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生活  生活

阜阳记忆|解读阜阳首幅“国庆老照片”

  团进驻阜阳城。阜阳市民自觉涌上街头,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欢迎自己的队伍,庆祝阜阳城解放。进城部队遂成立“豫皖苏军区第四军分区阜阳城防司令部”,城防司令钟国琴。城防司令部发出安民告示,在大观剧场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城市政策,保护民族工商业,店铺照常营业,并召开教育人士会议,要求尽快恢复发展教育事业。截至日,阜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从此,阜阳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翌年(),建置阜阳专员公署,隶属皖北行署。辖阜阳、太和、亳县、涡阳、蒙城、颍上、阜南、临泉、凤台

  阜阳古城内的首次国庆活动。1949年10月1日,主席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从北京传来,阜阳城乡一片欢腾。10月1日上午,阜阳军分区军政干校学员、地方机关和人民群众,齐聚于老城中衢的鼓楼门前,站在鼓楼的墩台上,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时的阜阳鼓楼,因在二十七年(1938)抗战期间,遭遇日本军机两次轰炸,墩台上的鼓楼建筑被摧毁,仅遗留约10米高的墩台及宽敞幽深的门洞。人们在门洞两侧用木柱松枝和鲜花搭建了彩楼,挂起了“拥护中央人民政府,……”的条幅,门洞内悬挂着一个鲜红的大五角星,墩台上方拉起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横幅。最为显眼的是墩台正上方竖立着的主席的巨幅画像,画像周匝翠枝,花团紧簇,楼上插满了迎风飘扬的彩旗。据记载,阜阳解放后的第一幅毛主席巨幅画像,是由我市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李伯英先生亲手绘制的。在庆祝活动当天,阜阳军分区军政干校的部分学员,在鼓楼门前或立或坐,由军分区的宣传干部拍下了这幅极为珍贵的纪念照片,留下了阜阳在鼓楼前首次庆祝国庆的永恒记忆。

  10月6日上午,阜阳城举行了2万人的庆祝大会。晚上,人们提着各式彩灯,狂欢达旦。次日,秧歌、高跷、旱船等各种形式的民间舞蹈一齐出现,庆祝活动持续了3天,人们沉浸在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的喜悦气氛中。在此期间,各县城乡都召开了庆祝大会,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阜阳目前唯一能够见到的这幅以鼓楼为背景的国庆老照片,弥足珍贵。此后,这座约建于唐宋,明清多次修缮的高耸壮观的鼓楼,官方利用台基做为城区的广播宣传台和“火警台”。后在鼓楼的东侧,建了一座方形四层楼高可作训练用途的消防塔,与鼓楼“火警台”毗邻,这两处,是阜阳城当时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消防塔楼顶也挂有报警用大铁钟,阜阳城区的消防社设在这里,消防社房间的墙上挂满了消防服和半圆形的消防桶,地上放满了水枪、水车等消防工具。随着阜阳城市建设的发展,主政者决定翻修拓宽城区解放南北大街、人民路、东西等主要街道,古老的鼓楼被认为妨碍交通等缘故,于1954年秋季拆除,其砖土及东城墙金鸡嘴、文昌阁的夯土墙基渣土一起,都被推入鼓楼前沿线的内城河和小校场大塘,奠基成为今日笔直宽阔的人民西路。鼓楼上的那口大铁钟,被移到后来的市妇幼保健院门口,或是现存阜阳博物馆的那口大铁钟。

  鼓楼东侧的消防塔(火警台)约于80年代后期被拆除。我市著名摄影家吴文法先生,1948年出生,从小家就住在鼓楼门洞北侧的孟家大院,“出了大院门口就是鼓楼,感觉鼓楼很高很大”。1954年,吴先生6岁,他目睹了鼓楼墩建筑被拆除的场景。他对鼓楼,对北关老城充满着深沉的感情和眷恋,至今仍生活在阜阳老城区,2018年出版有记述自己一生经历的《鼓楼情怀》一书。80年代,他拍摄的《鼓楼的火警台》照片,可能是与鼓楼有关系的最后影像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