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文化  文化

安徽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化 花鼓灯阜阳剪纸逆境中得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程琛):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如何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安徽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有着中华民族多种传统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发展迅猛的今天,安徽努力走出了一个文化与产业相结合的新子。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应该了解花鼓灯起源于安徽,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2006年5月20日,花鼓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由于社会迅速变革,外来文化移入,花鼓灯急剧恶化,范围迅速萎缩,为了让花鼓灯文化能够有效地传承下去,安徽也逐步努力探索寻求出,逐渐将传统非遗文化深度融合在现代旅游休闲中,开发出将文化产业化的一种新模式。

  蚌埠花鼓灯嘉年华乐园就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它注重吸纳传统地域文化元素,将花鼓灯文化融入到文化旅游项目当中,花鼓灯嘉年华相关负责人魏女士介绍说:“有一个花鼓灯剧院,每天下午3点有一个48分钟的花鼓灯音舞诗画演出,目前为止,已经演出了300多场。(刚进门看到的)摩天轮都是一个一个小花鼓的造型,整个是一个大花鼓,其余的是小花鼓配套的,有5、6十个。在园区里面,有一个花鼓灯展馆,里面都是花鼓灯老艺人以前用的道具,一些关于花鼓灯图片的展示。”

  花鼓灯嘉年华运用多种手段展示花鼓灯文化的精髓,以旅游为载体,走产业化经营的道。事明,这样的产业模式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魏女士介绍说:“我们的门票是本地120块,外地的是160块一张,到每年的7、8月份,还会增开夜场,每天晚上营业到9点,下午5点到9点,搞促销时每张50块钱,所以今年夏天每天下午有将近2万人游客,生意很火爆。”

  同样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阜阳剪纸也是安徽传统文化的代表,多以吉祥喜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有余等民间题材为主。以丰满严谨的构图、浓郁的乡土气息的艺术特色而享有盛誉。

  为了让阜阳剪纸能够传承、发展。阜阳剪纸同样也走出了文化产业经营之。阜阳开源剪纸艺术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当记者走进这家企业时,有人正在剪纸,负责教剪纸的吴老师介绍说,正在剪的叫“马上封侯”:“这都是随性剪的,打开是左右对称的,这个剪的下面是马,是猴。我们有个成语叫马上封侯,中国成语很注重谐音,猴同侯,就是官爵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的独特之处是将剪纸公司和一所聋哑学校结合在一起,学校负责教孩子们剪纸,公司负责出口。这家公司本身有20多个人,而在学校方面,主要有十几个孩子在学习剪纸,在谈到教这些特殊的孩子所遇到的困难时,公司负责人朱女士说:“学生有十几个,学生年龄有大有小,所以教学起来很麻烦,要学很长时间,每周两次课。(但是学剪纸)第一还是要有,对美术和艺术的美感的判断能力,再次就是要有耐心,这些都是很精细的活动,要很有耐心做。”

  而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企业,朱女士补充说,除了是将文化与产业相结合之外,还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殊儿童的就业问题,“这个特殊学校学生就业有困难,能有一个专业把他们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人,这样就业也相对容易些。如果他们很优秀的话,也可以来到我们公司来工作,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事情。”

  这样的传统文化不但深受中国人喜爱,对于外国人来说也非常有意思,在现场参观的来自肯尼亚的雅各布认为这非常有意义。“剪纸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的剪纸艺术)代表了安徽文化,更重要的是,这所学校也为促进当地就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很有意义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