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资讯  资讯

文脉颂中华 | 11 年出师,8 年再现古曲《离骚》,他用时光浸润金陵琴音

秦淮河畔,乌衣巷陌,最有南京味道的地方。这里有热闹的烟火气息,也常传来旷远脱俗的古琴声,清如溅玉,颤若龙吟。

循着琴声而去,会找到一方古朴而幽静的天地。走进金陵古琴馆,墙上挂着一排形制各异的古琴,水墨山水画、禅意盆景、紫砂茶具、线装曲谱点缀在每个角落,尽显文人雅趣。

△ 桂世民弹古琴

端坐其间的抚琴者名叫桂世民,今年 67 岁,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古琴艺术(金陵琴派)的国家级传承人。只见他一袭白衣,颇有几分潇洒出尘的味道,一挥手,叫人如听万壑松。与古琴结缘的 50 年里,他用时光浸润出琴音中的内敛与厚重。

桂世民与古琴的相遇,是一场宿命。

上世纪 70 年代,十七八岁的桂世民对画画非常着迷,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位老师,名叫梅曰强。" 去拜访老师的时候,我还没进门,就听到了美妙的琴声。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古琴声,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桂世民当下就改变了主意,还是要拜梅曰强为师,但不是学画,而是学琴。

△ 桂世民

" 那时候,全南京连我在内只有 3 个年轻人在学古琴,却有十几位老师,甚至好几位都是划时代的古琴大师。老师都是抢着教的,有两代人教过我。" 桂世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良宵引》是他学会的第一首琴曲,也是金陵琴派的入门曲。

跟老师学了 11 年,桂世民才出师,只学了 5 首琴曲。" 都是时间磨出来的,一个音,老师延续了六个循环,我只延续了三个循环,就要继续练,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纠,一天做不到,就不继续教。"

△ 古琴

桂世民生活的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文化荟萃之地。特别是明代以后,科举把文人引到南京,也把各种文化元素带了过来,金陵琴派正是源自那时。桂世民总结起金陵琴派的特点:中正有丘壑,平和见波澜。" 有一点不太令人讨厌的清高。"

桂世民从小生活在一个传统文化家庭,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就看古文。深厚的文化积累为他打谱奠定了基础。

△ 桂世民读书

打谱,就是把古人留下的珍贵琴谱按照音符弹奏出来。桂世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因为古琴谱没有强和弱,也没有音符长短," 每打一首曲子,都是一次深度创作。"

打一曲《离骚》,桂世民用了 8 年。" 把两千年前的经典名曲复原,需要更多琴以外的知识。"8 年的时间里,他阅读了大量与屈原相关的历史典籍,反复去感受屈原当时的状态。" 很多人弹的《离骚》都是屈原准备投江前的形象,但实际上,《离骚》是他 30 多岁时创作的,有过创伤,但没有失望。" 桂世民坦言,深度创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屈原交友的过程。

△ 桂世民斫琴

" 打谱是一辈子要不断去做的事。" 为了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桂世民曾经闭关 16 年,每天的生活就是 " 琴棋书画诗酒花 "。" 年岁在增长,人生积淀不一样,弹出来的琴声自然也会不一样。"

疫情期间,桂世民仿佛又回到了闭关的那段日子,他有了大段的时间读书写诗,精进琴艺,也有了更多时间思考," 以前的古琴是丝弦,现在是钢丝尼龙弦。过去受材料受局限,表现力也受局限,所以当下的我们,应该勇于去尝试更多的东西。"

和桂世民学古琴的时候相比,现在国风回归,越来越多年轻人被这缕琴音征服。" 我教过几千个学生,什么年龄、职业都有,甚至还有很多外国人。"

△ 桂世民教学生

每周一,桂世民要去南京大学授课,教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其余的日子,他都在琴馆里教古琴,学生随时都可以来学。" 每天早上十点教到下午五点,20 多年了,一天都没休息,大年三十晚上也在上课。" 桂世民说,文化不是私有的,是社会共有的财富," 任何老师的学生来请教我的,我从不问来路,无一不给予帮助。"

想跟桂世民学古琴并不难,但是想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可就难了。" 学古琴不怕年龄大,只怕年龄小。首先要有传统文化的积累,其次要有人生阅历,最后才是技术。" 目前,桂世民只有 19 个入室弟子,他打算收到 71 个。" 要比孔子少一个,岂敢超越圣人。"

如今,从小听琴声长大的儿子桂震宇也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琴师。桂世民告诉记者," 儿子曾经去中央音乐学院研修古琴,现在在做国风音乐,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推广古琴。"

现代快报 南京记者 胡玉梅 张然 / 文 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