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经济  车市

中医亡于中药?中药:这个锅我不背!,朱思芸

笔者曾认识一位女性朋友,回家乡小城看老中医,开了方子,抓几服药,吃得挺好。返深圳后不久药用完了,于是去社区药店按老中医的方子配药,结果一吃就出事了,身体出现过敏不适。她打电话回去,老中医仔细地询问了她买药、用药的细节,然后很确定地跟她说,是药材的事。并叮嘱她买药万万不可随便,在外只能买某个老字号的药,贵是贵点但可靠,或者还是从他那里抓药快递过来可靠……

能治病就是硬道理,

中药这东西,王扉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很有名的《父亲的病》,收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里。说的是他小的时候父亲生病了,家里请了当地的“名医”来诊治,“名医”的用药就是与众不同。有“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但有附加条款:“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幼年的鲁迅为了抓药、寻药,费了老鼻子劲。但这些奇奇怪怪的药物,并没有起到奇效,,父亲的病仍然日重一日,终是撒手西去。这件事在童年鲁迅的心里应该留下不小的阴影面积。以至于他在《呐喊·自序》中说过一句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在笔者看来,鲁迅这话说得明显偏颇了,至少很不严谨。你可以说,有些中医是骗子,或有些骗子是中医。但不能一竿子打沉一船人。虽然俗话说中医中药不分家,但中药的事,有的是中医的错,有的也不尽然。

笔者曾认识一位女性朋友,回家乡小城看老中医,开了方子,抓几服药,吃得挺好。返深圳后不久药用完了,于是去社区药店按老中医的方子配药,结果一吃就出事了,身体出现过敏不适。她打电话回去,老中医仔细地询问了她买药、用药的细节,然后很确定地跟她说,是药材的事。并叮嘱她买药万万不可随便,在外只能买某个老字号的药,贵是贵点但可靠,或者还是从他那里抓药快递过来可靠……

关于中药与中医这点事,要讲清楚还是得从中药源头说起。我们知道中药的鼻祖是神农。据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子,五脏六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远古时候的中国人,经常因吃错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于是决心尝遍天下之物,能吃的放在身上左边的袋子里,做食用;不能吃的就放在身上右边的袋子里,标明有毒。

有一次,神农尝了一片小嫩叶,这玩意一落肚子里,就上上下下把肠胃擦洗得清清爽爽,像巡查似是,神农把它叫做“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茶”。神农把它放入左边的袋子。又一次,神农尝了朵蝴蝶样的淡红小花,甜津津的,香味扑鼻,这是甘草,神农把它放入右边的袋子。这就样,神农不辞辛苦,尝遍百草,每次中毒,都靠茶来解救。后来,有一天神农尝到了“断肠草”,这种毒草太厉害了,他还来不及吃茶解毒就死了。

中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把中药分成三类:上品无毒,用于养生;中品小毒,用于调理;下品中毒或大毒,用于攻邪。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主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

《神农本草经》里的这段记载,把影响中药质量的几大因素都点到了:

其一、中药产地,中药材历来强调原产地,“土地所出”,追求“药出道地”,一方水土出一方药;

其二、中药采集,必须依循时月采集,药材之药效与采摘时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例如青皮与陈皮;

其三、中药炮制,炮制指药材在使用之前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阴干、暴(注:暴通曝,日晒)干”,“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制成药丸或散剂,用水煎煮或用酒浸泡等,皆炮制也。

12月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药的质量问题、资源可持续问题对中医的发展至关重要。各地调查显示,野生变家种、道地药材异地种植,以及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加上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情况比较多,都可能影响到药材种植的质量。

笔者注意到王国强的这番言论中,说到了中药产地、中药采集的问题,但却遗漏了中药炮制。北京同仁堂的门联云:“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制药的人在炮制的过程中省人工、减物力,所成之药的药效必然没保证,甚至对病人毫无裨益,反而有害。

那么,中药的炮制古法有多繁呢?比如我们熟悉的九制黑芝麻,说的就是普通的黑芝麻,要经过九蒸九晒才能发挥药性。可想而知,如果制药的人偷工减料甚至李代桃僵,其实是暴殄天物,虚费人工。虽有药名,终无药实。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回忆录《鲁迅与我七十年》中提到,“曾有人著文,说鲁迅反对中医,更不信中医,实际似乎并不如此。”证据是,“母亲当时因过度劳累,白带颇多,西医让用冲洗方法,没有见效。它遂买了‘乌鸡白凤丸’服了,见效很快。”,后来“父母亲还介绍萧红服用”,结果也治愈了萧红的月经不调症。

所以,笔者的结论是,中医可能会亡于伪中医,但不会亡于中药。所谓“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其实,确切地说应是:“问题中药”会毁损中医的名声。即使是在反对中医最激烈的民国,批评中医的人士也多持“废医存药”、“废医验药”的观点。你可以抨击中医是玄学不是科学,中医多骗子。但中药这东西,能治病就是硬道理,不是说打倒就能打倒的。

原标题:所谓“中医亡于中药”之我见

作者:王扉知名作家,学者。清华大学EMBA媒体会成员。深圳湖畔书馆馆长。

中医亡于中药?中药:这个锅我不背!,朱思芸

编辑:刘晓慧

鳳凰相关阅读

· 中药为啥成了拖中医后腿的“罪魁祸首”?

· 甭笑,严肃点!调查崔顺实干政呢!

· 专栏 | 互撩之后,特朗普和蔡英文会发展到哪一步?

· 我喜欢你,因为你“微德”太好

· 二十四节气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 王扉

· 聂树斌,有个警察一直在帮你翻案!

· 朴槿惠真要下台?没那么容易!

· 随风飘去的民企“原罪” | 程鹤麟

中医亡于中药?中药:这个锅我不背!,朱思芸

中医亡于中药?中药:这个锅我不背!,朱思芸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