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文化  文化

安徽省东流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陶渊明在此种菊

  )。属南豫州侨置太原郡(治所舜井,又名舜城位安徽东至故梅城南2公里处)。开皇九年(589年),平陈,调整州、县时被废。)。属南豫州侨置太原郡(治所舜井,又名舜城位安徽东至故梅城南2公里处)。开皇九年(589年),平陈,调整州、县时被废。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东流县(治和城故城,今东流镇),属奉化军江州(均治德化,今市)。宋开宝八年(974年)东流县属江州(仍治今市)。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东流县改属江南东(治升州,今南京市)池州。

  建炎元年(1127年),池州属江南东(治江宁帅府,今南京市)池州(仍治贵池,今市区)。二年,池州改属江州(治江州,今市)。四年,池州改属江南(治建康府,今南京市)建康帅府(改治池州,后还建康府)。绍兴元年(1131年),池州复属江南东(治建康府)。东流县隶之。

  元属池州。明清属池州府。三年属芜湖道。21年4月2日,属安徽省第八区(首县为贵池县)。10月10日,改属安徽省第八专区(专员驻贵池县)。

  1949年10月1日建国,东流县属皖南人民行政池州专区。952年3月28日,东流县改属皖北人民行政安庆专区。1959年3月22日,撤销东流、至德县,并组建东至县(县人民委员会改驻原至德县城尧渡镇),属安庆专区。

  陶渊明大约在公元406年任彭泽县令,那时东流是彭泽属下的乡,这里因濒临长江,空气湿润,又是一片低矮丘陵地,宜于木竹花卉的生长,尤以菊花为盛。每逢金秋时节,各种菊花应时,贵则登堂入室,俗乃露天野生,登上江岸,放眼望去,满目皆菊,黄澄澄、金灿灿的一片,空气中也氤氲着浓郁的清香。这些将它冷艳的圣洁美与雍容的华贵美集于一身,因美而具有诗质。

  陶渊明任彭泽令时才41岁,在此之前也曾几次出仕,做过祭酒、参军等一类小官,由于的,很久就萌生了避开社会的想法,他一到东流,见了这般美景,正合自己,于是喜不自胜地在城南选了一处菊所,时常“日驻彭泽,夜宿东流”,把酒赋诗,借菊咏怀,前前后后写下了《九日闲居》、《劝农》等诗篇,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后来郡里派了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授去职,赋《归去来辞》,从此弃官不做,归居故里,过上了一种特立独行、躬耕苦作、自食其力的“隐士”生活。?

  1 炳辉县:炳辉县是指现在的安徽省天长市,安徽省天长市为纪念抗日名将罗炳辉将军曾于20世纪中期两度改名为炳辉县,1960年后改回天长县。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天长县更名为天长市

  天长市地处江淮之间,安徽省东部,除西面与安徽省来安县接壤外,其余均由江苏省的市县环抱。高邮湖镶于市境东北,隔江与南京相望,是连接苏皖两省的重要纽带。这里地理独特,境内物产丰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天长是淮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是不惜调动数万大军,力图强占之地。为了开辟、巩固和这块根据地,罗炳辉将军曾在淮南根据地和天长人民一道浴血奋战6年之久。为了纪念他,天长市在1946年6月至1960年1月间,曾两次改名为炳辉县。

  2 嘉山县:1994年5月31日,撤县设市,改名为明光市。明光市原为嘉山县,汉代始置县,为盱眙、淮陵二县地,属临淮郡。南朝时,宋侨置睢陵县。北魏改睢陵为济阳,北齐改为池南县,南陈复名睢陵县,北周初改为招义县,后又改为化明县,属钟离郡。唐朝时复名招义,属濠州,宋朝改为招信县,元朝并招信县入盱眙,属招信,明朝属凤阳府,清朝直隶泗州。据《泗州志》记:明光山,集主之山也,明太祖生时有光灼天,因赐名。可知明光得名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二十一年(1932年)十一月,划盱眙南17个保、滁县北6个保、定远东6个保、来安西3个保,合并新置嘉山县,县治三界镇(老三界)。1940年,嘉山县抗日成立,县设在自来桥镇,现任海峡协会会长的汪道涵同志即为嘉山县抗日首任县长。1994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97年成为对外城市。

  3 巢 县:1984年1月4日,撤县设市,改名为巢湖市。早在秦时,已于今和县置历阳县。北齐天保六年(555年),改历阳为和洲。隋开皇初,改潜县为庐江县。唐武德六年(623年),以历阳县所属之旧龙亢县地置含山县。唐武德七年(624年),改襄安为巢县(因古巢国为名)。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再析巢县、庐江地置无为县。后至清末,各县之称谓、境域、隶属关系虽常更迭,但其建置基本未变。

  1982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巢湖市,以巢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因巢湖得名。

  2011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安徽省人民正式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并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三市管辖。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撤销地级巢湖市。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以原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作为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

  6 铜官山市:1956年9月15日组建,1958年9月13日改名为铜陵市。

  8石埭县:1959年3月22日撤销,其辖区并入太平县、祁门县。南朝梁置。梁大同二年(536年),置石埭县(治安徽石台故石埭场),属南豫州宣城郡。陈太建五年(573年),石埭县改属宣州宣城郡。开皇九年(589年),平陈,石埭县废入宣州(治宣城,今宣州市区)的泾县(今县城西北)、南陵县(改治赭圻城,位今繁昌县芦南乡)。唐上元二年(766年),析泾县、秋浦、青阳3个县地复置石埭县(治故广阳镇,今已淹入太平湖),属江南西道池州。

  五代十国时候,石埭县属吴国宁(治宣城,今宣州市区)池州(治秋浦,今贵池市区)。

  天祚三年(937年)十月,石埭县改属南唐国江宁府(治今南京市)池州(治贵池,今贵池市区)。

  北宋开宝八年(974年)十一月,灭南唐,石埭县(故广阳镇,已淹入太平湖)属江南道池州。

  太平时期,皖南地区为清军与太平军争夺战场及太平主要后方。太平军于咸丰四年正月攻克石埭县,改属太平(都天京,今南京市)安徽省(治安庆郡,今为市)池州郡(治桂池,今贵池市区)。

  元年(1912年)1月,废道、府,石埭县(仍驻故广阳镇,已淹入太平湖)属安徽省。3年6月2日,石埭县改属安徽省芜湖道。

  16年3月3日,北伐军光复石埭县。7月15日后,改属安徽省国民。次年8月,正式废道。21年4月2日,石埭县改属安徽省第八区。10月10日,改属安徽省第八专区。

  1959年1月1日,石埭县与太平县合署办公(改驻仙源镇,今黄山市黄山区仙源镇)。3月22日,国务院第86次会议决定,撤销石埭县,并入太平、祁门县。

  1965年7月19日,国务院第157次会议批准,成立石台县(改驻七里街,今七里镇,又名城关镇),属池州专区。

  9 太平县:安徽省太平县。它建于唐天宝十一载(752),治所当时在仙源,属宣城郡。13年后,也就是永泰中(765——766)太平县被撤销,大历中(766——779)又复置太平县。一直到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平县建制,设立县级黄山市,直属安徽省。1987年11月27日,撤销县级黄山市改为黄山区,隶属地级黄山市。至此,以太平二字作为县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的地方就消失了。

  10 宿县:宿县,旧县名。1912年改宿州置,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区。1948年11月置宿县市,旋撤并入宿县。1950年设宿城市,1953年撤市并入宿县,后为宿县地区。1979年9月,复设宿州市。

  11 亳县:旧县名。1912年改亳州置,治今安徽省亳州市区。1948-1950年县城曾设亳城市。亳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城市。在阜阳地区各县市中,亳县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名胜古迹最多,经济实力较雄厚。1986年亳县改为亳州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