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生活  旅游

【网聚美好安徽】皖西第一将军镇:从“精神高地”走向“经济高地”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莉莉)从合肥出发,一路向南,“网聚美好安徽”记者团9月22日走进皖西第一将军镇----独山镇太安村。

这个曾经村集体经济为“0元”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在过去的三年里发生巨变:已形成了农民返乡创业园、特色茶叶种植区等产业布局,实现从“精神高地”到“经济高地”的变化。

这一切来自那些与贫困不屈不饶斗争的革命老区百姓,来自为了让百姓脱贫而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更来自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正确的政策引导。

陈必喜是太安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至今他都清晰记得2017年4月走进村里时看到的景象:全村151户贫困户里,因病、因残致贫的达80%以上,村集体经济0元,是个经济基础薄弱的贫困村。

陈必喜深知,没有产业,经济没有支撑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依托当地现有资源,找准特色产业是“拔穷根”的重要途径。村里决定引进扶贫工厂,发展生态稻田养鳖产业。

在扶贫车间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心中的梦想打拼着。(王莉莉 摄)

太安村位置偏僻,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弱病残的贫困户。为解决和安置在村的可就业人员,为贫困户找到持续稳定增收的路子,太安村的干部辗转2000多公里,引进了一条加工生产线,建成了8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

64岁的村民申翔霞家里有3口人,为了脱贫,老人种水稻、种茶园、养鸡鸭,各种工作都干过。现在,她又多了一个身份:村里“洗衣机线束手工生产线”上的员工。

“生活好了,今年想在市里买套房子,以后孩子成家了也进城享享福。”从年轻时就在与贫困斗争的老人,到了60多岁有了住新房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申翔霞在家门口的“扶贫工厂”打工,每天能挣到80多元。

此外,太安村还发展生态稻田养鳖产业,仅这一项,消费扶贫金额已达120万。现在的太安村里成立了不同产业的经济合作社,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不仅村民年年分红,也让扶贫模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我们按照传承红色、保护绿色、打造特色的理念编制规划,谋划项目库。目前已形成返乡创业园、优质果林培育区、稻鳖(稻虾)共生田园区等产业布局。”陈必喜说。

截至2018年,太安村151户全部脱贫,在全国召开的县级扶贫项目库建设会议上,太安村编制的脱贫攻坚规划和项目库建设做法,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并作为“样板案例”向全国推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