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生活  旅游

从脱贫到致富, 抓住产业“牛鼻子”

“我要好好学养虾技术,脱了贫还要致富奔小康哩”

以产业扶贫为抓手 夯实农村产业基础

7月7日,一场大雨过后,定远县西卅店镇双桥村小孙组村外的水田又上水了。68岁的孙长军来到自家水田边,提起一网沉甸甸的虾笼,心里乐开了花。

“这一网能逮七八斤虾。”孙老汉告诉记者,龙虾上市旺季,他一天都能逮100多斤,销售1000多元。前几年,儿子车祸去世,孙老汉老两口带着两个孙子艰难过活。这几年,通过发展稻虾共养,老孙不仅成功脱贫摘帽,还成了受人羡慕的“龙虾大王”。

“2016年秋天,我开始养龙虾。当时搞了三亩田试试,没想到第二年就卖了七八千元,还没耽误收稻,下一年还不用下虾苗了。”去年老孙将虾稻田面积扩大到30亩,亩均纯收入达三四千元。“现在两个孩子在城里上寄宿学校,我们就在家里养虾供养他们,今后还要好好学养虾技术,脱了贫还要致富奔小康哩。”孙老汉干劲十足。看到老孙养虾挣钱,小孙组的很多村民都跟着干。现在,全村1800多亩水田全部改成了虾稻田,养殖户达200多户。

小孙组的故事只是定远县龙虾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定远县位于江淮之间,河流池塘众多,适合稻虾共养。近年来,该县在产业扶贫的实践中,充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群众种养习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小龙虾等特色产业。目前全县虾稻种养殖面积达到25万亩,养殖企业达300多家,带动农户2万多户,其中贫困户1000多户。

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最大交集。”定远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周相国表示,定远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夯实农村产业基础,带动更多农民脱贫增收,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金寨县果子园乡原先并没有果子,近几年通过大力发展黄金梨等经果林扶贫产业,成了名副其实的“果子园”。

日前记者来到金寨县果子园乡黄金梨种植基地,看到漫山遍野的低矮梨树上挂满了鸡蛋大小的梨子。“黄金梨经济效益好,五六年就能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六七千斤,净利润达3000多元。”该乡乡长叶甜告诉记者,目前全乡黄金梨种植面积已达到5000多亩,经营主体12家,带动100多户农户种植。

今年4月份,金寨县成功摘帽,摘帽之后怎么干?产业兴旺是关键。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果子园乡着力加强农村产业培育。为促进黄金梨产业做大做强,该乡出台了黄金梨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行业协会,着力培育黄金梨“一乡一业”,力争在3-5年内黄金梨种植面积达10000亩。

“打算引进加工厂,把梨子制成梨酒、梨膏,增加附加值”

引进加工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

今年小龙虾产量大增,但是定远县龙虾协会会长曹永明心存隐忧。“去年行情好,亩均纯收入4000多元,今年收益只有2000多元。”曹永明分析,一方面由于市场行情不好,另一方面是农户养殖方式过于粗放,技术跟不上。“养殖龙虾技术性强,要注意增氧,及时控制密度,养殖密度太大,虾长不大,就卖不上价。”

在曹永明看来,当前农村养殖技术人员短缺,对农户技术培训跟不上,成为制约农村特色种养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养殖技术更新,养殖规模扩大,要加强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农民种养水平。我们下一步将实行放养分离,留下一部分做繁育,剩下的虾实行精细化养殖,养殖附加值更高的精品虾。”

“库虾卖给商贩不到2元一斤,再转手卖到外地加工厂可以卖到六七块钱。”在曹永明看来,目前随着定远县稻虾种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急需引进加工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

同样为水果产业出路未雨绸缪的还有叶甜。“未来几年,梨子陆续进入盛果期,数千万斤的果子销售是个问题。”叶甜告诉记者,为解决销售问题,该乡正积极筹划引进深加工企业,前几天他还到合肥对口帮扶单位皖维集团争取项目资金。

“今年我们已经建成了库容1000吨的冷库,下一步打算引进一家加工厂,梨子可以加工成梨酒、梨膏,梨渣还可以加工成膳食纤维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同时依托果园建设生态酒庄,旅游观光一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果园之乡。”叶甜表示。

“本地缺少配套企业,一个模具坏了,还要发回常州维修”

补齐产业链,改造提升产业扶贫项目

7月7日,位于定远县蒋集镇蒋岗村的汇丰包装厂的扶贫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包装、加工、注塑,生产线上一片繁忙。企业负责人熊传平告诉记者,扶贫车间自3月份建成投产以来,产能很快达到饱和,日产6万只包装箱,吸纳周边村民260多人在此就业,其中贫困户70多人。

曾经因病致贫的蒋岗村村民黄小红以前在家务农,现在是生产线上的一名包装工人。她指着窗外告诉记者:“从家门到厂门不到3分钟,从厂门到孩子校门也不过5分钟。工厂开到了家门口,打工顾家两不误,上下班不影响接送孩子上学。”

返乡创业的熊传平告诉记者,他之所以从常州回乡办厂,看重的是家乡的人力成本优势和区位优势,还有良好的产业配套政策和营商环境。“村里扩建了扶贫车间,企业免去了重资产投入。同时,吸引贫困户就业,还有一定的政策奖补。”熊传平表示,未来他打算进一步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家乡产业振兴。

熊传平坦言,回到家乡发展,配套企业较少,产业链不健全,一定程度限制企业发展。“在常州,包装行业上下游企业有上百家。现在缺少配套企业支撑,一个模具坏了,还要发回常州维修。未来希望引进更多配套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

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我省大力实施产业、就业扶贫,一大批扶贫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我省“四带一自”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已达3870个,就业扶贫车间947个。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省将实施好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提升项目,大力提高“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推进“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发展,抓好农业特色产业保险,谋划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周相国建议,对现有的产业扶贫项目梳理分类,改造升级,补齐产业链,夯实农村产业基础,建立健全农村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发展成果。( 本报记者 范克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