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生活  旅游

大别山腹地:绘美丽画卷 助旅游扶贫

  霍山县单龙寺镇屋脊山风景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近日落成,全方位提升了屋脊山旅游格局,迎来众多摄影发烧友和四方游客。

  近年来,霍山县按照“打造全域旅游,建设全景霍山”的发展思,精心建设打造“一心三区”,即大别山旅游集散综合服务中心,大别山主峰旅游区、佛子岭湖滨度假区、大别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霍山围绕环大别山风景道和省道318线布点的竹乡、酒乡、茶乡、渔乡、药乡、花乡等精品景区也越来越受到各类旅游者的青睐。旅游热起来,带动周边百姓富起来。今天的霍山,旅游扶贫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幅幅可圈可点的美丽画面。

  “周末和节假日的游客日均在1000人左右,住宿客房不预订住不上。 ”东西溪乡乡长汪琴介绍说。现在作家村的食堂、民宿正在建设,届时可容纳100人居住、300人就餐。作家村热起来,当地的十几户贫困户也因此受了益。 “我们给贫困户们设置了56个岗位,帮助他们就业,同时每年都会举办扶贫年货节,收购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在电商超市帮助售卖,这里食堂的食材来源也尽量从贫困户家中收购。 ”汪琴说。

  游客往来不绝,带动了周边的农家乐、农家民宿。 “今晚又有客人定了两桌饭,都是熟客推荐来的。客人们要吃我们家烧的土菜,河沟里捞的田螺、自己的地锅鸡,这时节的特色菜有农家腊肉烧笋尖,还有附近贫困户家菜园种的季节菜。 ”画家村“冲驿站”女老板戚晓梅一边忙着在园子里拣菜,一边介绍她两口子办农家乐的事。她身后由两层旧职工宿舍成的农家客栈得洁净温馨,处处洋溢着农家庭院自然的亲切。

  “好风景”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好钱景”。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开通后,沿途百姓开设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拨节而起,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岁的金启凤是上土市镇铜锣寨村民组人,他在当地的旅游公司当水电工,又和老伴利用自家闲置的老屋做起了民宿与农家乐。金启凤家得洁净整齐。门前的一棵大树下放着竹制的桌椅,一条不知年代修成的青石小直通门前的小溪,几只散养的鸡鸭在林子里追逐打闹,农家小院里一派安宁的气息。他说去年他毛收入也有十来万元。

  住在大别山主峰白马尖脚下堆谷山村的蔡胜明说起民宿给他带来的变化喜上眉梢。 “每到国庆黄金周你得提前两个月订房才行。今年我家的民宿大概每天要接待100人左右,实在住不下的我都推荐给村里其他家了。 ”蔡胜明自豪地说。如今的堆谷山村的乡村民宿与农家乐已经由2002年的1家猛增到今年的近50家,当地农民从业人员近500人。许多过去的贫困户靠旅游脱下了贫困的帽子。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堆谷山、何家大院、微生源、福康居、淮源农庄、有山美地等一大批霍山精品民宿,在今天已闻名遐迩。今年1-7月份,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82.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1%。

  位于大别山旅游通道边上的土市镇陡沙河村如今已彻底变了模样。利用其独有的温泉资源,江苏华强集团在此计划投资数十亿元打造陡沙河温泉小镇。 2017年,陡沙河温泉小镇成功入选首批省级特色小镇,这里将是一个集养生、休闲、度假、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小镇。随着陡沙河温泉小镇的兴旺,上土市镇周边宾馆、饭店、农家乐等服务业日益兴隆。一大批农民与当地贫困户从中受益。

  “在我们温泉小镇里工作,交养老保险的就有500多人,90%以上都是从本地老百姓中招聘来的,其中100多人是贫困人口。招聘的清洁工工资2500元,其他稍有技术含量的工种基本都在3000元以上,他们能在口实现就业,早晚还能回家照顾老人小孩。 ”华强大别山集团总裁朱斌介绍说。据统计,2017年温泉小镇已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6户260人脱贫,户均增收3万余元。

  “去年我们统计全镇共有30多家农家乐,现在几乎三天一家、五天一家还在不断增加着。 ”上土市镇党委朱启洲笑着说。他向记者介绍,为带动周边群众脱贫创富,陡沙河这里的农民拆迁安置小区采用全新的设计,所有房屋可以自住,也可以当作民宿来出租。今年内,先住进去的农民,镇里统一进行旅游服务方面的培训。 “住进去的上百户农民,一年依托温泉小镇多挣个三五万元不成问题。 ”朱启洲说。

  如今的霍山,依据山区特色,打造建设“特色小镇”,让旅游业助民已成为发展战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县里近年来大力开展茶香“特色小镇”(大化坪镇)、温泉“特色小镇”(上土市镇)、艺术“特色小镇”(诸佛庵镇)、旅游“特色小镇”(太阳乡、佛子岭镇)、农业生态“特色小镇”(与儿街镇、但家庙镇、下符桥镇、高桥湾现代产业园)等五项“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霍山县委梁国金说,特色小镇的打造,相关产业的落地,旅游业的兴旺将把霍山的发展带到一个新起点。 “一风景一花,一欢歌到农家”的全新发展图景已经在霍山展开。(记者 张大鹏、胡娅莉 通讯员 陈波 文/图)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成为各地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中国的特色“抓手”,也成了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续的有力“扶手”。

  就“旅游+”助力精准脱贫而言,“抓手”既要持之以恒抓在手里,不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更要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旅游规划带村、以旅游布局带动、基础设施带动、旅游业态带动、旅游技能带动、旅游营销带动等多种形式,选准旅游开发的子,通过发展旅游形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由城市自发而持续地向农村传输,发挥旅游乘数效应,促进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成为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的推力。

  “扶手”既要扶智更要扶志,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变传统的输入式扶贫为“授人以渔”式扶贫,让贫困群众由被动扶到主动扶、由自发扶到自觉扶;要发挥旅游关联性、带动性强的优势,引导农村群众通过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作价入股,积极参与“旅游+”融合发展,开发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链,吸引外部旅游消费市场,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在口参与旅游经营服务,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9月11日上午7时,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67岁的贫困户吴新洲像平时一样,准时来到“龙顶山生态谷”景点的1.2万平方米草坪上,捡拾垃圾、修剪草坪,干得不亦乐乎。

  “不要认为梨子马上就要收了,就放松后期管理,秋季修剪和施肥对明年果树效益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在龙顶山生态谷的黄金梨特种种植园内,贫困户刘西顺正在给村里的20多名贫困户黄金梨秋后管理技术。刘西顺因病致贫。去年5月进入景点黄金梨种植小组,不仅自己学会一套管理技术,还成为小有名气的“二传手”,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种植120多亩黄金梨。 “该景点项目全部建成后,可直接提供200个贫困户就业岗位,500人就地就业。 ”景点负责人刘淮北说。

  去年以来,镇头村先后投资2200万元,清理沟河污泥8000立方米,清除垃圾6400立方米。全村还根据旅游脱贫发展需要,成立了生态果蔬采摘、古树观光、生态养鱼、有机香稻等9个乡村旅游项目组。自项目建设以来,以景点带村、能人带户、产业扶贫为主要途径,着力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近两年来,埇桥区大力发展近郊休闲生态旅游,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农家乐已超过800家,休闲生态农业园600家左右,帮助景点、景区完成面硬化106公里,并投资1.2亿元,改善乡村生态文明。今年1至8月接待休闲旅游消费人数超过8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6亿元。生态旅游脱贫近6000人。(记者 何雪峰 通讯员 郑 杰)

  前不久,在明光市张八岭镇柴郢村党群活动室里,全村43户贫困户高高兴兴领到了旅游+产业收益扶贫分红款。“不仅安排我到旅游景区搞环卫工作,家里还搞养殖业,景区饭店包收,今天还领到了分红,这么好的政策哪有理由不脱贫哦! ”今年69岁的贫困户丁士友一边数着855元的分红款,一边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柴郢村地处偏远,贫困人口较多。前几年,八岭湖景区在这里建成,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2016年,柴郢村入选“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里陆续有30多人在景区就业。部门因势利导,改善村容村貌、实施整治,对部分农户建筑进行仿古装修,帮助农民搞起了民宿。今年,财政资金投入的旅游相关产业带来村资产收益5.9万元,65%分给43户贫困户,30%分给低保、五保户,5%分给“三无人员”。2017年,柴郢村成功从贫困村中整体出列。目前,明光市已在张八岭镇柴郢村等地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八个一”工程,先后举办了“桃花节”“桑葚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吸引外地游客,延伸旅游产业链,更多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走进滁州市全椒县石沛镇白庙村,田园慢境让游人忘掉城市喧嚣,感受岁月静好。然而,这个旅游小山村2014年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贫困人口发生率6.8%。近年来,全椒县将该村列为旅游扶贫重点村,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发展薄壳山核桃、蜜桃、黄桃、香菇种植,集生产销售、采摘休闲为一体,今年全村仅水果种植面积就达2491亩,产值超200万元。“刚接到电线多人的旅行团要来咱村旅游观光。”说起现在的新生活,白庙村“桃源人家”农家乐店老板郑基琴不禁喜上眉梢。作为曾经的贫困户,郑基琴和丈夫开了一家农家乐,桃林环抱,采摘垂钓、农耕体验、篝火民宿应有尽有。 “我家今年新挂果的20多亩黄桃被采摘一空。 ”郑基琴高兴地对记者说,她现在的收入比外出打工高多了,还能照顾老人孩子,线年,白庙村实现贫困村出列,全村3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记者 罗宝)

  秋高气爽,舒城县张母桥镇游人如织。李堰村的杭白菊、东岗村的将军山渡槽、陡河村的板山生态园,一处处景点吸引来自合肥、六安等城市的游客自驾过来游玩。

  在农业旅游扶贫的受益上,干汊河镇七门堰村的贫困户感受颇深。七门堰水利工程与都江堰齐名,历经二千多年,仍发挥灌溉效益。该县对此充分,挖掘历史人文知识,打造成含历史、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景点。七门堰村的贫困户冯小林主动但任了员,她说,现在一个月有二千多元的收入,感觉生活一下亮起来了。

  舒城县建县有二千多年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了该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推进“旅游+体育”。梁祝文化、周瑜文化、李公麟文化、文翁文化等境内的乡土文化资源及庐剧、秧歌、舞龙灯、显扬冲叉等文化的整理与,让游客流连忘返。舒城还共建合肥·舒城体育健身休闲长廊;打造万佛山、龙眠山、仙女寨等户外运动;建设完成万佛湖环湖自行车绿道和全程马拉松赛道、广州大浪水世界公园综合体等项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