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资讯  信息

颍东区区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出炉

  为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农村综合性实施方案》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的,结合《安徽省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导则》编制的《颍东区区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主要从区域层面梳理并确定乡村适宜的发展径与建设模式,实现乡村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有管控、自然景观、农村人居改善有措施,本规划主要从乡村目标确定,乡村体系规划、乡村产业规划、乡村综合交通设施规划,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及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落实上述目标。

  1、规划期限:与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2017年-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7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

  3、规划目标:回归乡村本位、完善乡村主体功能。实现城乡要素资源有序流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点体系、城乡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乡村发展能力得到根本提升。

  ——依据颍东区生态格局、产业发展、地理、交通状况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规划将颍东区分为四大体系分区:一是都市统筹型区域,城区周边村庄打破原有镇域、村域体系格局,直接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乡村人口直接被城市吸引外流,村和镇的功能都被弱化。二是村庄网络型区域,村庄远离中心城区,享受不到中心城区的辐射,附近镇的发展缓慢,镇区服务职能薄弱,带动作用有限,村庄只能依靠自身资源禀赋与条件获得发展动力。此时特色较为鲜明,区位、资源、经济社会基础、先发优势强等条件较好的村,与其他村庄之间带动和互补作用则相对明显,强调村和村之间的依赖关系。三是镇村一体型区域,镇距离中心城区远、镇本身的发展能力强,村庄发展更多依赖镇区。四是传统结构型区域,保留原有城镇村的辐射带动和服务层级。

  ——扁平化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规划打破了上位规划中“中心村、基层村”的乡村体系,将乡村居民点划分出 7种不同的发展类型:重点发展型居民点(24个):交通条件好、产业基础好、综合发展实力强;特色发展型居民点(10个):具备独特的产业基础或拥有独特的发展资源;潜力培育型居民点(35个):预判在未来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城镇化搬迁型居民点(271个):既有规划给定需要进行拆迁的居民点;移民搬迁型居民点(251个):采煤塌陷区影响,必须要进行生态移民;生态保育型居民点(10个):处于生态高区,不适宜继续发展,应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的污染和影响;自生发展型居民点(802个):发展潜力不大的居民点。

  5、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为产业谋划适宜的发展空间,形成了“三轴、四片”的产业空间布局。“三轴”分别指依托S305形成的工业发展轴;依托S339形成的现代农业发展轴;依托S340形成的文化休闲旅游发展轴;“四片”分别指依托主城区、插花镇形成的综合服务区和产业集群、依托冉庙、正午、老庙、新乌江形成的现代农业生产、依托袁寨、枣庄、口孜形成的文化旅游区以及依托口孜、杨楼孜以及煤基产业园形成的煤炭工业。

  根据分乡镇和行政村统计资料汇总,颍东区面积683.1平方公里(土地部门资料),下设3个街道,8个镇,1个乡,2016年末全区总人口65.9万。全区3个街道办事处9个乡镇,现有35个居民委员会,89个村民委员会,1403个农村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4693.51 公顷,其中:城镇用地2294.9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6%,农村居民点用地9959.8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58%。

  依据颍东区生态格局、产业发展、地理、交通状况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规划将颍东区分为四大体系分区,分别为都市统筹型区域、村庄网络型区域、镇村一体型区域、传统结构型区域。

  规划按照乡村居民点的7种不同的发展类型重点发展型居民点、特色发展型居民点、潜力培育型居民点、城镇化搬迁型居民点、移民搬迁型居民点、生态保育型居民点、自生发展型居民点确定乡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形成以高速公和一级公为骨架,二级公为干线,、四级公为主体的区域公网络。提升乡村重点发展地区参与区域经济活动的能力。

  以新的乡村体系给定的乡镇和乡村居民点为服务单元,从居民的生活需求与活动范围考虑,以不同生活圈的服务半径、服务规模为依据,统筹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