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经济  杂谈

工匠文化”的内涵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工匠,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引发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共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该说,“好之者”已经具备了一定“工匠”,但距离“工匠文化”尚有一点距离。

  笔者所在高校有一个“手工制作工作室”,是一位陈姓美术家,专门制作烟斗,被称为“国内第一代手工烟斗艺人”,培养了国内半数以上烟斗师。日前崔永元、钱文忠几位名人专程赶来,就是想看看这位“烟斗奇人”。别人的烟斗是方便抽烟,这位“民间教授”却把烟斗成了艺术与生命。十几年来,他通过互联网走访大量民间艺人,逐步把雕塑工艺、设计与艺术品味融合在一起,成为高校乃至全国文化品牌。他说,烟斗匠分三层次。一是能做烟斗;二是做好烟斗;三为烟斗艺术的发展做什么。他先在材料和工艺上探索拓展,玉石、漆艺、锔艺等材料皆备于烟斗;其次在创作形式上探索,把以往仿生方法——从具象获取灵感,如河豚、老鼠、蛇等变为从生活感受、民间寓言甚至某种中获取灵感,化抽象为具象。把《老炮儿》、《渔翁之利》、《竹林七贤》等都变成了烟斗。

  当笔者面对他的千姿百态的烟斗之际,分明看到了一颗醉心于艺术的灵魂。遂记起费尔巴哈的名言:文化的最终是人。人的国籍、肤色、地位、职业可以不同,但是其“文化构成”绝对是独具特色的。以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励志角度说没错,但从“工匠文化”意义上说不成立,因为“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将军仅仅是“工匠”的行当之一,其成功来自于不同的军种、兵种、攻防套,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其他优秀的“工匠”,如军械、装备、狙击手、程序员乃至优秀炊事员,“将军”只是一个军衔而已。

  首先物质文化底蕴。没有文化的工匠只是匠人。匠人的往往是简单一律的劳动产品,大多是可以批量生产的。正如印钞机,虽然一出来都是“没有它万万不能”的硬通货,但是不能说那就是“印钞文化”。所以,“文化工匠”们虽然也有程式,有机械的地方,但是那生产过程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细特色、地方特色、传承特色,甚至“不可复制”的特色。例如“四川郫县老工匠修葺杜甫草堂茅屋20年”的主人公杨明富,从17岁开始学艺,盖了一辈子茅草屋,从选用黄茅草与竹子,到划篾条、铺草大小共10多道工序,再到适应具体、季节考量与用料的多少厚薄,完全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工艺本身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旦得到真传,则“文化”就随之而来。

  其次是命运与责任一致。说了几十年的“实现主义”,笔者理解,关键是“劳动本身具有审美价值”,自己做的就是朝思暮想而乐意做的,你耕田来我织布,著述不为稻粱谋。所以“工匠文化”里充满着平等意识与快乐,确确实实是“工作没有之分”。在此,“鞠躬尽瘁”是愉快的,求之不得的,连死亡也不构成恐惧。美国研究火山的专家大卫·约翰逊死于火山喷发。当时他正站在汹涌澎湃的圣·海伦纳火山斜坡上,操起喇叭,大声宣布:“,,就是这里!”这正是“工匠文化”的活写真,用王阳明的遗言叫做“此心亦复何言”。

  第三是技艺上升为艺术。林散之论书法之时说:书法跟人走,人俗字也俗。所以写字的人必须读书,要有书卷气,否则就是匠气。如何不俗?他说四个字:“变换气质。”女排奥运夺冠,教练员与运动员最后说得最多的不是技术与战术,而是“享受比赛”,胜负的需要最终是能够上升为灵魂的愉悦。所以,功利心的多寡是“工匠文化”厚薄的试金石。在此,单纯地熟练还很难上升为“文化”,必须具备“变换气质”的系列元素,例如通过阅读、阅历、总结体味,把“写字”变换为“书法艺术”,把教书变换为“艺术”,把刀削面变换为“烹饪艺术”。

  为什么需要“厚植工匠文化”?与匡正前一阶段过多、过滥的你“一夜暴富”的“成”有关;与屡禁不止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有关;与把“工匠”上升到文化层面的“大棋局”有关;与传统文化中的“敬事而信”、“劳而不怨”、“善事利器”有关。“谁言一点红,解寄春”,“中国工匠”必将惠及社会,走出国门。

  2月26日上午,中国证监会党委、刘士余以及副李超、方星海、赵争平出席国务院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