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资讯  信息

夜读丨思念被写进时光,记忆才有了味道

一年过半,迎来端午。

小时候过节是纯粹的开心,而成年人世界里,每一个节日,都会有思念扑面而来。又到了五月初五,街头巷尾,城里乡下都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虽然很多地方过端午都要吃粽子,但在我的印象中,很少会自家包粽子。因为甘肃地处内陆,既不产糯米,也不产粽叶,所以祖辈们代代传承的是包包子、做甜醅子和凉粉。

儿时记忆中,家家户户对过端午都很重视。提前几天,家里人就开始准备。我和爸爸经常负责上街采购,而妈妈则在家准备甜醅子、凉粉、包子等各色美食。

那时镇上的集市非常热闹,到处都是吆喝叫卖的声音,花花绿绿的小摊前人头攒动,各种新鲜玩意儿层出不穷。或是一包扎头的彩色皮筋,或是一件粉色的公主裙,我总会缠着爸爸,耍赖让他买给我,爸爸就会表情无奈而动作爽快地掏钱给我买,让我快乐得像个小疯子。

在北方艾草并不常见,端午节当天,爸爸早早出门砍来带着叶子的柳枝,插到每一间屋子的门顶以示辟邪驱虫。当我醒来,看到的除了门上的柳枝,还有手腕上的花绳。花绳是童年过端午时最有仪式感的东西,通常是在孩子熟睡中由妈妈绑的,寓意平安吉祥,驱邪避瘟。那时候,小孩都相信所有大人们说的话,因为怕遇见蛇,所以我的花绳一直牢牢地绑在手腕脚腕上,哪怕不小心弄丢了,也要原路找回来,一直戴到褪色。

大概是因为要装在大盆子里覆上塑料布再盖上棉被发酵,老家把酝酿甜醅子的过程叫做 " 捂甜醅 "。美味的甜醅子刚好在端午节当天捂好,散发着粮食原始醇香,再兑入凉开水,放上一勺砂糖,酸甜爽口,不知是否因为孩子的味觉格外敏感,还是平素可满足口福的美食本来就少,总之,儿时端午那碗甜醅子的味道,至今还留在我挑剔的味蕾里。

在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里,端午节犹如五色丝线般绚烂多彩。带着阳光,带着风声,带着水响,带着美味,带着父母手指翻飞间的温热,带着爷爷奶奶蒲扇轻摇下悠远的传说,带着鸟鸣蝉唱和乡土的味道,伴我在夏夜甜甜入梦。

随着长大,这种热闹的氛围,在日渐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逐渐淡化,慢慢地,似乎这一天已经成了日历上一个寻常的符号,一个普通的假期。然而,无论是作为传统节日,还是作为普通的一天,一句 " 安康 " 是我们藏不住的珍重心意。

时光永续,生活向前。当又一年端午如期而至,虽然不再有儿时那种欢喜,但一想起节日里老家门楣上那一束翠绿的柳枝,不论多远就想回家。以节日的名义,在一份平淡的相守里,读懂亲情血脉的传承,以及爱与思念的传递。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柏莱雅官方网站
  • 编辑:朴敏英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