇有心得。杨鸿濂说,通过开展线上与线下各类活动,增强与订阅读者的互动联络,破解了公众号“吸粉难”“内容少”的难题,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目前,《斐济日报》公众号核心新闻阅读量过万,热点话题参与度在3000到6000人左右。

  谈及海外华文媒体如何增强“话语权”,杨鸿濂认为,华文媒体应自信向主流社会发声,并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通过版面、新闻互换,共同举办线下互动活动等方式来增强影响力。此外,华文媒体应该注重对当地社会文化的研究,找准当地民众关注的话题,并以其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即将启幕,杨鸿濂希望,论坛能够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平衡发展方面给出新的思路与建议,他也希望中新社在全球新闻领域合作、建立全球新闻数据库等方面给予华文媒体更多的帮助。

  “在2011年至2015年参加论坛的时候,我一直是论坛代表中最年轻的总编辑,但近几年我看到更多‘90后’媒体人正挑起海外华文媒体的大梁。”杨鸿濂感叹,这是海外华文媒体的进步,更年轻、更有创造力的一批华媒人正在走向世界,带领华媒走向新时代。(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