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文化  文化

让阜阳人记住 乡愁的书

  前不久,张殿兵新作《阜阳姓氏迁徙志》一书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部有关阜阳姓氏文化的著作。作者从姓氏与家谱的角度阐释、反映、印证了每一个姓氏家族的历史进程,展示了阜阳姓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阜阳历史文化的辉煌灿烂。

  张殿兵是阜阳市青年作家协会,同时,也是一位长期致力于阜阳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已经出版《阜阳古韵》、《阜阳古风》、《阜阳戏曲舞蹈史略》、《长江流域的古国与城邑》等专著。谈及新作《阜阳姓氏迁徙志》创作体会,张殿兵曾这样说,阜阳的姓氏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阜阳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在过去,家谱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重要补充。对于当代人来说,可以通过家谱了解传统文化,重温先祖的优秀历史。我们现在珍视并研究好姓氏文化,也是让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渠道。

  张殿兵涉足阜阳姓氏文化研究甚早。2004年,《颍州晚报》为阜阳历史文化,开办了《古风》栏目,从那时起,张殿兵便收集或购买了许多阜阳人家谱,拉开了对阜阳姓氏史研究的序幕。在以后十多年内,张殿兵发现姓氏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属性,作为社会文化中标志人类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特殊符号,它既是代表社会的主要标志,也是区别社会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某人姓氏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得知此人家族情况以及血缘关系。阜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但张殿兵在研究挖掘阜阳姓氏文化时,却感觉到有关阜阳姓氏文化资源的薄弱。困惑的同时,张殿兵也感到有一种责任。他想,如果静下心来探究阜阳姓氏文化,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认为研究阜阳姓氏文化,可以开拓阜阳历史研究的新领域,丰富阜阳的社会史研究,进而促进阜阳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繁荣。

  炎黄子孙都有浓浓的寻根情结:“我是哪里人,我从哪里来?山东枣林庄可是我的家!”是多少阜阳人发出的无奈感叹。我的根到底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依据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家谱。《阜阳姓氏迁徙志》全书对源于阜阳的100多个姓氏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挖掘和梳理。阜阳胡姓,颍上管姓、万姓,临泉谭棚张姓,太和祝姓,阜南朱寨的朱姓……在张殿兵笔下一一道来,它讲述的是阜阳人自己的故事,重温的是世代祖训,寻找的则是传统文化的基因,这无疑让阜阳人对此书产生一种特别的情感。

  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张殿兵笔下的姓氏与家谱虽各有不同,但其承载的内涵却是不变的,那就是萦绕在家族头的家乡记忆、故土情怀。在张殿兵看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靠空洞的或刻意的来进行,而是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让读者在回望家乡故土的同时,记取姓氏迁徙背后的文化价值,看看自己家族史是如何一步步演化到今天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阜阳姓氏迁徙志》记录的100多个姓氏迁徙的故事,也是一张阜阳人文历史文化列表。这种人文历史文化,或隐藏在家家户户记忆中,或隐藏在家族代代相传的故事里,或隐藏在那些逢年过节才示人的祖训家谱上。它们与河流、大树、古井、老屋一样,都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看到它们,就想到乡愁;记住了乡愁,就是记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寻根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