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经济  杂谈

26 年的坚守只为一个完整的家

记者 李楠

她没有坚实的肩膀,却成了整个家庭的脊梁;她不会说感天动地的华丽语言,却用行动谱写了孝老爱亲的动人篇章。北戴河区牛头崖镇牛头崖村的王艳琴,用 26 年的光阴守护着瘫痪的丈夫与公公,从年轻靓丽的小媳妇儿,到如今知天命的妇人,一直在努力让这个家庭保持着完整。3 月 16 日,记者走进王艳琴家,三间平房环境整洁,窗明几净,没有一点常年有病人的味道,让人有点不敢相信这是有两个瘫痪病人的家。55 岁的女主人王艳琴虽是一身旧衣,却干净大方。家具虽然陈旧,但收拾得当," 这都是捡来别人不要的。" 王艳琴略显不好意思地说," 窗帘是村里在酒店打工的人送的,酒店淘汰的;沙发罩儿和炕单子是亲戚给的旧的;衣柜是别人扔的铁架子,我拿回来罩上了花布。" 王艳琴又拉扯一下身上的衣服,说自己 20 多年没买过新衣服了,都是亲戚朋友送的。

王艳琴的丈夫陈志东坐在轮椅上,1995 年,他打工时不慎被钢管砸伤,因中枢神经折断落下了高位截瘫,几年后公公又因脑血栓瘫痪了。当时婆婆在家照顾俩病人和孩子,为了生计,王艳琴就跟着村里施工队到处打零工,赚钱养家,后来婆婆去世,照顾病人的责任也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 婆婆活着的时候总劝我再走一条道儿,别耽误了自己,我说,不能半路扔下这两个病人。" 王艳琴说。

为照顾家里病人,王艳琴不得不放弃白天的工作,改成晚上到烧烤店打工。她每天早上 4 点多起床,先把丈夫、公公弄脏的衣服和床单洗干净,然后给一家人做饭。丈夫能自己吃饭,公公得一口一口喂,每每喂完了公公饭菜都凉了,王艳琴再匆忙扒拉一口。下午 3 点,王艳琴就得赶到烧烤店工作,一直要忙到晚上 12 点才能回家。两个病人大小便、洗床单、擦身子的活要来回做,王艳琴擦屎擦尿毫无怨言,怕两个病人不能活动身上长褥疮,王艳琴还要经常给他们翻来覆去地按摩。

王艳琴说,生活的艰难让她在许多个深夜闭上眼却无法入睡,看着家徒四壁,想到躺在病床上处处都要靠人帮忙的丈夫,想到无法自理年老力衰的公公,想到年幼上学的儿子,想到一个女人从早忙到晚独立承担起这个家庭所有的辛劳,眼泪就无数次默默地流下。她多想找个地方靠一靠、停一停,让自己休息一下,但是一到天明,她就立即擦干眼泪,换上坚强的笑容,去安慰站不起来的丈夫,去照顾年迈有病的公公,迅速投入一天的忙碌生活。因为她知道,现在整个家只能由她承担,她不能放弃,必须得坚持。" 我就是这一家子的主心骨,如果我再倒下,这个家真是瞬间就垮塌了。熬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想想孩子,想想我们一家的将来,我相信一定会有好日子过的。" 王艳琴坚强地说。

就这样一路坎坎坷坷地走过来,生活虽然清苦,但王艳琴从不让亲人为家庭琐事困扰,尽力做好家务事,保证一家人和睦相处。如今儿子长成了大小伙子,成了一名公交车司机,王艳琴感到很欣慰。

艰难的现实没有把王艳琴压倒,虽然日子靠自己撑,但她知道,这个社会有温暖,还有无数双手托着她们一家。去年,区里领导来家里看望,王艳琴正在用手洗衣服,没几天,区里就送来了两台新洗衣机。镇里、村里为她争取了各项补助,村民们更是尽力帮助这一家。王艳琴说,儿子小时候,左邻右舍都帮着她带孩子,儿子有时在这家吃饭,有时在那家做作业,每到过年,村里人都会给儿子压岁钱,说留着给孩子买纸笔。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王艳琴没买一点菜,都是村里人送的。有时清早听到咚咚敲门声,王艳琴开门一看,没人,只有地上的一兜蔬菜。回想起这些年好心人的善举,王艳琴眼含热泪:" 我们家有今天,全靠许许多多善良又热心的人,是他们帮助我拯救了这个家。"

负重前行,从不后悔,因为王艳琴爱她的家,因为她坚信爱就是坚守。每天进进出出的,王艳琴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她说再难也得有笑脸儿,要不丈夫、公公都跟着心情不好。" 再苦再累,这也是我的家,我哪里也不去,只想好好守护每一个家人。" 王艳琴微笑着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