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资讯  资讯

从浦江首届传统美食大赛看乡村之变,淘知客

  核心提示:英国著名导演菲尔·阿格兰曾这样评价《舌尖上的中国》:“从这里能感受到一种温暖,一种渴望交流、渴望融入世界、渴望被世人认知的中国人形象。”美食,正是具有这样的神奇力量,以其所凝聚的独到匠心与文化内涵,传递着一个时代的发展脉搏与思想变革。

  浙江在线11月8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王庆丽 县委报道组 洪建坚 朱舒蔚)11月4日至5日,在嵊泗召开的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更好打造美丽中国的样板。而在过去的10多年中,浙江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走出了一条成效显著、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如何让乡村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从“物的新农村”迈向“人的新农村”?在欢庆丰收的季节里,我们换个视角,走进在浦江举办的首届传统美食大赛,从农家菜的变化,看浙江乡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滚烫浓稠的牛清汤,金黄透亮的灰汤粽,喷香扑鼻的铜罐饭,爽滑可口的观音豆腐……这个深秋,与丰收的大地一起跃动的,是浦江人挑剔的味蕾以及来自于各类食材的芬芳。

  10月15日到11月11日,由浦江县农办举办的浦江首届传统美食大赛分为3站,先后在虞宅乡新光村、大畈乡上河村和“江南第一家”所在的郑宅镇举行。18种最受当地人欢迎的农家菜肴和传统小吃,经由参赛者的巧手制作后被摆上擂台,通过观众的现场试吃和网络投票一较高低。截至目前,前两站比赛已经落幕,吸引了全县140多支队伍的约340位选手积极参与。

  满心期待的乡亲从四面涌来,沉睡已久的农家土灶被彻底激活。而比赛所带给人们的,除了那一道道精心烹制的乡土美食以外,更是它们背后所蕴藏着的家园记忆、时代变迁与乡风革新。

  食之味,镌刻家园印记

  还记得炎炎夏日,品尝一碗观音豆腐的美妙滋味吗?

  如今,每当38岁的浦江人吴永楚饶有兴致地向90后年轻人聊起自己钟爱的这道乡土美食时,看到的总是对方的一脸茫然。年纪更小一些的孩子甚至会问:“那是什么,有可乐、奶茶或者冰淇淋那么好吃?”

  吴永楚倒不生气,而是耐心地讲起它们的制作过程:观音豆腐的原料,主要来自于浦江乡间漫山遍野的观音树,相传是观音娘娘在饥荒年间教给山里百姓的祛暑良方。在他的老家大畈乡三元村,每逢春夏时节,妇女们会从山间采回一大筐树叶,将其洗净、碾碎后捣成浆汁,经纱布过滤,再掺入草木植物燃烧后的灰烬,静置半小时后就可成形。

  充分凝固后的观音豆腐色如墨玉,晶莹剔透,形似龟苓膏。切成小块,盛在碗中,再加入少许糖水,那股青翠的色泽,,裹挟着山野的清香,直让人心旷神怡,凉透心肺。这种就地取材、制作简便的特质,也令其成为那段缺衣少食的年代里最受山里人欢迎的夏日冷饮。

  成年后的吴永楚离开村庄,外出打工,后来又在距老家40多公里外的郑家坞镇杨家村安了家。杨家村地处平原,观音树并不多见。更何况,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名目繁多的各种饮料渐渐取代了观音豆腐的地位,也模糊了吴永楚对于故土家园的种种记忆。

  就在上个月初,当他得知此次传统美食大赛召开在即,而第一站的第一个比赛项目就是观音豆腐时,不觉心头一震:有多久没有品尝过这份熟悉的家乡味道,又有多久不曾与当年一起在山间奔跑的兄弟姐妹们相聚一堂了?

  四处搜集原料,温习制作过程……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这个皮肤黝黑、身形粗犷的山里汉子决定报名参赛。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观音豆腐的制作方法了:母亲当年绞尽脑汁为孩子们创造美食、在灶台边忙碌不停的身影,早已镌刻于他的脑海之中。

  本次比赛第二站番薯馃项目的金奖得主、今年42岁的杭坪镇寺坪村人吴小明,也是循着记忆而来。他家坐落在浦江一处海拔约500米的山岙里,这里青山绵延,空气清新,却又因耕地贫乏、交通不便,长期陷入物资紧缺、生活困苦的境地。

  吴小明还记得,在他的童年时期,一粒粒雪白饱满的稻米对于山里人来说实在稀罕,反而是那些随意播种、来年疯长的土豆和番薯唾手可得,村民们也纷纷想方设法,把一堆堆番薯挖来、洗净,磨成粉末,再加上热水搓揉成年糕状,再切成小块,用锅蒸半小时以上,一只只色泽深红、口感软糯而弹性十足的番薯馃,很快便新鲜出炉,裹腹之余亦成为一道经典的农家小吃。

  对吴永楚们来说,获奖事小,重要的是重新体验一回弥足珍贵的乡土记忆。

  食之形,见证乡土变迁

  年少时的吴小明,曾走出山区,四处漂泊,直到2015年时才决意归来,把寺坪村的老房子改造成了一幢3层楼高的“山涧民宿”。

  民宿的房间坐北朝南。从一楼大厅正门向外眺望,只见蓝天白云下尽是高低起伏的山峦与层层叠叠的梯田,还有一畦畦碧绿的蔬菜。

  “那里是圣奥集团设在村里的一个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吴小明说,从未想过这样偏远的一处山岙,3年前竟吸引大集团前来洽谈,在村里租了50亩土地。如今,田里种下的花菜、包心菜、芋艿、黄秋葵等农作物已经成熟。当吴小明带领我们穿行在田地里,看着这片欣欣向荣的景像时,脸上流露出笑意。

  在他看来,这个完全保持原生态的山村,能遇上“知音”的背后,与当下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人内心深处所萌动的那些对于城市病的厌倦、对于大自然的渴望以及日益浓厚的乡土情怀等诸多因素不无关联。当乡村旅游的浪潮席卷各地,当回归乡土、躬耕荷锄渐成时尚,当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成为稀缺之物时,寻路而来的日渐增多。

  除了绿水青山,吴小明深知乡土美食的魅力。在这里,他为客人们准备的菜肴,多数来自于村民散养的土鸡和土鸭。鱼类通常需要到山下的溪涧里抓捕,蔬菜则完全根据时令特色,直接从近旁的菜园子里摘来烹饪。

  而与其他的民宿经营者不一样的是,吴小明从2010年就开始经营着一个小型食品厂,专门生产发糕、馒头、杨梅馃等。凡是到“山涧民宿”入住的客人,都能享受到这些原汁原味的乡土美食。至于这次参加比赛的番薯馃,则是他去年新开发出的一项传统美食,一经推出便广受市场欢迎。

  深山之外,一场更大的变革早已开始。这个坐落于浙中盆地的小县城,近几年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不推断进,经历着由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水晶之乡”,向着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乡村浴火重生。

  此次美食大赛的顾问、浙江省中式烹调师考评员顾伟东就感知到了变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