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资讯  民生

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把艺术融入乡村发展,深挖多彩民族文化建设美丽乡村,我省不仅有生动实践,亦有成功典范。近年来,我省在乡村生态宜居以及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通过文化艺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总结文化生态与乡村建设的有效经验,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新农村焕发生机。

  据统计,2018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62亿人次,占全省接待游客的47.7%;实现收入2148.33亿元,占全省旅游收入的22.7%,同比分别增长33.61和36.33%。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评定标准级乡村旅游村寨、客栈和三星级以上经营户1414家,为2020年要完成1500家任务的94%。

  融合探索 注入艺术之灵

  从荔波县城出发驱车20公里,经过曲折蜿蜒的绕山公路,来到一片豁然开朗的开阔地,便来到了洪江国际艺术村。这里四周青山环抱,村里一条绿水在微风中荡起涟漪,一栋栋经过重新修葺的老房焕发着别样生机。

  洪江村是布依族聚居村落,村里保留了百余栋干栏式建筑风格的老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2016年,在第一书记马丽华创意规划下,洪江村开启了以艺术村落打造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试点为两大抓手的农村改革。一时间,吸引了包括诗人、画家、摄影家、导演等在内的艺术家,纷纷走进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或采风创作,或旅居于此,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在村民的手中认领已被列为“危房”的老屋,修缮一番,扎根乡村,寻找创作灵感。

  6月15日,在荔波县旅居人才服务站副站长杨享禄的带领下,记者实地走访了这个因艺术家入驻闻名遐迩的洪江村。

  “这是诗人雁西认购的老房,修缮装饰已初具形态。”杨享禄一边指引记者走进老屋观看一边向记者介绍说。老屋保留了原有的基本形态,在雁西的设计下,原本狭小局促的老屋变成了一间宽敞的客厅,木梁横柱框架明晰,客厅正中摆放着一张可以容纳10余人的茶桌,是雁西会客的地方,也是他教村里小孩写诗的地方。

  杨享禄说,自从雁西来到洪江,空闲时间就会教孩子们学习写诗,还会将写好的诗歌推荐发表在诗歌杂志上。

  “顺着雁西的老屋往下走,则是艺术家李向明的‘建筑作品’。”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李向明,从75岁老汉韦应生的手中购买了废弃老屋。原本破败不堪的老屋在李向明的修缮下,成了艺术家融合当代艺术语言的工艺品。

  “不可思议。”已在山下开阔地修建了一栋3层小楼的韦应生看到记者,连用几个想不到形容洪江如今发生的变化。在他看来,艺术家的到来为村里带来了不可想象的变化,就连自己都学会说普通话了。

  “艺术家都留在城市做什么?”李向明从小在北方乡村成长,乡村给予他非常深刻的印象,“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也是城市发展的养分来源。”来到洪江,李向明找到了自己的创作原点,对他来说,选择洪江“跟自己艺术发展有关系”,还有超越艺术本身的思考。

  “这里有着城市难以寻觅的岁月静好,有着让人心情舒畅的生态,还有最为原生态的人性之美。”最早一批入驻洪江的邯郸市散文协会副主席、作家张小童说,“住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乡村生活,从原生态的生活中了解人的本质,在写作中或许可以改变我们的创作思路。”

  据了解,截至目前,洪江村已有近百栋老房先后被艺术家认领,其中20余栋在修缮。艺术家的进驻一时间让洪江村成为“网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访,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带来希望。

  植根传统 深挖民族文化

  在乡村振兴中,我省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成文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

  深挖民族文化,促进乡村振兴。位于雷公山深处的西江千户苗寨,自2008年,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融入旅游开发以来,如今已经成为产业兴、百姓富,民族文化传承及创新动力强劲的美丽村寨。

  西江千户苗寨发展之初,由于地处雷公山深处,人多地少、生产生活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村民吃饭靠种地、挣钱靠打工,是一个偏远而贫穷的苗寨。

  作为素有最大苗寨支撑的西江千户苗寨,对民族文化创新式发展保护,是其确保持续发展的关键。自2008年以来,西江把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相融合,坚持“发展式”的保护理念,着重激活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基质和创造活力,以行动开展保护,以旅游开发促进文化的价值再生、价值联动。经过长达11年的建设发展,西江苗寨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

  在西江千户苗寨,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来自全国以及国外的游客。他们走进苗族文化博物馆,参观了解苗族文化;他们走进观光台,将千户苗寨依山而建的壮丽景象尽收眼底;他们住在民宿,体验苗家生活,感受这里的生态宜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院长、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李天翼说,西江千户苗寨注重民族文化挖掘与旅游体验相结合,将静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动态人文景观形塑,成为动静结合的旅游体验模式。静态体验产品不断通过“田园观光区”“村寨夜景系统”“苗族风雨桥”“吊脚楼建筑群”等方式进行打造;动态体验产品不断加大体验型旅游产品的推出。例如将苗年作为品牌的大亮点,通过大量宣传手段,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西江独具特色的苗年文化,通过亲身参与苗年,不同时段体验小年、中年、大年三次苗年的节日氛围和不同节日内容,从中感受苗族文化魅力。

  “共生共建共荣的发展之道。”李天翼介绍说,西江苗寨通过制定出台《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保护评级奖励办法》,以“人人都是文化主人,个个参与文化保护,家家成为民俗博物馆,户户都是文化保护场所”为落脚点,建立起了“全面普查,完整保护,镇村复查,兑现奖励”的长效管理机制,让广大村民在参与旅游业发展中实实在在地受益,从而充分带动其参与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西江千户苗寨的发展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进行创造型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赵相康)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