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文化  娱乐

磨笔霍霍》:一帮荷兰明星写小说还做成真人秀

  文学创作从来不是一个轻松有趣的过程。为了能够心的沉浸在自己的小里,有的作家闭门谢客,有的躲进深山老林的小屋“闭关”。一动不动的坐姿,绝对的潜心专注,不厌其烦的咬文嚼字文学创作的过程如此静态而又乏味,因此它很少进入电视真人秀的视野。

  然而,对于热衷于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做成节目的荷兰人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今年,荷兰Avotros公司将文学创作与竞技真人秀相结合,制作了一档名人文学竞技线;《磨笔霍霍》。

  在《磨笔霍霍》中,七位荷兰名人将进入一个充满悬疑和犯罪的世界:他们会去参观犯罪现场、检查犯罪、采访凶手、甚至亲身试验枪和匕首等工具。基于这些经历体验,他们将在一位畅销书作家和两位出版商经纪人的指导下,写出一个个惊悚故事。经过激烈竞争和淘汰,最后获胜的一位名人将获得一份出版社的签约合同,使自己创作的一本惊悚小说得以出版发行。

  与此同时,一场全国范围的惊悚小说大赛也在同步进行。参赛者先向节目组提供一段150字的小说开头,被选中的作者将有机会将整篇小说发布在《磨笔霍霍》的官网上,接受网民的投票。截止日期前,票数最高的作者将获得前往西班牙写作大师班接受培训的机会。

  荷兰同很多终年苦寒的北欧国家一样,热爱并重视读书。荷兰司法部曾在一次大规模调查中显示:荷兰有许多囚徒愿意替他人坐牢。其中一半人是因为失恋,另一半的原因竟然是他们“喜欢看书和学习但又不想经常被打扰”。荷兰人对读书的热爱可见一斑。这也为这档文学题材的真人秀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

  或许是出于对观众口味和文化程度的考虑,节目组选择了惊悚小说为选手们的文学创作类型。惊悚小说相比其他的文学类型,剧情更强,可读性更强。不仅如此,悬疑小说一般与犯罪有关,其中所叙述的故事会牵涉到人性和社会的面,这也让节目内容更有话题性。

  节目的七位名人选手中,有的已经出版过自己的书籍,有的从来没有写过文章。但是他们都有着对惊悚小说深深的热爱,其自身经历更是话题性十足。例如战地记者Arnold曾经多次赶赴前线进行报道,生物学家Kees以发现了绿头鸭中存在“同性恋尸癖”而举世闻名,演员Monic则是荷兰的国宝级女演员,多次出演战争片和犯罪片,是曾经两次获得奥斯卡外语片提名的影后。

  而第一期着重介绍的选手Tinkebell的身份更加“争议”。看似甜美柔弱的她常常以动物的方式来试图人们对动物的意识,因而在全社会引起广泛争议。她曾经亲手自己的宠物猫,并将其皮毛做成钱包,还将60只小公鸡扔进粉碎机,种种的让她在全国范围臭名昭著。她也因此收到了无数的死亡信。

  节目中,7位选手在与世的别墅里同吃同住。每期,由著名畅销书作家萨斯奇亚和两位出版商经纪人组成的评审团将来到别墅,向他们发布当期的任务。

  在第一期节目中,选手们的任务是在两天之内写出一篇现实风格的故事,篇幅在750字以内。评审团“不要选择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场景、地点和情节”。选手们都将从自身经历或听闻中汲取灵感,创作故事。

  于是在对选手们的采访中,观众逐渐得知了Tinkebell不为人知的童年故事。原来,她的父亲具有严重的家庭倾向,时常对她和母亲相加,还会对年幼的Tinkebell做出的举动。Tinkebell从小就经常幻想有一天她的爸爸会杀了她们母女。原生家庭的不幸解释了Tinkebell争议的极端个性的成因,让节目一时间话题性十足。

  枯燥的文学创作如何生动有趣的呈现在电视上?节目选手Monic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达过自己的担心,“我不知道节目组会如何表现我们创作的过程,会不会一直是我埋头疯狂敲击键盘的样子呢?”。

  《磨笔霍霍》想到的方法是淡化创作的过程,将重点放在用真人秀的手法包装创作前的取材过程。例如在第一期节目中,节目组安排了一系列活动,让他们对犯的心理变化、犯罪动机,作案工具的使用,犯罪现场的情境等各方面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选手们首先采访了一位犯。她在发觉丈夫对女儿的性侵行为后,了她的丈夫。

  选手们与她围坐在桌旁,向她提出自己的问题,“你当时怎么想的?”“事后后悔吗?”“在你拿刀刺向他的时候,他有吗?”选手们通过她的描述在脑海中重现了现场,并了解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接下来是由一位职业侦探还原的车库犯罪现场。选手们将逐一进入犯罪现场,观察现场细节,例如机器上的毛发、地板上的血迹和脚印、角落里的扣子、以及一张未付的账单等等。通过观察和推理,得出案发经过。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选手们对犯罪现场细节的认识,以及对案件的逻辑推理能力。

  针对作案工具,节目组请到了国家局的一名具有三十年工作经验的为大家每种工具的用法。

  除取材体验之外,节目组还会安排写作培训。评审团的三位将对选手们进行基础的写作指导,同时选手们也可以向评审团提出自己的问题。评审团在这一环节中担当了一般真人秀节目中的“导师”的角色。

  节目组通过有意缩减选手创作的过程,以创作前的取材和体验过程作为节目的主要内容,大大提升了文学创作过程的趣味性。犯、犯罪现场、射击,以及稀奇古怪武器的使用,这些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的人和事物不仅为选手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也满足了电视机前观众的猎奇心理。

  但另一方面,节目也并未丢弃其文学性的一面。例如,选手们最终创作的开头和结尾将以作者亲自朗诵的方式呈现在节目中,让文章的呈现富有仪式感。期间穿插评审团对这篇文章的严肃评论,为节目增加专业性。

  而文章的完整版则被放在节目官网,一方面节目内容不致冗长拖沓,一方面也为文章保留悬念,吸引观众前往官网查看。

  此外,评审团对选手的专业培训内容和写作知识,也会被整理在官网供人查看,成为文学爱好者的指导手册,这更为节目增添了实用性。

  总的来说,《磨笔霍霍》为我们提供了制作文化类节目的,将看似高冷的题材进行通俗化包装,在专业性和娱乐性之间把握平衡,才能做出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节目。

  《奇妙的节目》,作者彭侃,乐正传媒副总裁,常年致力于国外优秀节目模式的引进与原创模式的研发。他在工作中总是能遇见各种脑洞清奇甚至是惊世骇俗的节目模式,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注定不能被中国大多数观众所接受,甚至在本国都是颇受争议的。但本栏目依然想把这些节目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为猎奇不为评判,就当是,在这个国内原创综艺进入瓶颈的年代,站在他山之石上试图探索综艺的其他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