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经济  车市

中医科学院教授柳长华:140余个传统医药类项目被纳入国家级非遗,拉里参军记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娄奕娟)12月1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柳长华在做客新华访谈时表示,传统医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类,截至目前,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医药类项已有140多个。

柳长华表示,我国传统医药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实际生活中总结而得的智慧结晶,多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其中,民族医药是指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包括各民族医药学理论、医疗经验和药物。

民族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必须提高人们对民族医药的认识和应用,充分认识到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卫生资源,是我国科技领域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医药要“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切实加强”,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我国从本世纪初就开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医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类,包括中医养生、传统中医药文化、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民族医药等各个方面。

柳长华认为,我国不少传统医药老字号制药的历史动辄几百年,,这是我国或者中华民族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特别的经济现象。口碑数百年不倒的关键之处在于老字号成功继承和发扬了古方。

鸿茅药业制作技艺是第四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鸿茅药酒古方历史悠久,有特殊的配方,值得一提的是其特殊的炮制加工技艺。这一古方传承了270年,实际上也正是继承和弘扬了传统医药文化。鸿茅药酒积极申报并成功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被认可,也给予了鸿茅药酒更好发展的基础。

但柳长华也表示,民族医药目前基本上处于发掘整理阶段,还存在不够深入、不够平衡、不够完整等问题。民族医药资源没有得由很好的保护,人才匮乏,产品没有很好地继承、保护、发展。同时,民族医药方面的科研和基础建设落后,对既有的临床医疗经验和药物生产不能深化科研,不能提高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