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生活  美食

来看看阜阳人舌尖上的变迁

  民以食为天,吃,总能勾起每个人不同的记忆与。40年来,老百姓餐桌上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民以食为天,吃,总能勾起每个人不同的记忆与。40年来,老百姓餐桌上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从求温饱到求健康,从膳食结构单一到种类丰富这些变化了一个个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折射出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红利。

  今年55岁的杨红玉,出生于1963年。她在家排行老三,哥哥姐姐都夸她命好,出生时躲过了3年自然灾害。可每当回忆起小时候,她都会忍不住落泪。

  她清晰地记得,那时小伙伴总喊她“洋红芋”,对于这个绰号,她非常不喜欢,以至于工作以后,给自己换了个曾用名“杨红”。

  80多岁的老父亲杨万里常念叨,正因为有了红芋,才养活了这个闺女。她出生时,妈妈奶水不足,又喝不起麦乳精,大人就把红芋煮熟,一勺勺抹到刚满月的她嘴巴里。父亲便给她起了杨红玉。

  “那时候流行一句话:红芋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杨红玉说,天天早上吃红芋稀饭,中午红芋粑粑,晚上红芋叶菜团子。

  到了上中学时,她家的伙食有了改善。母亲每年都会腌制西瓜豇豆,还有酸豆角、咸蒜瓣、辣白菜。

  偶尔蒸上一回白面馒头,几个孩子馋得直流口水。“一放学,先跑回家找个馒头,偷偷拿点咸菜,就着白开水,一顿晚饭就解决了。那时候,填饱肚子是大事。”

  进入80年代,杨红玉有了自己的家庭。在丈夫刘孝忠的精心调剂下,顿顿都能闻到饭菜香。除了豇豆咸菜,中午还可以吃到炒白菜、炖萝卜、凉拌黄瓜,这就是桌上不错的“四菜”,“逢年过节还能吃上番茄炒鸡蛋,青椒炒肉丝。”

  每到吃饭时,邻居们都搬个小桌子,坐在院子里,隔着老远边叙话边吃饭。爱捣蛋的孩子端着碗串门子,看看谁家做好吃的,就夹上两筷子。“我儿子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爱腌咸菜的母亲,也变了花样,改为炸馓子、炸绿豆丸子、炸鱼。“闻到油味就忍不住流口水。”杨红玉说,每当母亲支起油锅,还没开炸就引来街坊四邻围观。

  那时候,杨红玉也过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春节,有酒有肉有饺子,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吃顿荤菜都舍不得擦掉嘴巴上的油。”

  90年代,方便面开始风靡阜城。正在上小学的他,每次考试考得好,都能得到一袋方便面作为励。“有三鲜伊面和红烧牛肉面,5毛钱一袋。”刘勇强吃完以后,连袋子都舍不得扔,夹在书里留着装小卡片。“有一次因为偷吃方便面,还挨了一顿打。”

  后来,方便面的品种也多了起来,有白象、幸运等品牌。走亲访友,提上一箱方便面感觉礼还挺厚。商店里,还可以买到锅巴、瓜子等零食。“2毛钱一袋的傻子瓜子,可谓是家喻户晓。”刘勇强说。

  渐渐地,阜城开始多了餐馆,除了本地的格拉条店、麻糊、牛肉汤,还有川菜店、南方菜系的店。兜里钱鼓了,大家偶尔也会到餐馆搓一顿,觉得挺有面子。

  杨红玉回忆,1元10根油条,1毛5一个烧饼,5毛钱一碗咸麻糊,一顿早饭块把钱。“偶尔聚餐,花上几十块钱,就能摆上不错的一桌。”

  到了新世纪,“洋快餐”流行开来,至今,刘勇强还记得在阜城第一次吃到汉堡包的经历。

  还在阜阳一中上学的他,在百货大楼阜城第一家肯德基开业时,尝到了汉堡和薯条。“排了好久的队,才买到了一份香辣鸡腿堡套餐。”刘勇强说,2000年以后,西式汉堡店、美味牛排店、咖啡奶茶店纷纷进驻阜阳,餐厅、饭馆更多了。

  习惯了阜城本地饮食的杨红玉,对这样“洋玩意”不感冒,但也在感慨生活方式的变化之大。“现在,坐在家里就能点外卖。”她说,前不久,儿媳还从网上买了一款冰淇淋蛋糕,从千里之外送到家里还依然新鲜。“现在大家都是追求吃得健康、养生,还要有特色。”

  面对命运,她自立自强,身残志坚。面对青春,她不甘沉寂,勇往直前。面对创业,她敢于挑战,引领致富。凭借一张嘴、一支笔、一部手机,还有青春不肯认输的姿态,砀山女孩李娟拨开了生命的雾霭,迎来了漫山梨花的...

  我是小小朗读者 梁瑞函:世界上没有天生聪明的人,要想变得聪明,就要用勤奋和努力去换取 嗨,大家好,我叫梁瑞函,今年10岁了,是定远县新区实验小学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