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文化  教育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爱满天下 学做真人

  “家风隽永德润金陵”南京历史上的传统家规之二十“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乃至毕生的行为准则。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提出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受到教育”。而他的思想和品格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后辈子孙们。

  1914年,陶行知先生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并获得在毕业典礼上宣讲论文的荣耀;随后,他留学美国,在伊利诺伊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1917年秋,陶行知回国,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任教。1927年,他脱去洋服,换上草鞋,“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粟麦黍稷下功夫”。在南京城北、燕子矶畔老山下的小庄村创办“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来,他把小庄改名为“晓庄”。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学做真人”为家训,并身体力行,他的胸怀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深深感染着他的家人特别是孩子们。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初期的活动经费多数来源于他写书挣来的稿费。而陶母与陶行知的妹妹陶文渼则承担起家庭日常开支。有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就锁进了柜子里,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陶妹深受,并全力支持哥哥的工作。

  为了筹集办学经费,陶行知四处奔波,自己也非常节俭,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其实,他曾多次辞谢高薪聘请去大学当教授、校长或去当教育厅长。他曾说:“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行知的四个儿子彼此之间团结互助、患难与共,感情极为深厚,长子陶宏1915年生于南京,他参加了陶行知在国内的大部分教育活动。从1928年在晓庄学校学习起,他先后制定“十九年度陶宏计划”、协助开展“科学下嫁”运动、参与编写儿童科学丛书以及参与筹建育才(重庆)学校自然组等活动。先生去世后,他调到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任教,后在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工作,成功地研究出我国第一代彩色胶卷,是中国感光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次子陶晓光生于1918年7月,1923年,他在家中教奶奶学习《平民千字课》,正是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的雏形,“成为中国第一个小先生”。20世纪30年代,他与表叔曹子云一同自行组装了手提式直流无线电收音机数十台,带着发电机与放映机到农村为农民放电影。20世纪80年代,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级干部、无线电专家。

  三子陶刚,生于1919年11月,作为名人之子,一生甘于平凡、默默无闻,却是一名真正的“真善美的农人”。

  四子陶城,1924年11月出生,他在抗战期间于上海积极宣传抗日,和其他青年共同创办《抗日每日战报》,还参加了上海童子军。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九龙坡交通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新中国成立后,陶城任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的工程力学教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