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经济  车市

李俊和他的陶艺工作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陶器作为生活用具,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现代艺术的背景下,制陶艺术却迎来了新的春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陶器艺术。在阜城,也有这样一群热爱陶器、制作陶器,并将其视为事业的人,李俊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6月25日,记者来到颍东区向阳办事处桃园社区李俊家中的工作室,仿佛走进一个艺术的,屋内摆满各种精美的陶制品,造型各异,人物表情夸张,耐人玩味……

  “我与陶艺接触有20年了。从小喜欢画画、喜欢‘玩’泥巴。”李俊告诉记者,小时候没有接受过美术教育,平时只能和小伙伴们玩玩泥巴,“没想到日后,就和‘玩泥巴’打交道了。”

  1998年,他拜丁南洋为师,学习制作陶艺。之后,又几次去宜兴等地学习,接受了较为系统的制作陶艺技术。在李俊的陶艺工作室内,一件陶壶作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件作品是2006年创作的‘倾诉’。”李俊告诉记者,当时他刚从外地学习回来,感觉脑海中涌现出了很多灵感,急于向人倾诉,却没有合适的对象,于是创作了这件作品。“整个作品创作一气呵成,主要是想倾述自己内心的喜悦,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倾诉”荣获安徽省第二次陶展银,这件作品激励李俊创作的。随后,李俊创作了“愚公移山”、“焰”、“心态”、“艺术家”等一系列作品。

  “看好了,这个工序叫做‘打泥’。”李俊拿着一团泥一边示范一边说道,制陶首先要选泥,晾干制成泥浆,之后就是打泥,“打泥的作用是将泥中的空气挤压出去,确保在烧制过程中不裂开。”

  “你这样不行,打泥光用力不行,用手掌拍打时,手掌一定要放平,避免泥团中有折叠皱纹,以免把空气裹进去。”看着记者打泥方式不对,李俊不停地指点。

  “泥不打不成器,但如果泥长时间在手中拍打,容易让它失去泥性。”在李俊看来,打泥这道工序最基础,但是很关键。

  打泥之后是拉坯。关于拉坯还有一首流传甚广的陶歌:“几家圆器上车盘,到手坯成宛转看;坯碟循环随两指,都留长柄不雕镘”。

  所谓拉坯其实就是将打好的陶泥置于一个辘轳车上,在转动的辘轳车中,以手把坯拉成所需要的圆形,拉坯成型全靠手法熟练,凭双手十指可拉成各种形状的坯。在记者要求下,李俊将打好的陶泥置于辘轳车上开始制作陶艺“羊尊”。记者看到,随着李俊双手的上下、左右波动,一个敞口圆肚的“羊尊”像变魔术一般出现在眼前。

  “打泥、拉坯仅仅是制陶的两个代表性的工序,整个制陶的工序复杂。有时候烧制一件陶艺,需要花费一个月甚至数个月时间。”李俊告诉记者。

  拉坯、阴干、修整等一系列工序做完后,需要进行烧制,并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的检验,尤其是火的检验。

  烧窑是制陶中非常关键的一步,胎体的颜色等等都与火有着莫大的关系。在李俊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有黑色、灰色、青色、土色等多种颜色陶艺。“这些都与烧制方法有关,陶艺其实就是泥与火的艺术。”

  “我烧制的是‘北照土陶’。”李俊告诉记者,大约在朱元璋时期,北照寺附近有72座老连窑,当时主要是为了烧制明代皇城建设用的大青砖,当时的烧制技艺较为成熟,这一脉烧制土陶的技艺后来得到了传承,直至今日。

  李俊被授予安徽省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及民间工艺师的称号。目前,在当地支持下,李俊在程文炳宅院开有“北照寺黑陶艺术馆”,下一步,他想在城区内开设一家土陶制作体验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土陶,体验制作土陶的乐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