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资讯  民生

“十四五”:实施100项重大民生工程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总对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三六”工作思路,凝心聚力持续全力抓好“三件大事”,加快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落地见效,加快优化经济结构和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实体经济、城市经济、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和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北,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积极贡献。

  “十四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步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在国家大格局、大目标、大战略中找准定位、谋划发展,在变局中把握新机遇,在竞争中打造新优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北、数字河北和制造强省、质量强省、网络强省,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一批重大科技工程、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领军创新团队。培育100家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围绕做强实体经济、做大数字经济,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大力发展12大主导产业,构建以4大传统优势产业、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00+县域特色产业、4+N未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河北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两翼”带动发展战略,强化“四区”联动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促进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协同融合,共建世界级城市群、机场群、港口群,完善区域生态环境联治联建机制,推动京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河北延伸。聚焦创造“雄安质量”,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简约、安全、精彩办好北京冬奥会。做强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做大沿海率先发展区,做优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做美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争创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造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22年实现采补平衡。到2025年,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6.5%。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能级提升工程,推动自贸区、开发区创新发展,到2025年建设15个国际合作重点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开发区达到30家以上。扩大消费需求,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文化强省、体育强省和健康河北,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施100项重大民生工程,新增城镇就业400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实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工程、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和“双一流”高校建设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2人。构建覆盖全省、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加强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生态资源、重大科技、信息网络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确保粮食能源安全,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建设国家级应急产业基地,提升应急产品生产和储备能力,实施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建设工程,有效应对地震、洪涝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法治河北,坚决当好首都“护城河”。 (制图 丰光)

  全省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6万亿元增至2020年的3.62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649.2亿元增至3826.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11.7∶43.7∶44.6优化为10.7∶37.6∶51.7,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乳制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单位GDP能耗五年下降21%。“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全部超额完成,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成通水,风电光电装机容量居全国第3位,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突破12亿吨,高速公路从6333公里增加到7809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

  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全面展开。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生态环保、产业3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铁、太行山高速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投用,“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承接京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71个,总投资11348亿元。冬奥场馆和配套设施全部建成。

  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超额完成“十三五”6大行业去产能任务,压减退出粗钢产能8212.4万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1628家增加到9400家、增长近5倍,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9万家增加到8.7万家,51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和等次创历史新高。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30%。

  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74微克/立方米降至44.8微克/立方米、降幅近40%。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V类,优良断面比例提高28.4个百分点。新增国土绿化面积395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31%提高到35%,塞罕坝林场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118元增加到27136元。“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23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上首次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实施民生工程,城镇新增就业421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59.9%和104.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完成,1073个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全部搬迁整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