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资讯  信息

争先进位看阜阳快马加鞭奔一流(组图

  有效投入再创新高,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451.5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全省第1。

  三次产业同步提升,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6亿元,增长12.9%,增速全省第1;进出口总值6.4亿美元,增长33.8%,比全省高44.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大美阜城建设深入,全年安排阜城建设项目469个、总投资340亿元。

  突出创新,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全市新增贷款余额140.2亿元,增长20.1%,增速全省第1;新增市场主体2.5万户,增长37.1%,户数全省第2;有8家企业晋级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决赛,总数全省第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6亿元,增长15.8%,增速全省第4。

  今年上半年,在省委、省的正确领导下,阜阳市委、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总系列重要讲话以及省委、省重大决策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建设“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和 “皖北争一流、全省赶平均、同步达小康”目标,突出抓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发展量增质更优。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午季粮食产量、消费品零售额、新增贷款等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生产总值574亿元,总量全省第5,增长9.4%,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由第12位前移至第6位;财政收入105亿元,增长10.2%,比全省高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1570元、4876元,增长8.7%、10.7%,增速全省第7、第3。

  进一步抓好项目建设 “牛鼻子”,围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元目标和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着力谋划实施交通、水利、农电等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大项目。 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451.5亿元、总量全省第8,增长32%、增速全省第1。其中,房地产投资132.9亿元、总量全省第5,增长23.9%、增速全省第3。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落实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加强协调调度,6个重大工业项目积极推进。金种子生态文化产业园初现雏形。中航江汽专用车物流竣工,底盘及汽车制造主体厂房架构完成。意大利生物质产业园乙醇项目完成项目备案和土地,热电联产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和设备采购。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取得规划环评、水资源论证报告和省环保批复。阜阳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取得国家烟草局批复,总体设计方案招标文件已报国家烟草局,年内可望开工。华润电厂二期工程完成可研报告最终版和土地勘测,取得土地批复,正在开展环评工作。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放大驻外招商效应,积极推进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上半年,引进2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510个,实际到位资金656.8亿元,增长30%。

  强化工业立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强工业运行调度。 1-6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241.1亿元,由2013年全省第11位跃升至第8位;增长11.2%,比全省高2.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 10个省级开发区扩区升级稳步推进,阜合现代产业园6平方公里拓展区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围绕“规模、结构、、合作”,进一步提升经营农业水平,加快推进百亿粮仓向千亿厨房转变。上半年,夏粮总产362.4万吨,增长6.7%,实现“十二连丰、十连增”;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20亿元,增长15%;规模养殖比重达75%。瞄准“立足阜阳、服务皖北、辐射中原”的战略定位,加快推进宝龙广场、农产品物流中心、临沂商城二期等重大商贸项目建设,万达广场、百大合家福购物中心等即将建成开业,皖北快递产业园落户颍东。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6亿元,增长12.9%,增速全省第1;进出口总值6.4亿美元,增长33.8%,比全省高44.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按照阜城区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小城市、特色乡镇、美好乡村“四位一体”要求,全年安排阜城建设项目469个、总投资340亿元,上半年完成7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加快推进西南大外环、东三环和阜王南延工程。城南新区一期工程18平方公里范围内主干网基本建成,二期工程启动实施。大力实施阜城桥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3座大桥正在施工、2座大桥即将开工。扎实推进阜城棚户区三年计划,全面开展103地块、950万平方米征迁工作。着力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市规划展示馆、要素大市场加快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大剧院等场馆即将开工。阜城公共自行车系统建成投用、运行良好,永安公共自行车公司生产线项目正式落户阜阳。持续开展卫生、交通秩序、农贸市场“三项整治”,文明城市创建力度不断加大。大力开展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提升行动,积极引导5县城扩张规模,完善功能。持续加强中心镇和美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暨农村综合治理深入开展、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2014年度40个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加快推进,基本完成序时建设;2015年度45个村完成村庄规划,80%开工建设。

  阜阳市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用的办法、创新的举措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一是着力推动全面深化。突出抓好农村综合,土地确权工作全面推进,上半年新增流转土地40万亩,流转总面积460万亩,流转率53.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684个,家庭农场注册2700家;积极探索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和管护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公布实施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三张清单”,市级行留2375项,审批事项减至94项,涉企收费项目减至145项。出台《关于推进金融发展的意见》,农村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上半年,全市新增贷款余额140.2亿元,增长20.1%,增速全省第一。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基本实现基层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总投资7.73亿元的3个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与徽商银行、兴业银行分别设立30亿元和40亿元的城镇化基金,“主板”、“新三板”和“新四板”挂牌企业达到15家(其中新增12家),融资能力和社会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抢抓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工业4.0等重大战略机遇,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出台电子商务发展促进政策,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颍泉区青年电商园、阿里巴巴“颍东特色产业带”、淘宝阜阳馆建成运营。统筹推进国家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新型信息服务平台和云计算中心建设,农业物联网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把科技创新作为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传统产业力度,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4家,今年新增20家,8家企业晋级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决赛,总数全省第3。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6亿元,增长15.8%,增速全省第4。

  三是着力激发全民创业热情。连续4年开展“接您回家”活动,大力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今年新增1.6万人就地就业、近千人返乡创业。目前,全市外出农民工累计返乡创业9.1万人,创办经济实体5万多个,带动就业80多万人。认真落实《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千家企业帮扶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上半年,民营经济完成税收64.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1.7%。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商事制度的实施意见》,简化注册资本登记,实行“三证合一”。 1-6月份,新增市场主体2.5万户,增长37.1%,户数全省第2。

  昊源集团投资38亿元的煤基新材料产业园阜阳电子商务产业园。万达商业广场。宝龙城市广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