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生活  特产

安徽特色文化

  1、建立卫生值日制度;2、宿舍言行文明,能礼貌待人;3、个人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宿舍无异味;4、室内(阳台)无垃圾堆积墙面无乱涂乱画现象;5、宿舍无打架斗殴记录;6、无抽烟、酗酒、网络游戏现象;7、室内无公共财物现象

  宿舍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浓厚氛围;宿舍无课程记录,无考试违纪行为,平均绩点2.8以上;宿舍50%获得校级及以上学业类学金;

  宿舍50%为(或预备、积极范文九九网);热爱祖国、热爱班集体,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党校学习和党团组织活动,(或预备、积极)同学示范作用明显、先进事迹在师生间影响较广泛。

  宿舍50%参加过校级及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学术竞赛、科技实践等活动;宿舍在以上活动中有获经历的可优先。

  宿舍具有、节约资源的意识;宿舍布置能够体现出“绿色环保”的主题。

  宿舍遵守社会公德,富有爱心;宿舍50%以上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或社会公益活动;

  只要申报宿舍在某方面表现突出,思想积极向上、内容布置清新宜居,形成特色,而以上类型设置未考虑在内的,可以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宿舍类型进行申报,评定标准由各院结合各宿舍实际自行制订。

  安徽地域特色文化极其对外交往的影响 安徽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精深,内涵丰富。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安徽戏剧表演艺术历史悠久,品种较多,名家迭出。地方戏种现存30余种,影响较大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凤阳花鼓、坠子戏、花鼓灯等。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主要流传在安庆市一带,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

  徽剧: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

  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鼓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

  得到很多人的喜爱,所以一直流传至今,并向着旅游商业方向发展。这对于安徽与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以戏曲的娱乐形式进行交流便于人们的接受。喜爱戏曲的人们会凑在一起研究交流,在平时的娱乐活动中戏曲也会成为人们把玩的文化遗产。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财富的总和。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范文九九网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庆府桐城县人故名。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有1200余位桐城派作家、2000多部著作、数以亿字的资料——这些数字就是崛起于200余年前的桐城散文派在其间创造出来的文化。“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是清朝乾隆年间对桐城文章的赞誉。

  每个地域都有每个地域的文学做派,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浓厚的文化底蕴给安徽又添一笔色彩。不少文学爱好者研究徽派的文学作品,从中也加深了安徽与外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安徽文化的发展和壮大。

  安徽历史上有新安画派、龙城画派,版画流派有芜湖铁画、徽派版画等。新安画派,画派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时期主要有方式玉、王尊素、吴山涛、王家珍、戴本孝、吴龙、吴田标、雪庄等,新安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龙城画派清初,在“扬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间,萧县涌现出一批“重传统、重笔墨、活”的水墨写意新人,他们频频相聚于龙城,挥洒于室,活跃于世,整个龙城书画活动沸沸扬扬。

  每个地域都有每个地域的文学做派和美术做派,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浓厚的文化底蕴给安徽又添一笔色彩。不少文学爱好者研究徽派的文学和美术作品,从中也加深了安徽与外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安徽文化的发展和壮大。

  徽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徽菜包括黄山地区的皖南菜、皖中的淮扬菜、和皖北的沿淮菜,皖南菜是徽菜的代表,发端于南宋年间徽州歙县,徽州因处于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千种。此外,还有各个小地方数不胜数的小吃。

  民以食为天,饮食业的发展和繁荣必然促进安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不断的交流和融合过程当中,安徽文化也吸纳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在后期徽商的发展中,这必将让安

  徽文化与外域文化联系的更为紧密。饮食在交流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吃货们在饭桌上的交流远胜于其他的交流方式。

  材料:五香豆腐干、臭豆腐干各2块,菠菜、嫩黄瓜各50克,卤猪瘦肉、红辣椒、芝麻油各15克,虾米5克,姜10克,酱油10克,醋5克。

  材料:糯米2000克,粳米500克,猪瘦肉250克,鸭肉400克,豆腐500克,姜末15克,葱末25克,酱油15克,干淀粉100克,乌饭树叶2500克,菜籽油1500克(约耗100克),味精适量。

  材料:糯米5000克,猪五花肉2500克,白糖50克,酱油100克,精盐50克,红腐汁25克,渣粉50克,葱末、姜末各25克。

  特色:汤汁香醇,滋味鲜美,鸭脂黄亮,肉酥烂鲜醇,是安徽沿江的风味小吃。 材料:活老鸭1只,精盐50克,姜10片,葱100克。

  材料:精面粉1800克,酵面120克,净羊肉800克,精盐20克,酱油80克,姜末25克,葱末50克,五香粉7.5克,食碱5克,芝麻油275克。

  材料:带皮猪五花肉5000克,米查粉750克,虾米100克,酱油300克,白糖75克,精盐50克,红腐乳汁100克,大曲酒25克。

  材料:净老母鸡1只(约1750克),粉丝1000克,海带、黄花菜各250克,面粉2500克,葱250克,姜100克,胡椒50克,精盐500克,木耳50克,榨菜500克,鸡蛋20个,干银鱼100克,酱油750克,千张1000克,味精25克,醋750克,辣椒油375克。

  材料:鳝鱼、面粉各2500克,千张、粉丝各1000克,海带、黄花菜各250克,榨菜500克,鸡蛋20个,木耳50克,干银鱼150克,葱末250克,姜末100克,精盐、酱油、醋各500克,辣椒油750克,味精20克,胡椒粉50克。

  材料:猪肉175克,水粉丝50克,菠菜25克,小葱段、姜片各5克,精盐2.5克。

  材料:净鸭1只(1750克左右),刀切面条2000克,酱油350克,八角5克,桂皮5克,葱25克,姜片15克,猪骨汤2500克,熟猪油150克。

  材料:刀切面条500克,虾子8克,骨头汤1500克,酱油60克,葱末10克,熟猪油30克。

  特色:用鱼肉做包皮,猪肉、蟹肉、冬菇、笋做馅料,味极鲜。质地微脆香,滑润爽口,为长江鱼乡小吃佳品之一。

  材料:净白鱼肉750克,猪瘦肉500克,蟹肉、笋末各250克,冬菇末30克,精盐10克,姜末15克,醋25克,菱角粉500克,芝麻油100克。

  材料:精面粉2500克,猪后腿肉2600克,精盐165克,虾籽酱油1000克,猪骨头汤15000克,葱末500克,食碱60克,干淀粉500克,熟猪油500克,胡椒粉适量。

  材料:糯米2000克,籼米米、大红袍赤豆各500克,白糖1000克,熟猪油200克,芝麻油50克。

  材料:糯米2500克,白糖1600克,蜂蜜、米酒酿各500克,糖桂花25克,山楂馅、豆沙馅、芝麻糖馅、五仁馅各250克。

  特色:清脆爽口,味鲜香,是佐酒小吃佳品。 材料:鸭肠4O根,煮板鸭卤汁2500克。

  材料:狗肉2500克,八角12.5克,小茴香5克,丁香、白芷、草果各2克,精盐50克,姜25克。

  材料:精面粉1000克,酵面100克,狗腿肉500克,精盐10克,葱末、姜末各20克,胡椒粉、白糖各范文九九网5克,味精、食碱各适量,芝麻油50克。

  材料:精面粉500克,猪瘦肉250克,水发香菇75克,笋片125克,虾米25克,猪油渣末50克,姜末25克,葱末75克,精盐15克,酱油25克,熟猪油50克,胡椒粉少许。

  材料:面粉1000克,酵面100克,芝麻仁70克,芝麻油50克,精盐50克,花椒15克,食碱适量。

  特色:饼色乳白,质地软绵,蘸调料食之,别具风味,是淮北地区风味小吃。 材料:面粉1000克,豆油、蒜泥、酱油各25克,醋、芝麻油各12.5克。

  材料:精面粉550克,白糖、芝麻油各250克,红枣400克,熟猪油25克。

  材料:面粉1000克,鸡蛋20个,咸熟猪瘦肉100克,咸熟猪油100克,酱油55克,葱末100克,菜籽油125克,葱油适量。

  材料:面粉1000克,猪五花肉500克,腌香椿芽250克,熟猪油100克。

  材料:精面粉750克,芝麻仁、精盐各25克,黄豆、猪五花肉各250克,菜籽油100克。

  材料:山粉(葛根粉)350克,猪肥膘肉200克,白糖150克,青红丝10克,桂花5克。

  材料:精面粉2000克,猪肉2500克,猪肉皮冻2500克,蟹肉400克,酱油500克,精盐40克,葱末10克,姜末30克,白糖20克,芝麻油400克,味精适量。

  材料:面粉1000克,酵面400克,姜末25克,葱末10克,饴糖35克,精盐25克,食碱7.5克,芝麻仁4O克,熟菜籽油50克。

  材料:面粉1250克,酵面500克,猪肥膘肉750克,梅干菜135克,葱末40克,精盐100克,食碱15克,芝麻仁75克,饴糖50克,芝麻油100克。

  材料:面粉2500克,净猪板油650克,精盐110克,葱白末100克,五香粉5克,饴糖750克,芝麻仁100克,熟猪油400克,芝麻油15克。

  材料:刀切面1000克,猪瘦肉300克,小青菜500克,熟火腿30克,熟鸡肉30克,圆葱200克,精盐10克,红辣椒20克,熟猪油400克。

  材料:鲜毛豆粒、猪五花肉、葛粉各150克,肉汤500克,菠菜叶15克,姜10克,精盐7.5克,芝麻油250克(耗50克),味精适量。

  材料:嫩瓠子1000克,糯米粉300克,面粉、猪五花肉、熟鸡肉、虾仁各100克,水发冬菇2O克,火腿50克,鸡蛋2个,酱油20克,葱末10克,熟猪油200克,芝麻油100克。

  材料:精面粉1000克,猪五花肉250克,水发香菇5O克,虾米15克,青菜心100克,黑芝麻50克,鸡蛋1个,白糖、精盐各5克,葱末、姜末、芝麻油各10克,熟猪油1500克(约耗500克),味精少许。

   6349 做法:烙焙法 特色:卷块呈如意形,包黄形美,香鲜可口,是徽州地区风味小吃。 材料:精面粉500克,猪瘦肉100克,熟火腿25克,青菜叶250克,精盐1.5克,鸡蛋1个,熟猪油200

   3180 做法:煎帖法 特色:外皮香酥,馅料鲜嫩,具有咸肉、荠菜的芳香。 材料:糯米粉1000克,咸猪瘦肉、香莱、虾仁各200克,荠菜400克,酱油豆腐干5块,葱末、青蒜末各

   11610 做法:煎帖法 特色:底面焦脆,清香爽口。 材料:精面粉1000克,面粉100克,荠菜2500克,五香豆腐干16块,冬笋500克,水发冬菇300克,酱

  油200克,精盐10克,白糖50克,湿淀粉300克,芝麻油800克,味精适量。

   17022 做法:煎帖法 特色:色泽金黄,皮柔韧耐嚼,馅嫩味鲜,是合肥地区传统风味小吃。 材料:面粉1000克,猪五花肉100克,白菜200克,鸡蛋10克,酱油35克,葱末、姜末各20克,菜籽

   荠菜春卷 6417 做法:炸汆法 特色:色泽金红,外皮酥脆,内香鲜。 材料:面粉750克,猪肉(瘦七肥四)300克,荠菜500克,精盐7.5克,酱油50克,味精1.5克,湿淀

   三丁酥合 2484 做法:炸汆法 特色:色泽乳白,外酥脆,内鲜美。 材料:精面粉500克,猪五花肉丁250克,熟鸡肉丁10克,水发香菇丁50克,葱末、姜末各10克,精盐

  2.5 克,酱油35克,味精1克,湿淀粉15克,熟猪油2500克(约耗250克)。

   4560 做法:炸汆法 特色:色泽金黄,外皮微酥,质地松软,味鲜美可口。 材料:籼米粉1500克,猪五花肉200克,豆腐干500克,酱油100克,精盐15克,葱末65克,姜末10

  克,干淀粉75克;熟猪油35克,菜籽油1500克(耗210克),味精适量。

   33108 做法:炸汆法 特色:形似狮子头,酥香可口。 材料:面粉1000克,酵面400克,姜末50克,精盐30克,食碱50克,菜籽油2500克(约耗500克)。

   油炸臭干 11529 做法:炸汆法 特色:豆腐干微臭,色呈褐黄,皮略起酥,配以辣椒酱、米醋食之,别有风味。 材料:白豆腐干1500克,辣椒酱100克,醋50克,荠菜5000克,芝麻仁、精盐各100克,菜籽油1500

   做法:炸汆法 特色:外皮金黄酥脆,馅料滋润鲜美,荠菜清香。 材料:荠菜300克,猪五花肉500克,荸荠250克,炒糯米花粉250克,熟火腿、水发玉兰片各15克,虾

  米25克,水发香菇10克,鸡蛋3个,葱末、姜末各5克,酱油15克,精盐6.5克,湿淀粉25克,芝麻油25克,熟猪油1500克(约耗100克),味精少许。

  颍州西湖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境内,是淮北平原一面中原,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风景区。颍州西湖又称汝阴西湖,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

  磁湖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水域面积18万平方米,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有小西湖之称。主要景点有磁湖睡美人、鲇鱼墩、澄月岛,主要游乐设施有儿童公园、青少年宫、团城山公园等。&

  颍州西湖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境内,是淮北平原一面中原,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风景区。

  颍州西湖又称汝阴西湖,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为唐、明、清历代名胜。西湖座落在千里锦秀、渊源流长的颖洒之畔,璀灿夺目,令人向往。西湖兴于唐、盛于宋,是我国唐宋时期著名的风景湖泊,北宋盛期与杭州西湖齐名,并称杭颖,为我国四大名西湖之一。风景区内有众多历史人文内容,文坛巨子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等先后任颖州知府,给西湖留下了众多诗篇。

  颍州西湖为天下游人所青睐,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自宋代起,有北宋词人宰相晏殊、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苏东坡、宋代中书郎吕公著等七大名人相继知颍州,为古代颍州西湖建设立下不朽功勋。清代以后,由于封建阶级的,水利常年失修,加之黄水泛滥,尤其是1938年国民炸开黄河花园口,连续9年黄河水横颍而过,把颍州西湖从颍州大地上彻底毁掉。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阜阳人民开始重建西湖。

  新建的颍州西湖位于原西湖旧址西南约4公里处,周长11.5公范文九九网里,湖面约为5.74平方公里,水深1至2米。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现代颍州西湖湖面比现在杭州西湖还要大,水质更要清,也更具特色。颍州西湖已开发的有紫竹院、隐闲院、醉仙居、鱼宫、老虎山、鹿场、百亩花卉等人文自然景观。湖中有岛,岛中有潭,绿柳盈岸,芳菲夹道,花木扶疏,亭台楼阁。西湖半岛之上建有颍州西湖碑林,占地面积30余亩,树碑2000多块,碑林、碑亭、百米碑廊、琳琅满目的名人字画,陈列馆兼而有之,还有振颍塔,仙子,八仙图等美景。十里烟柳长堤、风格古朴典雅仿宋代建筑群以及平湖十里碧琉璃的西湖清波更加迷人而富有诗情画意了。

  颍州西湖以良好的生态系统,蓬勃发展的生态产业,洁净的空气、水源与一流的,成为人们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景区内既有古人文景观的风景名胜,又有现代化游乐设施,也是皖西北最有游览价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已被安徽省人民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风景区。

  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省承德市,建园于1993年、面积4020公顷。磬锤峰从形成到现在大约已有300万年。它挺拔峻峭,擎天而立,直插云端、且上粗下细,很像洗衣用的棒槌,所以俗称棒槌山。&吴桥杂技大世界

  吴桥是举世闻名的杂技之乡,五千年杂技文化,源远流长的杂技历史,丰富多彩的杂技民俗,惊险奇绝的杂技节目,构成了吴桥杂技民俗旅游的宝贵资源。&京北第一草原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国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北、西与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接壤;南&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密云县与滦平县的交界处,因建筑在燕山雾灵峰与古北口卧虎岭的大、小金山上而得名。金山岭长城是地区长城原貌保存得最完好的一段,基本没有经过修复。&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大蒜,是群众大分喜爱的大众化食品,最新科研表明,它不仅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增欲,助消化之功能,而且还有杀菌抗癌的特殊效果。口孜大蒜有白皮和紫皮两种。

  承载篇章的2012年,在人们的奋斗与中,悄然度过。世界没有来临,印刷业依然忙个不停。据不完全统计,安徽印刷业2011年的总产值约为240亿元,2012年受国家经济形势低迷制约,没有出现大幅提升,处于缓慢增长状态,预计总产值可达260亿元,增幅在2.5%左右。 四个印刷区域各有特色 纵观安徽印业的全貌,四个特色印刷区域已经形成,且发展速度较快,总体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不仅为行业增光添彩,也成为当地经济中的亮点甚至是支柱。这四个区域分别是:以出版物印刷著称的合肥市,塑料及瓶盖包装印刷突出的桐城市,簿本印刷实力较强的蒙城县,药品包装印刷特色鲜明的太和县。 合肥市的出版物印刷,以品种多、产量大、质量优著称。书、报、刊、教材、教辅、光盘、地图印刷等应有尽有,可谓品种多;全省光盘的100%、租型中小学教材的90%、皖版图书的85%、本埠和代印的70%都在合肥印制,可谓产量大;合肥印企多次获得新闻出版总署和本省的印制,精装《傅雷集》被世界四大图书馆之一法国巴黎图书馆收藏,可谓质量优。到2012年底,合肥市具有出版物印刷资质的企业已超过110家,年生产总值约55亿元。由于书刊印企面临订单日趋减少的困难,合肥出版物印刷整体效益年增长率不高,预计2012年仅为1%~1.5%。 桐城市的塑料及瓶盖包装印刷由于厂集中、产值高、贡献大,而与广东中山小榄、浙江温州龙港、三地齐名,同为中国四大包装。厂集中是指桐城市现有12个乡镇和3个街道,其中10个乡镇、街道都建有包装印刷厂,新渡、双港等镇的大小印厂更是满街遍可见,全市印厂总数超过560家;产值高是指桐城印刷业2011年总产值已突破45亿元,2012年预计可超过50亿元;贡献大是指桐城包装印刷所交利税年年攀高,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中国包装联合会专门授该市以“全国包装”的牌匾,市委、市长逢包装业重大活动必出席。 蒙城县的簿本印刷和太和县的药品包装印刷,皆因产品自成一体而富有特色。簿本印刷虽事简利薄,不入大雅,但蒙城人引以为荣、乐此不疲,所制簿本国内畅销、国外欢迎,广种薄收,仍有钱可赚。2012年全县簿本产值有望达到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多家企业换设备、添汽车、建新厂。太和县的印厂只做药包装,不事二主。满城一色的药厂,一色的药品包装,药品制作与药品包装相范文九九网互依托、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太和的药走南闯北,太和的药品包装也早已出县跨省,搞起连锁经营。全县2012年药品包装总产值预计可达5.8亿元,比上年增长6%左右。 当地经济和文化条件促成特色印刷 安徽四个特色印刷区域迅速形成,与当地文化资源和经济条件不无关系。 合肥几乎集中了全省图书和光盘出版单位的全部,发行量大的和期刊社的大部分,是安徽中小学教材租型印制业务唯一发放源头,这就为合肥地区出版物印刷企业提供了就近、便捷和“基本口粮”的条件。原安徽新华印刷厂、现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正因为得到了中小学教材、教辅和皖版图书印刷业务长期、不间断的支持,历经60年风雨不衰,归属安徽出版集团后越战越强,连续五年进入“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且名次逐年前移。 桐城是著名的桐城学派的发源地,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的故乡,当代又出过严凤英、邓稼先等名人,为全省出博士最多之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这使得桐城人较之皖地其他区域的人更早更快地接受和市场经济,敢于打拼,领先创办私营企业。桐城羽绒业和制刷业的兴起,也为包装印刷就地解决业务来源提供了可能。桐城包装印刷拿到的第一桶金,严格说还是取于自口。 蒙城作为中国鼻祖庄子的故乡,传承文化的意识由来已久。汉光武帝刘秀年间,这里最先将蒙县改为蒙城。在推广汉字简化活动中,蒙城人开始印制簿本,并引以为荣、乐此不疲、越做越多、终成气候。安徽印业首个品牌“青竹林”簿本,即诞生于此。 药品包装在太和问世,更是制药业派生的结果。隶属阜阳市的太和县,早年就成为皖北中草药集散地,很快又发展为中成药和西药生产地,药品包装市场需求自然随之出现。太和规模最大的包装企业、“仁济”公司的掌门人范晓东,当初萌生办厂念头,仅因得到一位药品经销商的点拨。“仁济”公司取名,也是源自中医药界常用的“仁心济世”之意。 需应对的问题和挑战 安徽各特色印刷区域都面临问题与挑战,但也有待发掘的空间,应对妥当才可持续发展。 合肥出版物印刷的突出问题是印刷产能过剩,印刷业务缺口日趋扩大。未来数字出版物或将逐步取代纸质出版物,传统出版物印刷面临窘境。但合肥地区的包装和商务印刷市场潜力巨大,书刊厂应果断调整产品结构,实施转型,改变成综合类印企。合肥华云印务公司不搞单打,集书刊、包装、商务、制罐于一体,不亮东方亮,实现了稳步发展,系成功范例。 桐城包装印刷虽面广量大,但小而散局面严重,处于粗放增长阶段,需要加速同业间整合,集中入驻产业园区,实现规模化生产,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同时遵循“以纸代塑”、“以纸代木”的包装业发展趋势,不拘泥于塑料和瓶盖包装,适时适度转向纸质包装。 蒙城簿本印刷的弱项在于劳动密集,依赖于手工和半机械化生产,亟需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减员增效。 太和的药品包装订单已达极限状态,很难继续自给自足。但阜阳地区是著名的酒乡和多类食品产地,药品以外的包装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太和包装业同仁宜转变观念,广建人脉,就近开发酒包装和食品包装业务,以丰补歉。 (作者为安徽省印刷协会秘书长)

  “ 里 不 同风 ,十 里 不 同俗 。 帝 的历 史遗 迹 和传 说 随处 可 见 ,如 百 ” 由于 地形 、地势 和 气候 等 自然 环 境

  和 历 史 文 化 的 差 异 ,安 徽 民 俗 呈 现 出 鲜 明 的 地 域 性 特 征 。 在 漫 长 的 历

  始建于唐代 的 “ 轩辕古刹 ” 、传说 黄 帝炼 丹 时所 用 的 “ 神仙 洞 ”和 “ 炼 丹 台” 、黄帝 洗 药 的 “ 鼎湖 ” 、黄帝 居住 的 “ 帝 宫 ” 以及 祭祀 黄 帝 的 黄 “ 黄帝 坑 ” ,还有 七 十二 峰 中的第一

  大 峰 轩 辕 峰 ,即位 于 “ 辕 车会 ” 轩 活 动 中 心— — 黄 山 区 仙 源 镇 的 上 方 。

  北相 异 、多 元 的 民俗 风情 ,也 形 成 了一些安徽 特有的民俗事象。

  轩 辕 车会 : 山越 人 向 “ 车 为 “ 车公” 相传轩 辕来 到江南 ,向 、 。 容 成 子学 习天文 和 道术 、向浮 丘公 公 ’ 帝致 敬 ’黄

  轩辕车会是流行于黄 山市黄 山区 术 以 及 国 家 治 理 经 验 带 到 了 南 方 ,

  这里的山越人便 尊称 他为 “ 车公 ” 。 车会 的核心 区域是仙源镇 和甘棠

  辕 黄帝 问 道 于广 成子 ,受胎 息 于容 镇 。仙 源 镇位 于黄 山 区城东 郊 ,与 镇 , 自唐设 太 平 县后 ,一直 到新 中

  抠衣 躬侍 。 ”唐 玄李 隆基 得知 唐天 宝六年 (4 年 )六月 十七 日下 77

  黄 帝 曾于黟 山修 炼且 得道 , 于 纵 横 、曲径 通 幽 ,为石 板或 卵 石铺 遂

  《 山图经》也记载黄 山是 “ 辕黄 城弯 巷 、天官巷 、黄 家巷 、郑 家巷 、 黄 轩 帝栖 身之地 ” 。现在 黄山有关轩 辕黄 方 家巷 、周 家 巷 、黄 粟 巷 、崔家 巷

  祭 祀 活 动 和 内容 还 是 滚 车 大 会 ,百 姓 也 依 然 称 “ 东 平 王 庙 ”为 “ 王 殿 ” 车 。

  这里举行 车会 活动 ,公推 会 首 ,经 费 源 于 百 姓 捐 助 ,两处 各拥 有 8 “ 辆 火

  轮 车 ” 所 谓 滚 车 ,即 是 。 滚 轮 。轮 圈 圆 形 、木 质 ,

  全 高8 寸 ,宽6 ( 尺 ,1 尺 尺4 寸 老 市 等 于老 尺9 分 ) 寸5 。由大 圈 、子 圈 、

  后 ,太 平 县人 祭 祀轩 辕 黄帝 的活动 车 轴 、幅条 、头 道档 、二 道 档 、短 乃 逐 步兴 起 ,经 久不 衰 , “ 车公 大 撑 、木 栓 和 铁 嚓 组 成 。大 圈 两 面 漆 风 会 ”成 了当时 这里 人们 最 重 要 的祭 黑底 绘 色 火焰 图案 ( 向左 右 祀 活动 ,当地俗传 为 “ 车” 滚 。根据

  “ 车”除 了驱魔 逐邪外 ,因为轩辕 斤 。 滚 火 轮 车 白天 在 道 、街 道 、广 场 黄帝 是华 夏人 文 始祖 ,故 该 活 动还

  想 、强 化 民族 意 识 、巩 固封 建 王 朝 统 治 的作 用 。 直 至元 朝 ,这 一 活 动 因为 事 关 祭 祀 汉 民族 始 祖 ,受 到 了元 蒙 政 权 的 遏 制 。人 们 改 用 “ 公 ” 之 名 很 可 车 能 就 是 为 了 回避 元 王 朝 的 忌 讳 而 采

  活 动 ,凡 能通 车 的祠 堂 、庙 宇 、商 店 和住 户 门前 都 要滚 到 ,以示 降福 祛 邪 。家 家或 炮 竹迎 接 ,或 给 车披

  红 ,或 杀 公 鸡 淋 血 祭 车 。 “ 手 ” 车 ( 即滚 车 人 )都 是 参 加 车 会 的男 性 青

  “ 王殿 ” 车 。到 了明代 ,群众 在 县城 种 ,任 何一 种 滚 法都 要 注意 车 身火 南 门外还建 了 “ 忠烈庙 ” 。进 入清之 焰 图案 的风 向 。 顺 治 年 间 ,甘棠 的 “ 王殿 ”又变 车

  车 是 一 王 姓 人 独 创 ,需 要 有 点 武 功 底 子 再 加 技 艺 精 湛 ,每 一 出 手 均 博

  安苗节是皖南农村诸 多农事 活动 中最富有特 色的 习俗 ,起 源于宋朝 , 相沿至明清渐成定俗。 绩 溪伏 岭 、北村 、胡家 、砌头一 带安 苗节 一 般是 在 “ 种 ”节气 之 芒

  后 ,全 村 水 稻 栽 插 完 毕 ,稻 禾 长 势 个 “ ” ( ) 日或 “ ” ( ) 龙 辰 虎 寅

  场表 演 时 ,车手 和 几 千观众 都 齐声 呐喊助兴 ,锣 鼓 、鞭炮声震 天动地 。 始 ,先 将 车从 庙 里 请 出洗 净 浸 泡 , 谓之 “ 洗车 ” ;十九 日试 车试 ,会 首给 每辆 车披 红 ,谓 之 ‘ 落地 车 ” ;

  会 期 于 每 年农 历 七 月 十八 日开 初 定 时 , 由 村 中 长 老 、 士 绅 择 定 一 日举行 。是 日晨 ,在 村前 场坦 或 河

  红脸太 尉 ( 传 为唐 代 睢 阳完节 之 相 台围插 旗幡 ,除有 常备 的锦缎 三 角 方 形大 旗 四面 或八 面 ,上 书 “ 调 风

  像 前 焚香 、烧 黄 表 纸 、放鞭 炮 出车 将 领 雷万 春 、南霁 云 )登 祭 台 ,祭 上 ;二十三 、四两 日 “ 车” 正 ;二 纸 ,还 杀一 只 公鸡 将 血 淋在 每辆 车 上 ,然 后 “ 收车 ”进 庙 ,这 一届 车

  十 四 日傍 晚 “ 车 ” 祭 ,会 首 焚 香 烧 大 旗 外 ,必 有 节 前 用 绵 纸 拼 制 成 的

  图 案 ,如 同 是 村 人 的 书 画 展 览 。 祭 台 前 摆 香 案 ,置 香 炉 、烛 台 ,供 村 户 敬 贡 祭拜 。

  值农 闲 ,文 化 生活 贫 乏 ,方 圆几 十 里 的 男 女 老 幼 都 来 看 车 会 ,俗 语

  歙 县 农 户 在 开秧 门莳 田之 日 , 专 门设 宴拜请 田公 、田母 。朝 拜时 ,

  会 观众 之多 。车会 盛 况也 带来 了商 先 燃 三 根 香 插 于 田 埂 ,然 后 跪 拜 , 业繁荣 ,不仅本镇商家 的生意兴 隆 , 且 四处商贩云集 、百货俱 全 。

  “ 田 种 得 哭 , 挑 坏割稻客 。 种 ”有的地方还有村 寺僧 享个安苗福"

  人 帮 做法 事 ,以示 隆重 。下 午 日头 西 斜 ,太 尉 老 爷巡 田 ,旌 旗 开 道 , 黑 、红太 尉分 别 坐椅 上 由四人或 八

  人 抬行 ,后 随旌 旗 、乐 队 ,在锣 鼓 后 回到庙前结束 。 绩溪县之汪村 、余村等汪姓大村

  水员 即上 岗执 事 ,负 责稻 田灌 溉及 护理塘 、碣 ( 河坝 )安全 至稻 黄 。 拦 期 间 ,田户 不再 过 问稻 田水浆 ;而 农家耕 牛也 不得 随意放 牧踏害庄稼 ,

  田间 巡 游 ,又 称 “ 公 看 稻 ” 汪 。巡 游 田野 时 ,有 年 长 者 数 人 举 红 、黄 色

  小 纸旗 ,给稻禾 长势 好差 田块 分 别 插 上 红 或 黄旗 ,以示 褒 贬 。 次 日 , 被 插 黄旗 田主应 到祠 堂 向族 长说 明 缘 由及 补 救措 施 ,有 当今 农业 大 检

  安苗节 日,皖南人家多以新麦 面 哭 ,享个 安苗福 ” 。手 巧 的农妇 还蒸 制 五谷 六禽 、瓜果 菜 蔬等 形状 的面 品作敬 神供 祖 的贡仪 ,小 孩 特别 喜 食 。是 1包 棵 ,邻 里互 相 品 尝 ,山 3 间小村 亲友亦赶来过 节 ,同享 口福 ,

  粉做 包 棵 当餐 。谚 云 : “ 田种 得 起 义 ,绩 溪 县登 源 人 。 当时 隋 种

  炀帝 无道 ,天 下大 乱 ,汪华 在 新安 郡举 兵起 义 ,据 有 新安 等六 郡 ,称

  四年 (2 年 ) 6 1 ,汪华 奉表 归 唐 ,顺 应 时势 ,促 成统 一 。唐 王李 世

  年 年 月 月 思 念 丈 夫 之 意 。农 人 从 美 食 的 色 味 中 评 论 主 家 新 麦 的 质 量 与

  保 障六州 之 功 ,建庙 塑 像祭 祀 ,尊 为神灵 ,称 “ 汪公 大帝 ” ,其 第九子

  产 量 ,并 交 流 生产 经验 ,议 论 稻 田 次群众性 的农业生产大讨论 。

  管理 、水 利 等 意见 与措 施 ,实 是一 各 地都 举行 形 式 多样 的祭 祀 活动 来 明末 ,越 国公汪华故乡登源之汪

  1 苗节 这 天 ,家家 户 户蒸 发糕 、做米 村 、周 村 、梧 村 、南 观 、仁 里 等 1 棵 、磨豆 腐 ,分 送 亲朋 ,有 的还 专 村 ,分 别组 成 十八 社 ,从 正 月 十八

  门搭 建 彩 台 ,延 请 戏班 子 唱戏 ,祈 至二月 二 十五 日轮 流 在祠 堂 或村 庙

  愿 五谷 丰登 ,风调 雨顺 。正如 一首 举 行花 朝 会 。初 期有 闹花灯 、敲锣

  鼓 、放 鞭炮 、抬 会 猪 、摆供 献 、诵 人 物 。 祭词 、燃 香 烛 、拜 汪会 等 程序 。后 来 ,由于供 品 愈摆 愈 多 ,规 模 越 办

  绩溪 是 徽菜 之 乡 ,有众 多烹 调 高手 ,这些 佳 美供 品皆 为他 们用 多

  越 大 ,摆供 献 发展 为赛 琼 碗 。其 案 种 土 特 产 、 山 珍 、海 鲜 为 原 料 精 心

  壮 如牯 牛 的会猪 和清茶 、美酒 、果 制 作 成 的 “ 凤 朝 阳 ” “ 跃 龙 丹 、 鱼 点外 ,更 多 的是 用 名贵 瓷 盘 、瓷碗 门” “ 、 芙蓉香鸡 ”等佳肴 ;有用 猪 盛装 的各 种 山珍 野 味和 由农 家 土产 尾 、猪 内脏 火 腿 、香 肠 、 肉松 、

  精 制 象 征 “ 谷 丰 登 ” “ 祥 如 皮 蛋 配 以 青 红 丝 制 成 的 花 色 冷 盘 ; 五 、 吉 意 ” “ 福 无 边 ” “ 寿 绵 长 ” 、 鸿 、 福

  有 用 金 针 菜 饰 菊 花 ,香 菇 做 睡 莲 ; 以翠绿 芫荽 、菠菜制成 梅花 、牡丹 、

  的各 色美 味 佳肴 。为使 自己制 作 的 有 用瓜 子 仁 、冬 笋 片 、豆 腐皮 等 配

  供 品菜肴 更 加美 观 、夺 目,虔 诚 的 县 民充分 利 用冬 笋 的嫩 黄 、豆 腐 的 月 季 等花 卉 ;有 用海 参 、乌 贼 、对 玉 白 、香 菇 的 灰 褐 、蕨 菜 的青 紫 、 虾 、海 蟹 、海 蚌 和海 带 、紫菜 等组 辣 椒 的艳 红 、棵 品的金 黄 ,烹 制 出 成 水 晶宫八 宝 图 ;用 面粉 制成 “ 蟠 “ 和合 利 市 ” “ 、 年年 如意 ”等寓 意

  多彩 的菜 肴来 ,以提高供 品 的观 赏 桃 献 瑞 ” “ 寿 ( 手 )满 堂 ” 、 福 佛 、 性 。后来 赛琼 碗 逐 步发 展 到县 城 和

  全 县 其 他 地 方 ,连 各 地 的保 安 会 、 吉 祥 的花 色 细点

   会 、祠 堂会 、火 把会 等 庙会 都 荤 素 兼 备 ,造 型 悦 目 ,色 香 俱 全 , 沿用了 “ 赛琼碗 ”这一祭祀习俗 。

  体 现 出 了徽 菜 特色 和徽 厨 的高 超技 赛琼碗一般是在举行花朝会 的祠 艺 。列展 的还有 艺 人设 计 制作 的工 堂 中举 行 。神 像 前摆 着 拼起 来 的大 艺 品和 花 鸟盆 景 ,每件 作 品都 冠 以 案桌 ,神像边顺 次摆着清茶 、美酒 、 糕 点 、三 猪 三鸡 三 鱼 。再 前 是 一行 行 琼 碗 ,排 成2 行 ,每行 1 只 ,共 4 2 2 8 。都 是选用大 号描金 画彩 的景 8盆 德 镇 瓷碗 ,瓷 碗碗 沿 贴上 金 箔 或彩 纸 ,盛 着 各 色供 品 。举行 祭 祀 的人 有 总 斋 官 、大赞 、陪赞 、司仪 、东

  引 、西 引 以及 2 名礼 生 。总 斋 官为 4 主祭 ,除 主 持祭 祀 活动 外 ,还 得读 祭 文 , 者 常 是整 个 活动 的重要

  雅 名 ,如 “ 调 雨 顺 ” “ 泰 民 风 、 国 安 ” “ 玉 满 堂 ” “ 松 同 春 ” 、 金 、 柏 、 “ 寒 三 友 ” “ 鸟 朝 凤 ” “ 鹊 岁 、 百 、 喜 登 梅 ” “ 鹤延 年” “ 福 呈祥 ” 、 松 、 百 琼 碗 既 是 绩 溪 民 间 对 越 国 公 汪 华 的

  白易 懂 ,多 为 歌 唱 春 耕 生 产 ,预 祝 主 人 家 在 新 的 一 年 五 谷 丰 登 , 四 季

  等 。件件 匠心 别 具 ,惟妙 惟 肖。赛 唱送 春 歌 ,歌词 内容 丰 富生 动 ,明 祭 祀 活 动 中形 成 的精 美 祭 品大 观 ,

  也成 为徽 州诸 多徽 菜 名厨 的一个 技 平安 ,六 畜 兴 旺 。一 般 要求 上 门见 啥 唱 啥 ,随机应 变 ,上 古 下今 ,涉 及 社 会 生 产 生 活 各 方 面 , 即 所 谓

  送 春是 一项 分布 于南 陵 、芜 湖 、 当涂 、宣城等地 的特有 民俗 。 送春 ,最初意为将春天尽快送到

  学 者须 死记 硬背 一 些 常见 常 唱 的基 本 春 歌 。春 歌 代 表 作 品 有 《 春 送

  人 间 ,使 冰雪 融 化 ,大 地 回春 ,万 还 有 意 出 题 考 送 春 者 。 当 两 队 送 春

  物复苏 ,庄稼 生长 ,百姓安居 乐业 。 者 同 到 一 户 时 ,还 要 进 行 对 歌 。有

  发 展 到 后 来 ,多 指 “ 接 春 天 ,祝 迎 福 新 年 ,预 祝 五 谷 丰 登 、一 年好 运 ” 了满 腹 春 歌 ,加 上 随 机 应 变 能力 , 上 门才 能应 对 自如 。

  传说 ,这年 六月 ,天 降 大雪 ,冰封 和 唱 。演 唱时 ,曲调 固定 ,可 作 任 长 江 ,天寒 地 冻 ,眼见 有 误 农 时 , 意 反 复 。 多 用 当 地 方 言 行 腔 切 韵 , 朱棣 决定 发动 文 武官 员 连 同 自

  己3 人 ,分别 往各 地 去送 春 。希 望 器具 有 锣 、鼓 、钹 、镲 。大 小锣 敲 6 通 过 “ 子 送 春 ” 这 一 不 同 凡 响 之 用 薄 木 板 做 成 ,喷 上 红 漆 ;锣 敲 、 天

  举 ,能将 春天 赶快 送 到人 间 ,使 大 鼓 鞭 、镲 均 系上 红绸 ,以示 喜 庆热

  地 回春 、庄稼 生长 ,让 百 姓安 居 乐 业 。人 们得 到 的赐福 ,便 给 天

  实质上从它起 源 、唱腔 、唱词 内容 、 流行 区域 等方 面 看 ,与 江北 以乞讨 为 目的 的 门 歌锣 鼓 书 有 根 本 不 同 。

  由于立 春 多在农 历 年 前后 ,后 来 逐 渐 演变 为在 新 年前后 送 春 ,还 增加

  于 苗 湖 书会 演 唱 的 曲 种 通 俗 易 懂 , 曲 目符 合 群众 的心态 和要 求 ,因而 到六 月 六 日,农 谚 称 “ 光地 净 享 场 闲情 ” 的时候 , 苗 湖村艺人 便 聚在

  使不 进 门 ,为 图吉利 ,人 们 也有 邀 受 到 了大 家 的喜 爱 和欢迎 ,以后 每 请人 堂 演 唱 的 。还 有 不少 人 家备 上 糕 点 、烟 茶 相 待 。 唱后 均 给 赏 钱 , 以表感谢 。

  界 首 书会 :无 时 不 说 ,无 处 书 ,地 点不 拘 ,或 麦垛 旁 ,或 大 树

  界首市苗湖书会 发源于界首市任 寨乡苗湖村 ,至今 已有 30 0 多年 的历

  下, 水塘边 。小 有名气 的说 书人 由 或 富裕 村 民包 下在 自家 院落演 唱 ,与 “ 唱堂会”相 似。

  说 书艺人互相竞技 ,拔得头筹者 称 为 书 魁 ,当选 书 魁后 ,在 书会 上 要 说够5 1天 的长篇大 书 。苗湖 书 至 0

  苗湖村 位 于界 首市任寨 乡东南 , 接临泉县 ,是一个 鸡鸣 闻三县村落 。

  东与 太 和县 接 壤 ,南邻 阜 阳市 ,西 会 的 说 书 艺 人 说 书 不 收 卖 艺 钱 , 只

  从前 因地 势 低洼 ,十年 九涝 ,俗话 散 时 ,说 书艺 人 可将 由村 民馈赠 的

  说: “ 撒 泡尿 ,苗湖 就起 涝 。 粮 食 背运 回家 。 ” 连 年 灾 荒 不 断 ,加 之 土 地 贫 瘠 ,人 经 过 上 百 年 的努 力 ,方 圆 数 百 里

  吸引 了 临泉 、太 和 、阜 阳 ,河 南 省 相 继到 苗 湖参 加说 唱会 ,其 中代 表

  人 物有河 南 省 沈 丘县 的李 教 兴 、吕 王 教 明 ,太 和 县 的张 元 德 、张 元 村 ,

  讨 中学会 了 唱 坠子 ,并 把这 种 说唱 周 口 、沈 丘等 周边 县 市 的说 书艺 人

  人 苗本 林 和儿 子 苗何 珠 、侄 子苗 何 元 生 ,临 泉 县 的 田教 宇 ,阜 阳 市 的

  每 年都有 三 四十个 著 名艺 人前 来 苗 湖说 书献 艺 。由于这些艺人 的加盟 , “ 时不 说 ,无处 不 唱 ,无 人不 乐 ” 无 是界 首苗 湖 书会 自娱性 的重要 体现 和真 实 写照 。随着 艺人 说 唱艺 术水

  口 头 传 唱 的 传 统 坠 子 曲 目 《 鞭 说 唱 会 影 响 迅 速 扩 延 到 黄 淮 之 间 。 金

  记》 《 、 响马传 》等 。附近邻村 的一 些 民间 艺人 在他 们 的影 响下 ,也 相

  平 的不 断提 高 ,传统 曲 目的不 断 丰 轨 。这 时 山风 大 作 ,雷 电交 加 ,暴

  富 ,苗湖 说 唱会 的剧 种 由过去 单一 雨 倾 盆 ,一 条 数 丈长 的 白蟒 飞下 山 的坠子 ,发 展到 淮 北 大鼓 、河 洛 大 崖 , 直 扑 山洞 , 口 吐 蛇 珠 ,直 逼 元 鼓 、安徽 琴 书 、三 弦 书 、评 书 、渔 兵 ,元 兵惊散逃遁 ,婆媳 。3 个 鼓等 ,曲种众 多 ,流派纷呈 。同时 , 还增 添 了玩 狮子 、旱 船 等 民 间舞蹈 牲畜买卖等经贸活动 。

  俗 活 动 ,为 淮 北 区 域 的 曲 种 构 成 与 发 展 提 供 了 重 要 的 文 化 土 壤 ,对 当 地 和 周 边 省 市 民 间 文 化 的 发 展 也 产

  当 邵 思 明 1 岁 时 ,母 亲 告 之 其 事 , 8 知 恩 图报 ,发 动 全村 扎 蛇 灯 玩 耍 ,

  及 戏剧表 演 ,并 形 成 了较 大规模 的 邵 家认 定救 命 巨蟒是 东海 蛇神 ,为 界首苗湖书会 原创 于 民间 ,扎根 取 名洋 蛇灯 ,意寓海洋蛇神 。 洋蛇灯在邵姓代代相传 ,每 1年 8

  玩 一 次 ,每 玩 一 次 增 加 一 节 ( . 1 6 米) ,现 洋 蛇 灯 已达 14 。 蛇 灯 前 0米

  后9 天邵 姓媳 妇 临 产 。蛇 身用竹 篾 9 扎成 鳞状 ,外 蒙 白布 ,不绘 鳞 ,晚

  余 人前来 参 加 。如 今六 月 六苗 湖说 上 玩 灯 时 ,腹 内 烛 光 照 耀 ,现 出 满 书 日已被 正 式命 名 为 “ 首苗 湖 书 腹 鳞 纹 。蜡 烛 插在 一 个 圆形 的上下 界 会” ,群 众 自发 捐钱 、捐粮 、捐 物 , 演 唱室数 十间。

  头扁 平 ,蛇舌 伸 缩 自如 ,蛇眼 有烛 点燃 ,亮 丽 有神 ,活灵 活 现 ,堪称

  建 造 了说 唱演 出 台 ,又建 造 了 曲艺 旋 ,还是 翻滚 ,烛 心始 终朝 上 。蛇

  肥 东 洋 蛇 灯 集 音 乐 、舞 蹈 、美 术 、民间工 艺 于一 体 ,是 皖 中地 带

  凿 、勾 、翘 、压 、衬 等方 法 ,全 凭 老艺人 口传 手教 ,师徒传承 。 相传第一次 出灯 时 ,邵姓家族在 本姓 祠 堂设 坛祭 祀 ,由邵 思 明母 亲 领着 思 明和 邵姓 乡 亲 ,一 步三 叩首 直 到东 山洞 口。邵 姓子 孙所 有 灯 队

  村 一个 美 丽 的传 说 。元末 明初 ,邵 姓 婆媳 为避 兵 乱 ,躲 在东 山一 山洞

  个揖 ,参拜 后 ,起灯 ,蛇头 和 到 山洞 藏 身 ,见 婆媳 二人 ,欲 图不 再 作3

  出灯 时 ,前 面 四对 牌 灯 ,一 对 写 “ 调雨顺 ” 风 ,一 对 写 “ 泰 民 安 ” 国 ,

  舞蹈 设 计 更 是 独 具 匠心 ,主要 尾双 翻 。此时 ,你会觉 得场上有4 条

  缓 ;尾 出 ,音 乐 鼓 点 轻 快 、流 畅 ; 头尾 双 出 ,音 乐 节奏 急促 ,给人 以

  部大 灯放 明 ,图案 精 妙绝 伦 。这 些 特有 的舞 蛇 动作 ,构成 了洋 蛇灯 独 收灯 时 ,在洋蛇灯 回村大约离村

  上 蛇 尾 向下 ,或 蛇 尾 向 上 ,蛇 头 向 下 ,平 行 游 走 ,表 现 蛇 曲 折 行 走 的

  家 家 张 灯结 彩 ,给 蛇 神接 风洗 尘 , 稍 后便 将 蛇头 放置 邵姓 很有 脸 面 的 人 家 ,设坛 膜 拜 ,主 玩 、领玩 、蛇

  摇大车 :走径 折后 ,蛇头面 向观 头 玩逐 一参 拜 。每位 玩 蛇 的邵 姓演

  左 右 飞舞 ,正 面看 到 洋蛇 的每个 环 揖磕 头 。随之 ,每个 人 带上 一 节 自 、

  节 都 在 动 ,侧 面 看 像 是 原 地 翻 滚 。 大有金 蛇狂舞之感 ,音乐跳跃急促 。

  案 3 后 才 可 撤 坛 ,等 到 下 次 出灯 天 时 ,必须重新 扎制一个全新 的蛇头 ,

  早期 的邀大岭便诞 生 了。概括 地说 , 邀 大 岭是 奴隶 社 会 的奴隶 主 、封建 社 会 的大地 主 ,在每年薅秧 、挖 山 、

  邀 大 岭 是 流 行 于 六 安 南 乡 东 河 口镇 一 带 的特 色 农 事 民俗 。

  该镇位 于六 安 、舒 城 、霍邱3 县 形式 开展 的大 型祈 神祭 天求 丰 收 的 市交 界处 ,出土 文物 证 实 ,新石 器 文 化 活 动 。 因 此 种 活 动 规 模 宏 大 ,

  时代这里即有畎夷族人生息繁衍 。 在 当 时 当 地 首 屈 一 指 ,故 也 叫 “ 摇

  原始 农业 出现后 ,畎 夷先 人 祭祀 求 神 盼丰 收 的活动 十分 普遍 ,这 时 的 祈 神活 动是 以家庭或 氏族 为单 位举 歌师 )用 歌唱舞蹈形 式来祈神祭 天 ,

  明清 时期 ,邀 大岭 从形 式 到 内 东河 口镇 东河 冲村有 一大户杨会 东 、 杨晋 川 父子 ,家有 良 田数 顷 ,为 祈

  办 的 ,由一 名 古 祭 师 ( 称 巫 师 、 容 已发 展得相 当完 善 。清光绪 时期 , 或

  这 就是 邀大 岭 的雏 形 。它 的特 点是 求 丰 收 ,显 示 富 贵 , 每 年 薅 秧 时 , 规 模小 ,内容单 一 ,专 为祈 神 保 丰 都 邀请 远 近数 百名 农 民歌 手 到他 家

  到了奴隶社会 ,由奴隶主邀集祭 灵 丰收 ,同时也娱 乐 了 四村 八 师农 奴 ,为他 在春耕 时节举 办 “ 邀 邻 。 大岭 ” 以求 五谷 丰登 ,此 时 的 “ 邀 大岭” 已有一定规模 了。唐代 以后 , 生 产无 论 是 在 生 产 规 模 和 能 力 上 , 都 出现 了质 的飞跃 ,大规 模 的祈 神 活动也 由此 开始 。随着生产 的发展 , 邀 大岭大体分 为4 : 步

  土地 大规 模 向地 主手 中集 中 ,农 业 炎帝 神农 。选 一 高地 ,安 神 农 大帝 神位 ,放 贡桌 一 张 。接着 方 士 即祭 师领 山神 、地 神等计8 ,穿神衣戴 神

  神 帽 ,在 吹 打乐 《 富 贵》 声 中起 春 绕 神 ”后 ,进行 颂 文焚 疏 :方 士 领

  人 口的增 加 ,生 活 的改 善 ,人们 对 舞 。 “ 上香 ” “ 三 、 三顶 礼 ”

  在祈 神祭 天保 丰 收 的主题 下 ,又衍 颂 《 祈神农 大帝 》 ,焚 《 具炎 帝 生 出丰富多彩 的文化 活动 ,如赛歌 、 火 德 王 神 农 大 帝 文 疏 》 。然 后 打 花 对歌 、邀 歌 、排歌 和 带有 故 事情 节

  听” 。顾 名 思 义 ,即 领 唱 和合 唱 的歌 声 要 飘 过 一 山 又 一 山 ,越 远 越 好 。

  剑 显神 功 、倒 转绣 球 、喜 得天 果 等 诸 多动作 。跳祭神舞 时 ,枪 炮齐 鸣 , 锣鼓 喧天 。观者亦可 自行随舞 。 第 二 步 :做 文 。做 即舞 ,文 即

  “ 山调 ”开始 由歌篮子大 “ 过 哎”一 声 ,后用半 喊半 唱 的特殊 演 唱方 式

  领 完 前 两 句 ,接 着 由 一 名 副 歌 篮 子 ( 叫 “ 担 子 ” , 用 大 小 嗓 子 结 又 二 )

  唱。 由于祭祀 的成 功 ,神农 大帝 派 合 ,重唱一 二 句 。在第 二 句 的后半 出镐鸫神 鸟 下凡 助农 丰 收 。只 听众 句 ,由 歌 篮 子 与 二 担 子 进 行 二 重 唱 。 歌 手 用 “ 颈 红 调 ”一 唱 一 和 道 : 挣 再 由歌篮子半 喊半唱三 、四、五句 , “ 田祖 赐福 大 冲 来 ,今 年 庄 稼 真 不 接 着二 担子 用 大小 嗓子 结 合重 唱第

  坏 ,秧 叶长得 像 苇 叶 ,秧 杆 长得 像 三 句 ,歌篮 子与 二 担子 用 二重 唱 唱

  第 四句 。最后 ,由全 体 歌 手合 唱第 五句 ,叫 “ 文 ” 颂 ,意 即齐 唱赞颂之 歌 。由于 “ 山听 ”曲调 高亢有力 , 过 演 唱时 歌手要 拼 尽 气力 ,又 叫 “ 挣

  演 )上 场演 《 鸫歪 窝 》舞 。主 要 镐 舞 蹈动作有 :大鹏 展翅 、仙鹤磨 云 、

  镐鸫歪 窝 、交 颈之 眠 等 。舞 蹈 中众 力 强 ,又 叫 “ 蜂 钻 天 ” 蜜 。

  若 有 明公 你 不 信 , 中 间 有 个 镐 鸫 六 良仓 等 。下 午则 唱花茶 韵 ,收工

  窝。 ”众人边 唱用秧攫伴 舞 ,有 的秧 则 唱冲冬韵 。如 吃饭前要 唱 良仓 韵 , 攫 头 子 掉 了 ,就 干 脆 拿 着 光 竿 子

  而 “ 山 子 ”都 要 从 梭 罗 韵 开 始 : 过 “ 子 出声 就 抛 梭 ,众 位 玩友 听 好 斗 打锣 ,伙 抬 日头过 山坡 ” 。何时转 韵 说一次某 歌篮子从早 至 中忘 了转韵 ,

  塌糊 涂 ,东家 反会 喜 上 心 头 ,认为 着 ,会 唱 歌 来 你 就 唱 ,不 会 唱 歌 就 这么多 镐鸫来 做窝 ,丰 收指 日可待 。 舞 蹈 结 束 ,众 歌 手 用 “ 颈 红 调 ” 则 由歌 篮 子 即兴 唱歌 自然 转换 。据 挣

  唱 《 神 鸟 》 歌 。 挖 茶 山 主 要 唱 送 《 大 麦》 ( 时茶 山套种 大 麦 ) 点 旧

  等 ,还要唱 《 请喜 鹊神》 《 喜鹊 吃饭 ,于是 他 马上 唱道 : “ 子一 、 送 斗

  叫 再 出 梭 ,诸 位 玩 友 你 听 着 ,本 想 再 把 梭 罗 唱 ,东 家 奶 奶 烧 早 锅 ,我 唱个 良仓 丢 梭 罗 。 老 板 娘 一 听 ,马 ”

  使 多 少俊 男俏 女 为之倾 倒 。有 时歌 篮子 出现失误 ,则不 战 自退 。一 次

  “ 挣颈红调 ”演 唱时有专用 曲调 ,唱 法各 地差 别 很大 ,每种 唱法 都高 亢 有力 ,豪 放 ,一 唱众 和 ,高低

  第 四 步 :斗 歌 子 。 “ 歌 ” 即 斗 , 持 下 ,村 与 村 、庄 与 庄 、人 与 人 之 间 有 次 序 地 开 展 。如 “ 要 斗 歌 我 你 俩 斗 ,我 是 长 江 硬 石 头 ,不 知 道 经 过 多 少 大 水 浪 ,也 不 知 经 过 多 少 小 水 头 ,单 人 独 马 闯 九 州 ” 。也 唱 花 腔

  “ 倒七戏 ” ,即是后来 的庐 剧 。 邀 大岭结 束 时 ,仍用 “ 山调 ” 过

  唱 道 : “ 唱 歌 来 我 唱 歌 ,一 人 唱 你 歌 万 人 和 ,唱 得 龙 河 倒 流 水 , 唱 得

  少 吃 缺 穿 无 精 神 。 有 劝 读 的 , 如 ” “ 七 十 八 花 一 枝 ,再 不 用 心 到 何 十

  满 畈镐鸫窝 ,唱得凤 凰落满坡 。 ”此 时众歌 手伴 着 激悦 欢乐 的锣鼓 ,一 小 跑到 东 家用餐 领 赏 ,东 家则 放

  土枪 火 钪 把 邀 大 岭 推 向高 潮 。 [ 者 系 安徽 省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作

  渐 稀 ,要 知 道 ,书 中 自有 金 屋 子 。 ” 有 渴 求 爱 情 的 ,如 “ 过 中饭 软 摊 吃

   邪 你 不 要 走 ,火 烧 竹 园光 棍 多 , 你 一生不要有 差错 。 ”有 护 鸟 的 ,如

  1、送灶粑粑,是安徽合肥市以及芜湖、马等地,如坝镇、槐林、无为、庐江等一代的汉族传统小吃,民间节日祭品。每年农历12.23为送灶节,当天晚上居民用米粉做成饼,用豆干,肉,蔬菜或咸菜等为馅,用素油煎出举家共食,迎接小年...

  2、白切,是合肥四大名点之一,白切片薄甜脆、质白透明,口感酥脆,甜而不腻,因拌有芝麻,故香、甜、脆三味俱佳,而成为优质名点,后也有用黑芝麻制作,墨黑如漆,滋补养身,故又叫黑切,2个统称白(黑)切。

  3、寸金,是合肥四大名点之一,形似笔杆粗细,长约一寸,故名“寸金”。糖表层脆、心酥软、甜味醇,具有橘饼、桂花的特有香气,脆、甜兼得。

  5、合肥烘糕,是合肥四大名点之一,具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始于北宋末年。以米粉为主要原料,经拌粉、装模、炖粉、成型、烘烤而制成的口感松脆的糕类制品。另外,烘糕也流行于四川广安、湖南湘乡等地。

  6、吴山贡鹅,产于长丰县,历史悠久,原系朝廷贡品,其肉质较普通鹅细嫩,味美,烧、煮、炖、烤、腌食皆宜。卤制的吴山贡鹅,卤制方法独特。传其卤制秘方传自吴王夫人史氏的后代,迄今已逾百年历史。经史氏秘方卤制的吴山贡鹅...

  7、三河米饺,又名庐江大弯饺,是安徽省合肥地区汉族传统小吃,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合肥市三河镇及合肥市市区部分地区均有。以籼米粉制成饺皮,猪五花肉及调料制成馅心,成饺后油炸而成。色泽金黄,外皮微酥脆、馅心味鲜美...

  8、包公鱼,是安徽的一道汉族名菜,属于冷菜类,此菜色泽酱红,骨酥肉烂,入口即化,酥香两味,俱在其中。包公鱼是不同地域人对鱼的俗称,在东南沿海一带,包公鱼是指石鲈科花椒鲷属花尾胡椒鲷或者髭鲷属的斜带髭鲷;此外,安...

  9、曹操鸡,又称“逍遥鸡”,是始创于三国时期安徽合肥地区的汉族传统名菜。此菜系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再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

  10、李鸿章大杂烩,是合肥名菜,此菜风靡全国,是采用多种食材一起烹饪而成的,因此菜跟李鸿章有关,故名李鸿章大杂烩。李鸿章大杂烩这道菜很有讲究,且事先要做过“前期工作”,如以鸡杂、肚片、火腿、面筋、香菇、山笋、海参...

  11、鸭油烧饼,小小的一个,其实更象千层饼,里面裹了葱花、鸭油等。烧饼里鸭油不少,烤的焦黄透酥,趁热吃更棒。咬上一口,一点点咸味,葱的清香、鸭油的鲜美混合着芝麻的香喷喷的,非常美味。

  12、庐州烤鸭,是合肥传统小吃,原系宫廷御膳美食,明时流入豪门至民间,选料严谨,加工考究,香气浓郁、皮酥肉嫩、咸淡适宜、肥而不腻、味道鲜美,脍炙人口。

  13、臭豆腐是一种流传于全中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汉族豆腐发酵制品,但在中国各地的制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当大的差异。油炸臭豆腐具有远处闻起来臭,吃起来闻到香这样一种“远臭近香”的特点,加上调料,吃起来香辣味美,别有...

  14、熏素鸭,是安徽特色菜,以豆腐衣为主料,经多道工序,仿制成鸭状,烟熏

  15、庐江米饺,是庐江的特色小吃,庐江的炸米饺有“一身金的外衣”,两头尖尖,月牙状,约摸三寸长,当地人叫庐江大弯腰。系纯米粉经过蒸煮加入各种内馅,油炸而成。形状弯弯接近半圆,色泽金黄,香脆酥松,细腻无渣,乃早...

  16、凤尾三球,是安徽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它是主要材料是豆腐,但是由于它形似凤尾,色美味鲜,所以取名为凤尾三球。

  17、五香辣味牛肉干,是安徽省肥东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通过对牛后腿肉进行煮、炒、烤,在制作过程中添加多种配料,牛肉味浓香辣,并在咀嚼时具有味甜的特色。

  18、咸鸭烧黄豆,是合肥当地一道特色菜肴,在合肥当地很流行。冬天的时候吃咸鸭烧黄豆最好,尤其是在家里,可以雾气腾腾烧上一两个小时。

  19、混汤酒酿元宵,是安徽的一道特色小吃,做法历史悠久,在制作过程中您也能感受到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以糯米粉面,内包芝麻糖、五仁、豆沙、山楂4种馅心制成元宵;另用蜂蜜、白糖、酒酿、糖桂花及糖色等煮成樱桃色混汤,放... 芜湖小吃

  1、送灶粑粑,是安徽合肥市以及芜湖、马等地,如坝镇、槐林、无为、庐江等一代的汉族传统小吃,民间节日祭品。每年农历12.23为送灶节,当天晚上居民用米粉做成饼,用豆干,肉,蔬菜或咸菜等为馅,用素油煎出举家共食,迎接小年...

  2、乌饭团,是安徽地区汉族传统名点,节日食俗。在安徽沿江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吃乌米饭的习俗。据传说,此饭有驱魔、避邪的作用。相传,古代有一孝子名叫目莲,其母因犯罪,目莲常去给母亲送饭,都...

  3、蟹黄汤包,是芜湖的传统名吃,早在20年代初期,芜湖“同庆楼”、“醉春”、“一品轩”等大餐馆供应的蟹黄汤包就享有盛名。著名的白案点心师傅刘厚富、黄家治制作的汤包尤为考究,成为商家大户洽谈生意,招待亲朋的必备名点...

  4、烧卖,是芜湖的传统名点之一,历史悠久。选用猪腿肉、猪板油、荠菜或青菜嫩叶,加调料拌成菜肉猪油馅心(也可以用肉汁糯米制成馅心),用精白面粉加水揉合制成边皮薄,底层厚的皮张,再包入馅心,经蒸熟即成。

  5、芜湖小笼汤包,是芜湖的传统名点,已有百年历史,它选用上等面粉、选料精细,小笼蒸煮,南方口味。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等特色。馒头紧酵皮薄、馅多卤足、鲜嫩味美,秋冬时,馅心中回入熬熟...

  6、虾籽面,是安徽一道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传统小吃,曾经是安徽芜湖当地人最念念不忘的“奢侈品”,甚至只能在生病、生日时才能吃到,而如今,却已经成为寻常百姓的“平价享受”。是采用长江中青虾的籽,配以多种佐料,制成膏...

  7、芜湖腊味鸭肫,是安徽芜湖传统腊味菜,口味咸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做法也简单。

  8、无为板鸭,又称无为熏鸭,是无为县传统清真名食,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有200年历史。以巢湖麻鸭为原料,一般选用当年4斤以上的肥鸭,配以30种中药和调料,先熏后卤,色泽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

  10、芜湖馄饨,起源于芜湖市民间,后发展为芜湖传统名点,馄饨在芜湖有自己的特色,馅大皮薄,个大。馄饨以鲜肉、开洋、榨菜制成馅心,故称“三鲜“,

  并以肉骨头吊汤、豆腐干丝、蛋皮丝为佐料,制成皮薄、馅多、汤鲜的三鲜馄饨。 蚌埠小吃

  1、“老任桥牛肉”作为固镇的知名品牌,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享誉。它主要出自于固镇县任桥镇桥东村,历史悠久,风味独特。产地介绍:桥东村是一个聚居村,最初的安、杨、陈三姓是于明朝初年从山西太原府喜...

  2、香炸琵琶虾,淮北汉族传统名菜,属于沿淮菜系(主要由蚌埠、宿州、阜阳等地地方风味构成),是由凤尾虾、鸡脯肉、猪肉、熟笋丝、冬菇丝等配以各种佐料制成,以虾馅先蒸定型,再裹酥糊沾上芝麻仁炸制而成,因为形似琵琶,尤...

  3、奶汁肥王鱼,是由肥王鱼配以多种调味料制成的一道亦汤亦菜的美食,具有“鲜、嫩、滑、爽”四大特点,该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特别适合滋补食用。肥王鱼,又称淮王鱼、回王鱼,仅产于凤台峡山口一带数十里长的水域,其肉肥嫩...

  4、烧饼夹里脊,安徽蚌埠著名的汉族小吃,起于引车卖浆之流,不登大雅之堂,顾名思义就是由烧饼、里脊肉、酱料等组合而成的一种小吃。它是现代蚌埠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仅因为其具有的独特的地域性,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蚌...

  5、杜广兴板鸭是安徽省五河县城效乡西坝村养鸭专业户杜广兴把自养肥嫩鸭加工成板鸭。选健康无病,肌肉丰满,脂肪均匀适度,胸骨不显露,宰杀前20小时将鸭停食,仅喂清水。

  6、蚌埠“金涂山烧全鸡“是发明专利产品,风味独特。原料精选皖北,豫东,鲁南等地农家散养的一年以上的健壮雄草鸡,配一三十多种名贵香料,精盐,植物油,调料等。经二十一道工序,以文武火精久耗时烧制而成。特点:产品重色...

  7、手抓饼原名葱抓饼,起源于。由天津葱油饼演化而来。其千层百叠,层如薄纸,用手抓之,面丝千连,其外层金黄酥脆,内层柔软白嫩,一股葱油与面筋的香味扑鼻而来,让每个人来不及等待,抓起就吃。至今一直风靡全国,可搭...

  8、吉祥饼,是安徽固镇县濠城地方的特产名吃,曾做为贡品,挂过金匾,号称“天下第一饼”,是筛选淮北大绿豆,经浸泡、去壳、拐糊、淋糊、摊烙、荫晾等多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其烹调方法多样,可炒、可烧、可炸、可入汤,可...

  9、盘丝饼是在抻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细面食品,是山东烟台的汉族传统名吃,面丝金黄透亮,酥脆甜香。清末薛宝辰的《素食说略》中,对用福山拉面制作的盘丝饼有详细说明。风味特点:面丝金黄透亮,酥脆甜香。

  10、盘丝饼是在抻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细面食品,是山东烟台的汉族传统名吃,面丝金黄透亮,酥脆甜香。清末薛宝辰的《素食说略》中,对用福山拉面制作的盘丝饼有详细说明。风味特点:面丝金黄透亮,酥脆甜香。 淮南小吃

  1、安徽名吃、淮南一绝——淮南牛肉汤是苏豫鲁皖沪一带家喻户晓的名小吃,据传源自清宫御膳秘方,融入“以食养身”的现代食补创制而成。淮南地处淮河南岸,毗邻淮南岸边,盛养牛羊,当地古沟一带又是居住地,对牛肉酷...

  2、淮南胡辣汤,又叫油茶,淮南的油茶有很多的地方特色,装的容器很有特色,是个巨大的铝皮壶,有长长的壶嘴,用木塞塞住。吃的时候就倒一碗出来,稠稠的,不添加酱油的。里面加了面筋、千张丝、海带丝、花生仁、黄豆、芝麻等...

  3、火腿炖甲鱼属于徽菜,主要原料是甲鱼、火腿,口味是鲜香,工艺是炖,烹饪难度属于高级。甲鱼有较好的净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胆固醇,因而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甲鱼还能“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对肺结核...

  汤比较著名,而朱马店镇的羊肉汤是淮南市味道最好的。食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淮南羊肉汤味香辣,肉细嫩,以上等羔羊为原材料,辅以名贵、淮南特产香...

  5、洛河豆饼,又称洛涧豆片、饼、小豆饼,是“淮河三豆”(即洛河豆饼、夏集面圆、祁集豆圆)之一,是当地有名的土特产。主要用料是将绿豆粉加面粉和水和成水粉浆,用平底锅烙成饼状。食用时可炒、可炸、可烩、可挂箱,当...

  6、糍糕,是一种淮南的特色小吃,用糯米制成。用蒸熟的糯米,拌上小葱、调料,再用特制的模具压成约1厘米厚,切成约8公分长的方块行。吃的时候在油锅里炸成金就好了。这个东西外面炸的酥酥的,喷喷香,里面糯糯的,咸滋滋...

  7、八公山是豆腐的发祥地,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制淮河流域优质大豆,特别是豆腐发祥地世代相传的精湛制作工艺,使得八公山豆腐独具特色,久盛不衰,享有“八公山豆腐甲天下”之美称。八公山豆腐可荤可素,清淡中藏着鲜...

  8、上窑粗条馓子,也称“油果”、“油面条”,上窑、洛河一带较为多见,是一种古老的汉族面食,寒食节节日食品。它可直接食用,也可烩、涮、淡季制馁,可做主料、辅料。上窑古称秦墟,历来就有经商之习,是三县一市重镇,商贾... 马小吃

  1、当涂大肉面,是当涂县当地的特色小吃,历史悠久,又称205大肉面,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落户于205国道当涂段,客人主要是上跑车人,大肉面汁浓味醇、肥而不腻,名声渐渐传开,也因而得名“205大肉面”、“当涂大肉面”。如..

  2、口袋鸭,是马传统名菜,其主料均选用两年以上农家土老鸭和鲜嫩土猪肚,配当归、党参、沙参、枸杞等十多种名贵药材精制而成,营养丰富、味道纯正、开胃健脾、滋阴补肾、活血养颜、四季皆宜。

  4、白桥茶干,是安徽和县著名的汉族小吃,久负盛名,有80多年历史。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干坯入锅后,用隔年的陈酱煮,再加上八角、丁香、甘草、白芷、桂皮、冰糖等精制而成,色泽红润,柔韧相济,越嚼越香,营养丰富。茶干,...

  5、封扁鱼,是含山县独有的地方特产,得名于其独特的民间工艺,保留鲜活鳊鱼的完整体型,在鳊鱼腹腔内填封肥瘦适中的猪肉,经传统腌制、卤泡制作而成,其成品肉质细嫩、醇香味美。近来年,经安徽省好再来食品有限公司推广,封... 淮北小吃

  1、老城辣汤,是濉溪老城特色小吃之一。它源于清代中叶,大兴于初年,之后花样不断翻新。根据所用底汤和主料的不同,叫法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有面筋汤、鸡丝汤、鳝鱼丝汤和混合汤等。辣汤一定要加适量的白胡椒,辣汤特点是...

  2、丁家壮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濉溪的饮食中堪称一绝,以其“色味纯正,香脆可口”闻名遐迩。其制作工艺非常细致,首先要选用精细面粉,加水和,再用一根长近一米茶杯口粗的压面棍反复后,撒上少许芝麻,在平底锅...

  3、馍是北方人的主食,淮北人都惯好吃馍。与百善硬面大卷齐名的面食就是南坪杠子馍,南坪杠子馍是长溜溜的圆柱状,外形酷似杠子,馍的名称也就由此而来。南坪杠子馍自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那是其他人学也学不来的。在和面、赶...

  4、濉溪双堆面鱼是民间的传统主食之一,面鱼并不是鱼,是淮北地区的一种面食。因为拨到锅里的一个个面鱼儿十分均匀,样子都是一头尖,确有几分像小鱼儿,所以人们以其形似,便把这种面食称作“面鱼”。

  5、苗馒,就是苗家制作的馒头。现在苗家在濉溪老城仍继续传统的纯手工技艺制作。据苗馒第五代传人苗大成讲述,苗馒在清朝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开始经营,现在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苗馒主要特点是精选优质面粉,发酵适中...

  6、南坪响肚,是南坪镇的一道特色名菜。在南坪镇,无论是红白喜忧还是朋友的宴席上必有“响肚”。它具有味道鲜美、清香宜人、清脆爽口的特点,在口中嚼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响肚”也就因此而得名。南坪响肚老少...

  7、烙馍,是皖北的一种食品,类似煎饼又和煎饼不同。烙馍是用未发酵的面粉和成柔软的面团,用擀面杖擀成厚度约0.1厘米,直径约30厘米左右的圆形。在一块圆形中间稍微突起的铁板上烙熟的,一般管这种铁板叫做“鏊”。烙馍吃起...

  8、油酥烧饼,是淮北特色小吃之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油酥烧饼色泽金黄,薄层重叠,内外焦脆,香酥可口,适合各种年龄的人食用。如果装品袋中,还能存放很长时间,不疲不馊,吃起来和刚出锅时一样。油酥烧饼制作工...

  9、王憨子油茶,是安徽省濉溪著名的汉族小吃,滋补精品。食用时,加醋、酱油、麻油,酸辣鲜香,美味可口。其口感滑腻油润,略感糊口,且酥油香气浓郁,营养丰富,深受老人和儿童的喜爱。人们也常说“老城油茶喷喷香,既好看又...

  10、葡萄鱼,是安徽省汉族传统名菜,淮北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盛产葡萄。早先用于酿酒,唐代即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著名诗句。肖县葡萄酒清亮透明范文九九网、柔和爽口、回味绵长,具有浓郁的果香和陈酒醇香,在国内外颇负盛名。... 铜陵小吃

  1、铜陵烤鱿鱼,是铜陵一道特色美食,将整条鱿鱼或将两侧切成丝,一般都是手掌大的小鱿鱼,放在烤具上,加入辣椒等配料,进行烧烤,将烤好的鱿鱼穿成串,一般一串只有一条鱿鱼。但不同的是,由于某些地区煤烟,所以就将鱿...

  3、椒盐猪手,是铜陵大通镇风味小吃之一。蹄掌部的肉筋油润发亮,一根大骨头横亘在肥腴柔软的肉中,皮是焦焦脆脆的,所有的调料都预先腌进去了,连后期需要加的黑胡椒粒也在上桌前帮你洒好。这猪手咬上去非常筋道,牙齿与肉筋...

  4、南湖对虾具有补虚养身调理、壮腰健肾调理、补阳调理、阳痿早泄调理之功效。特色:此菜虾身金黄,尾带红亮,形状美观,松脆鲜香。

  5、大通茶干是安徽铜陵大通镇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它形方如牌、体薄如纸,色艳味浓,鲜美耐嚼,饮茶待客馈亲赠友皆宜。大通茶干,明朝就开始生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大通镇系通往佛教圣地九华山的必经之,全国各地以及...

  1、蒋大顺米查肉是安徽安庆地区汉族传统名优小吃。肉质酥烂,味透香鲜,米查粉吸收油脂有特殊芳香,食而不腻。

  2、顶雪贡糕,是怀宁县传统名产,因其色如高山之巅白雪,故名“顶雪糕”,清朝光绪年间作为贡品进京,遂称“顶雪贡糕”。顶雪贡糕选料讲究,做工精细。主要原料采用本地出产的优质糯米,佐以精细白糖、麻油、桔饼、核桃仁、红...

  3、江毛水饺,是安徽安庆地区一种沿江风味的汉族传统名吃,名为水饺,实为馄饨,已有80余年制作历史,饺馅选料是用山区的黑毛猪后腿肉,佐以虾仁、

  榨菜制作,用纯鸡汁或骨头汤煮饺,具有皮薄、肉嫩、汤鲜独特风味,深得人们喜...

  4、蒿子粑,又称茼蒿子粑粑、艾叶粑粑,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桐城、怀宁一带汉族民间传统风俗。据祖辈老人传下来的说法,“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

  5、桐城菜心粑,是桐城市风味独特的传统早点,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美名远播。当时古城居民最喜爱的早点就是一碗清茶,一碟光洁晶莹的菜心粑。县城街道两旁到处开设有经营菜心粑的早点店和茶社,生意十分兴隆。桐城菜心粑的制做极...

  6、桐城水碗,是桐城的传统名食,在桐城市大关镇形成了美食一条街,传扬省内外。“水碗”系汤类食物,盘碟派不上用场,而是采用清一色精细兰边大碗盛装,故名。“水碗”选料精良,诸如肉类、禽类、蛋类、大枣、莲子及豆制品等... 黄山小吃

  1、毛豆腐,是安徽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是一种表面长有寸许白色茸毛的霉制品,因表面长有一层寸把长的白色绒毛(白色菌丝)而得名,这种毛是经发酵霉制而成,故又称霉豆腐。系以徽州的歙县、屯溪、休宁(现全属黄山市)一带特...

  2、徽州状元饭,又名枣子饭,是来自安徽的传统小吃,据说是明朝末期状元刘若宰家里出来的。普通状元饭是一种鲜红色的油糯米饭,用红米苋煮出苋菜汤,加熟猪油拌饭而成。这据说是清朝末期名女赛金花从小爱吃的饭。徽州状元饭做...

  3、五城茶干,是安徽省徽州地区汉族小吃,传统特产之一,五城茶干,原产于黄山市休宁县五城镇。其位于率水河(新安江源头)岸边,自古是徽州重镇。五城茶干味咸耐嚼,水分极少,是佐茶佳品,也伴随曾辉煌一时的徽商声名远扬皖...

  4、一品锅,是徽州山区冬季常吃的汉族传统美食,属于火锅类。“一品锅”的烹调比较讲究,在火锅里,锅底铺上干笋子,第二层铺上块肉,第三层是白豆腐或油炸豆腐,第四层是肉圆,第五层盖上粉丝,缀上菠菜或金针菜,加上调料和...

  5、石头馃,又称乾隆盖印馃、黄豆肉馃,安徽知名的汉族小吃,以水面团夹油酥面团制皮,包黄豆粉猪肉丁馅心,用平锅烤熟而成。色泽金黄油亮,咬开香气扑鼻,酥脆而滋润,味美可口。相传乾隆下江南到歙县时,曾化装成平民买...

  6、徽式炒面,是安徽黄山的一道特色小吃,它是采用徽式传统的座杠刀切面,皮质柔润、爽滑、韧性大。配以半瘦肉、熟冬笋、开洋、水发香菇、精盐、味精、酱油、猪油、黄酒、蒜叶等佐料。炒成后,色泽翠黄,金丝缕缕,鲜香扑鼻,...

  7、屯溪醉蟹,是安徽省汉族名菜,属沿江菜系,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屯溪醉蟹个体完整,色泽青中泛黄,肉质细嫩,味极鲜美,酒香浓郁,回味甘甜,为宴上珍品。密封好的醉蟹,可保存两个月而不变质。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

  8、黄山臭鳜鱼,又名腌鲜鳜鱼,所谓“腌鲜”,在徽州土话中就是臭的意思,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入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臭桂鱼是安徽省徽州地区汉族传统名菜,...

  9、黄山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救驾烧饼”,“皇印烧饼”,是安徽徽州汉族传统名吃,盛行于古徽州地区及周边部分地区。用上等白面粉与素油搅拌作皮,选嫩干菜和肥膘肉为馅,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贴于炉壁,...

  10、蝴蝶面,是一种面食,在上海、江苏及沿江一带享有较高声誉,蝴蝶面类似于一种面粉类的速食,煮一煮拌些酱,即可食用,这一点有些类似于意大利的通

  心粉。徽州人视其为徽州风味小吃一类,又称为“面皮汤”,在徽州境内的绩溪...

  11、秤管糖,是安徽传统糕点,是一种有特色的饴麻制品,用芝麻粉或者米粉,饴糖、白芝麻或黑芝麻等原料制作而成,其形状象一根根切断了的大秤管,故称之为“秤管糖”。秤管糖用饴糖裹着白芝麻或黑芝麻,里麻有一个白色的糖心,...

  12、清蒸石鸡,是安徽黄山汉族传统名菜,将石鸡剁成块,配以火腿片、香菇片,加冰糖、甜米酒、蒜瓣、盐、猪油、姜片及鸡汤,入笼蒸熟而成。此菜汤清香郁,肉细嫩柔滑,原味鲜醇,素以珍品著称。石鸡是栖息在山涧石缝中的一种蛙... 滁州小吃

  1、梅市咸水鹅,是凤阳县特产,历史悠久,源于明朝洪武年间,一从河南南下,落脚于梅市池河岸边,以养鹅卤鹅为生,因其手艺高明,味道特别,而远近闻名,流传至今。梅市咸水鹅之所以味道独特,主要是在选鹅、配方、火功三...

  2、凤阳酿豆腐,又称御膳豆腐,是安徽沿海地区的传统名肴,是用嫩豆腐为原料切成片,夹入猪肉末、虾仁末等,裹上鸡蛋粉糊下油锅炸至金,再用糖醋勾上芡汁即成。酿豆腐的制作方法精细考究,做时要“把三关”(选料、制作、...

  3、雪枣,是全椒县传统名点,尤以周岗出产者为佳,是用糯米制成的一种甜点,酥脆,入口即化,和益脾胃。

  4、管坝牛肉,是全椒传统清真菜肴。管坝是全椒县西部的一山乡,聚居地,这里的宰杀、加工牛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自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在管坝街道上从事专业牛肉经营主要为三位王姓,据介绍管坝牛...

  5、“桥尾”是安徽省定远县一种特产,腊肉中的佼佼者。因选用猪臀(尾)部的肥瘦肉,产于炉桥镇,故名“定远桥尾”,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定远桥尾,用料讲究,是选用当地的定远猪(一种瘦肉型的猪)臀部带尾骨的一块肥瘦间...

  6、藕夹子,又称藕合,是天长市传统名菜,藕是“偶”的谐音,偶即成双作对,合即和合如意,夹子是“有子”的一种说法,寓意很吉祥。上年纪的老年人则戏称藕夹子为“银洋钱”,是因为藕夹子外形圆中有孔,形状很象古时的钱币。...

  7、秦栏卤鹅,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特产,传有百年历史。其肉酥嫩,清香扑鼻,老少咸宜,别具风味。秦栏卤鹅秦栏一带特产,传有百年历史。其肉酥嫩喷香,老少咸宜,别具风味。制作时最讲究的是卤。制卤比较复杂,先将元茴(八角...

  8、雷官板鸭,是安徽省来安县水乡小镇雷官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名菜,因其产地来安县雷官集而得名。起源于清同治年间,板鸭制作采用宰、卤、晾、煮四道工序。板鸭外表色泽光洁,呈乳白色,食之肥而不腻,松嫩可口,咸淡适中,味...

  9、琅琊酥糖,是江淮一带具有悠久历史的汉族传统名点,琅琊酥糖产于安徽省滁州市,借“琅琊山”之名,称之为“琅琊酥糖”。琅琊酥糖选用纯白芝麻、精白砂糖、富强粉、麦芽糖等精心加工,产品呈乳白色,形似螺旋体,其糖块薄厚...

  10、甘露饼是安徽省天长市传统的汉族传统名点。甘露饼选料严格,选用上等精白面粉、糯米粉、精白绵糖、炼制猪油和青丝、红梅为主要原料,其生产工艺极为精细,只能靠熟练工人手工操作。制作出的甘露饼味美可口,造型美观,洁白...

  11、天长雪片糕,是安徽省天长市内有悠久制作历史的汉族名细糕点之一,铜城大糕尤称佳品,薄如白纸,点火可着,卷如香烟,不断不裂。选上好纯白糯米淘尽,然后炒熟磨成粉。炒米时要先以文火烧透心,粉成后装入缸中,中间放青菜...

  12、京彩松花皮蛋,是安徽省天长市特产,早在清代即有制作。蛋体透明,呈松花纹状,清香醇厚,味美爽口,在省内外同行业质量评比中屡次夺魁。早期

  的皮蛋主要以石灰、草木灰、松枝等土法配料制作面成。建国后工艺不断革新,目前...

  1、一闻香包子是安徽淮北阜阳地区汉族传统名点。此包蒸熟时散发一股扑鼻羊肉香味,故名。具有馅嫩带汤,味美醇,无膻气的特色。

  2、格拉条,大概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ela),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

  3、馓子是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阜南方集馓子纯手工制作,原料采制淮河洪洼地区,天然绿色。其条匀细,中含芝麻,脆而酥,大嚼一口,香满齿颊,再嚼...

  4、粉鸡,是安徽阜阳经典的汉族传统小吃,特色是淡黄油亮,外表软绵,里边粉色红嫩。品一口微辣略嘛的粉鸡,让人回味无穷。粉鸡有两种,一种是炸粉鸡,一种是煮粉鸡,是安徽地区鸡肉分类美食的一面旗帜,而且“粉鸡汤”堪称物...

  5、田三卷馍,安徽阜阳著名的的汉族小吃,大口咬下去,软嫩的馍皮,清爽的豆芽菜,筋道的面筋,加上鸡蛋香肠,独特的味道这就是阜阳田三卷馍。四个薄软的圆形外皮,摊好叠放在一起,从蒸汽火锅里捞出煮好的味道鲜咸,带点卤味...

  6、嘛糊,是安徽皖北地区的一种小吃,主要流行地区在安徽省太和县,全国其它地区很少能喝到。嘛糊是一种用大米粉煮制而成糊状小吃,大米粉只可煮到7、8成熟,煮过了或没煮到这个程度都不好喝,单纯这样的嘛糊很难喝,要在做嘛...

  7、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面食的一面旗帜。由于它起源于太和县,加之又是在铁板上而成,故它的这个名字。太和板面一是面好,二是汤料好。太和县出产优质小麦,板面条取小麦精粉,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

  8、枕头馍,是阜阳特产之一,又称阜阳大馍。每个长约1-1.5市尺,宽约0.5-0.8市尺,厚约0.3-0.5市尺,重约2-6斤,堪称馍中之王。阜阳枕头馍系选用精细面粉,精工蒸制而成。馍焦呈金,似油炸一般,厚约半寸,香酥爽口,用快...

  1、萧县白山羊,萧县从元代起就有养羊食肉的习惯,尤其是饲养的优良白山羊,在俆淮一带享有盛名,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特点:萧县的白山羊,属于皮肉兼用型。体形不大,体躯紧凑结实。额宽嘴尖,面部稍凹,眼大有神,肋骨...

  2、面皮,是萧县一大特色小吃,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成米浆,加水稀调相宜,上特制的笼蒸熟,待冷却后切成细条,具有白、薄、光、嫩、细、柔、韧、香等特点,再辅以豆芽、菠菜、胡萝卜丝,调配入芝麻酱、辣椒酱、大蒜...

  3、皇藏峪蘑菇鸡,是萧县的特色美食,由皇藏峪野生蘑菇和本地土公鸡烧制而成,生姜、辣椒用量较大,盛具用大脸盆,味美鲜嫩,吃后回味无穷,周围

  市、县慕名驱车前来品尝者络绎不绝。现有“看皇藏峪原始森林,品天下第一美味”...

  4、地锅鸡是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汉族名菜。地锅菜起源于苏北和鲁南交界处的微山湖地区。特点:地锅菜的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与干香并存的特点。如今,有厨师将传统地锅菜的制法加以改良,从而...

  5、铁板鱿鱼是一道街边小吃,是用铁板把鱿鱼煎熟后,再用铁铲将鱿鱼切段,然后撒上特制酱做成。菜品特色:街头吃的铁板鱿鱼,远远闻香而至,看着小贩用小小的铁铲,分割着鱿鱼,不断地翻动鱿鱼,听着油渍着鱿鱼发出的响声,同...

  6、符离集烧鸡,已有千年的历史,产于安徽省宿州市北30里位于京沪铁大动脉上的符离镇。烧鸡起源有几种版本,近代版本是最早在煮熟后要抹上一层红曲,故而过去不叫烧鸡而叫红鸡,然后在学习了道口烧鸡的基础上几经改进提高,...

  7、豆腐脑亦称豆腐花、豆花,一道著名的汉族传统小吃,可分为咸(北方)、甜(南方)两种口味。豆腐脑制作须先将黄豆浸泡,依品种或个人喜好约4至8小时不等,俟黄豆吸饱水份后再加以打浆、滤渣、煮滚,复降温至90℃。最后放入...

  8、潵(sá)汤(古通撒,即撒汤)—流行在河南永城、安徽砀山,山东,安徽等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的汉族风味小吃。肉不见肉,不腥、不膻,不腻、状若王浆,色似淡酱,味美鲜香。色、香、味具佳,含热量高,冬夏皆宜。其主要原...

  9、辣汤以面粉为主料,外加几样佐料。用料简单,造价不高,但喝来别有一番风味,其诀窍在制作的技术上。辣汤的制作很别致,一般在10个小时以前就要做好和面、洗面的工作,即头天下午准备,第二天早晨下锅食用。食用时再加醋及...

  10、马蹄烧饼品质优良,特点突出。特点:刚出炉的马蹄烧饼皮瓤分离,外脆内嫩,酥香兼备,香气四益,色、味、形俱佳。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独特风味。马蹄烧饼制作考究,经济实惠,易于储放,携带方便。制作工艺:马蹄...

  1、玉带糕是安徽省汉族糕类名特产品,做工讲究,质量上乘。清朝乾隆年间,一品玉带糕作为贡品,乾隆品尝后啧啧称赞,御封为“一品玉带”,此后声名远扬。玉带糕以冰糖、桃仁、红梅、青梅、桂花、莲子、桔饼、米粉、麻油为... 六安小吃

  2、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制作大救驾的主要材料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这种点心形状独特,其形扁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多...

  3、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此菜实为素菜之珍品,更为安徽省寿县汉族传统名肴,属于沿淮菜系。豆腐起源于淮南王刘安时期八公山一带,即淮南市八公山区与寿县的交界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代李时珍...

  4、万佛湖鱼头是一道以鱼头为原料的美味佳肴,具有养颜美容之功效,具有丰富的蛋白质,适合各个阶层的人士食用。据说当年姜子牙钓鱼的地点正是万佛湖,

  而纣王最喜欢吃万佛湖的鱼头,称万佛湖鱼头为天下第一鱼头‘。该种鱼含...

  5、金寨红豆腐,是金寨县山区传统食品,尤以燕子河一带的为佳。据说,它是当地山民年夜饭的必备菜,取红豆的谐音“都富”。其制作方法是以新鲜猪血、碎猪肉、豆腐等为主要原料,配上姜末、蒜花、食盐,拌匀后灌入洗净的猪膀胱...

  6、将军菜是金寨县绿色食品特产,生产在大别山。为菊科植物的一个大族。我国各地称作苦菜的,包括苦苣菜属、莴苣属、苦荬菜属、菊苣属等十多种。,古书上记其别名的五花八门,如苦《诗经》、荼《原雅释》、苦荬《晋书》,游冬... 亳州小吃

  1、义门羊肉汤,是涡阳县的特色美食,义门羊肉汤馆大多位于义门镇清真寺区,主要是经营羊肉汤为主。最具特色的店是“大将羊肉汤”,该店老板姓李,小名叫将军,因此叫“大将羊肉汤”。在亳、涡、蒙都开有分店,生意非...

  2、涡阳干扣面,是涡阳的一种独具风味的面食,以煮熟的黄豆芽作铺垫,配以蒜汁、葱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酱油等为底料,煮熟的面条如雀巢一样覆盖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搅伴以后即可。干扣面成为涡阳街面上的...

  3、油炸馍,又名油杠,为亳州独有,其形似油条,却比油条短而粗;其味道也似油条,但比油条松软可口,虽油炸却不腻。在药都每天早晚众多街头小吃中,油炸馍和麻糊这一美味套餐深受人们喜爱,这道老少皆宜的美食多年来一直长盛...

  4、亳州粉皮,是流传于亳州地区的汉族特色食品,最早记载于北魏《齐民要术》。粉皮是对用大米、红薯淀粉、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蚕豆淀粉等,制作成薄片食物的统称,有鲜干两种,鲜的即可食用。亳州粉皮筋骨强、色白、入口滑...

  5、麻糊,是毫州当地非常流行的一道小吃,分为咸麻糊和甜麻糊,咸麻糊里放有食盐、调味粉、花生、黑芝麻和粉丝,甜麻糊里其实也不放糖,它和咸麻糊一样,先是用豆面和小米面混合适量的水煮成糊状,不同的是,甜麻糊里不放食盐...

  1、干豆角烧肉是安徽池州的汉族传统名菜。首先把干豆角用温水泡好,五花肉切成两厘米见方的丁,泡好的干豆角和五花肉大约是一比一的样子;然后再准备蒜瓣和姜以及大葱,老抽、白糖、干辣椒、大料。准备好葱姜蒜,五花肉用开水...

  2、九华素饼,是安徽九华山著名的汉族小吃,当地知名特产,是用九华山上的素食、黄精、绿豆粉制作。九华素饼外皮酥脆不油腻,加入九华山的野生黄精,不是调味剂,而是生长在九华山上的一种百合科草本植物,肉质肥大。黄精加工...

  3、韭菜花炒江虾是池州石台县的一道特色美食,韭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和叶等入药。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尤其适合冬季食用。

  4、芙蓉糕是石台县有名的小吃之一,其香甜味美,酥软爽口,主要用精细的糯米粉做成,其制作工艺复杂需将做成的米糕切片,再经过油炸,然后拌和白糖或蜂蜜吃,具有浓郁的蜂蜜香味。

  5、什锦肉丁,是池州当地的一道特色菜。里脊肉切丁,加料酒、葱姜、胡椒粉、味精入味,下8成热油中滑熟捞出;锅留底油,下辣椒块煸炒出辣味,下肉丁、青豆、香菇丁翻炒几下勾薄芡出锅即可。

  1、一品锅是徽州山区冬季常吃的汉族传统美食,属于火锅类。相传,此菜由明代石台县“四部尚书”毕锵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创制。一次,皇上突然驾临尚书府作客,席上出了山珍海味外,余夫人特意烧了一样徽州家常菜----火锅。不料...

  2、花茹田鸡,安徽宣城著名的汉族小吃,将田鸡腿在开水中抄一下后沥干,用姜汁,精盐,甜米酒,味精腌渍入味。将田鸡腿排列在碗中,花菇放在田鸡腿,加入猪油,鸡汤,另用一只盘子盖好,上笼旺火蒸15分钟后取出花菇。将田...

  3、伏岭玫瑰酥,是安徽绩溪县汉族传统小吃,始产于清代,产于绩溪县伏岭村,因其内有玫瑰花作为辅料,具有玫瑰花香而得名。制成的玫瑰酥,外观洁白如玉,丝丝点点的玫瑰花、桔饼、青梅等若隐若现,宛如翡翠玛瑙嵌于白玉之中。..

  4、胡适一品锅,又称绩溪一品锅、团圆锅、一品锅,发源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咸鲜微辣,鲜嫩可口。现在绩溪一品锅已经成为徽菜的代表菜品,文人梁实秋先生品尝了“一品锅”之后,对此菜大加称赞,曾撰文做了详尽描述:“一只大...

  5、拔丝芋头是一道安徽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徽菜系。拔丝主要用于制作甜菜,虽然外观好看,但是要经过高温过油,这样会使得芋头本身的营养价值流失,甚至芋头本身的营养结构。芋头最好的烹饪方法是蒸煮,也可以炖粥吃。把...

  学号:6 专业:08汉语言文学 姓名:### 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了。徽菜南宋时期的古徽州(今安徽歙县一带),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由于徽商的崛起,这种地方风味逐渐进入市肆,流传于苏、浙、赣、闽、沪、鄂以至长江中下游区域,具有了广泛的影响。由于来自于山区,所以菜色中以山珍野味著称,讲究原滋原味,清雅,擅长烧、炖、蒸等。同时安徽又是重要的淡水产区,所以又有丰富的水产资源,肥沃的平原土地又提供了大量的家禽,蛋类,蔬菜等等。比较有名的代表菜色有:红烧果子狸、火腿炖甲鱼、雪冬烧山鸡、符离集烧鸡、蜂窝豆腐、无为熏鸭等。

  我想要介绍的家乡特色菜就是无为熏鸭。它又名无为板鸭,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无为县志记载:“民俗婚筵多用鹅后改为鸭”,至今当地还留传著这样的风俗。无为板鸭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地位。

  这无为熏鸭最初的由来还很有来头,是跟朱元璋有关。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家穷,给人家放牛。但是东家不给他吃饱肚子,所以一群放牛童聚在一起,便干起捉野鸭子的活计来了。他们不敢带回家去吃,就在野外割些茅草,架起火来熏烤。有时烤不熟,便埋在火灰裏,等第二天扒出来,鸭肉又香又烂,好吃极了。后来,这一做法在民间流传开来,并由安徽省无为县卖牛肉的马常有发扬光大,还摸索出用锯末熏鸭的独特制作工艺,从此无为的马常有清真熏鸭生意做大了,而“无为熏鸭”也就成了安徽省出名的地方风味食品。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据传,清乾隆三十九年,安徽无为县厨师采用先熏后卤的独特方法烹制鸭子,成菜色泽金黄油亮,滋味鲜美可口,其制法与口味均独具一格,因而全县闻名,故称“无为熏鸭”。后来传至各地,到清末已闻名全省,销往各地,成为安徽省人们最喜爱的特色菜肴之一。

  无为熏鸭名贯古今、盛誉不衰的原因为二:一是鸭好,无为县地处长江沿岸,乃半丘陵半圩之地势,鸭以在野外放范文九九网养,多食小鱼、小虾等活食,收稻后,鸭于水稻田裏觅食,故鸭成长快、体服壮、肉嫩、脂厚;二是制法精良,操作细,成品体形完美,色泽金黄油亮,皮酥肉嫩,味鲜醇,并有烟熏幽香。如果用醮醋食用,风味尤佳。 首先准备食材,需要有光鸭一只(重约两千克),粘葱结五克,姜块五克,八角三克,丁香一克,桂皮三克,小茴香一克,花椒两克,硝水十五克,杉木屑十五克,精盐一百克,芝麻油十五克,酱油十克,醋二十五克,白糖十克。

  具体的做法有:1、将鸭子剁去翅膀尖及脚掌,在右翅下划开七厘米长的直刀口,抠出内脏和食管,洗净入缸浸泡九十分钟左右,以除血水,泡时处插一小竹签,以利通水,泡过后再洗净沥干。 2、由鸭子开口处放入盐25克,硝水15克,并将鸭体转动几次,让盐及硝水在肚中均匀分布。再用盐均匀擦透鸭身,嘴裏和刀口处也撒点盐。然后将鸭颈弯贴在脊背处,脯朝上,放在缸中腌两小时(注意保持空气流通),上下翻动一次,再腌两小时。 3、锅内放水,用旺火烧开,将整只鸭放到沸水中烫至鸭皮收缩崩紧,即拎起拔去处竹签,挂在风口处,然后将腿胯间骨关节折断。用湿布将鸭擦一遍,擦去皮衣,使鸭坯油亮光洁。 4、在熏锅裏

  放入芝麻秸的余火灰烬,均匀撒上杉木屑150克,在锅上架四根细铁棍,每根距离二十厘米左右,离火灰17厘米高,将鸭背朝下放在铁棍上,使鸭颈伸直,再于铁棍上盖上熏棚,以便空气流通,使底火缓慢地燃烧木屑放出烟来。熏五分钟后去掉熏棚,拿下鸭子和铁棍,再撒匀一层木屑,放好铁棍,将鸭身翻下,胸脯朝下,盖好熏棚,再熏五分钟左右即可取出,再把小竹签插入鸭。 5、锅内放水,将八角等香料放入小布袋中,扎上口放入锅裏,再加酱油、醋,白糖葱结、姜块,烧开水后,放入鸭子用竹筛子压住鸭体,盖好后用小火焖约十分钟,再改更小的火焖约三十分钟

  不腻,味美可口的特色驰名全国,制作历史有200多年。以后,全县数万劳务人员外出加工销售无为板鸭,销很好。 附:无为简介

  无为县地处皖中,属巢湖市管辖,南濒长江,北依巢湖,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各种资源丰富。农林土特产品主要有:荸荠、田藕、席草、中华绒螯蟹、河蟹、甲鱼、鹅、鸭等。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珍珠、无为板鸭、无为纱灯等更是全国闻名

  1、送灶粑粑,是安徽合肥市以及芜湖、马等地,如坝镇、槐林、无为、庐江等一代的汉族传统小吃,民间节日祭品。每年农历12.23为送灶节,当天晚上居民用米粉做成饼,用豆干,肉,蔬菜或咸菜等为馅,用素油煎出举家共食,迎接小年...

  2、白切,是合肥四大名点之一,白切片薄甜脆、质白透明,口感酥脆,甜而不腻,因拌有芝麻,故香、甜、脆三味俱佳,而成为优质名点,后也有用黑芝麻制作,墨黑如漆,滋补养身,故又叫黑切,2个统称白(黑)切。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

  3、寸金,是合肥四大名点之一,形似笔杆粗细,长约一寸,故名“寸金”。糖表层脆、心酥软、甜味醇,具有橘饼、桂花的特有香气,脆、甜兼得。 4、麻饼,是合肥传统四大名点之一,历史悠久。

  5、合肥烘糕,是合肥四大名点之一,具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始于北宋末年。以米粉为主要原料,经拌粉、装模、炖粉、成型、烘烤而制成的口感松脆的糕类制品。另外,烘糕也流行于四川广安、湖南湘乡等地。

  6、吴山贡鹅,产于长丰县,历史悠久,原系朝廷贡品,其肉质较普通鹅细嫩,味美,烧、煮、炖、烤、腌食皆宜。卤制的吴山贡鹅,卤制方法独特。传其卤制秘方传自吴王夫人史氏的后代,迄今已逾百年历史。经史氏秘方卤制的吴山贡鹅...精彩内容,尽在范文九九网百度攻略:

  7、三河米饺,又名庐江大弯饺,是安徽省合肥地区汉族传统小吃,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合肥市三河镇及合肥市市区部分地区均有。以籼米粉制成饺皮,猪五花肉及调料制成馅心,成饺后油炸而成。色泽金黄,外皮微酥脆、馅心味鲜美... 8、包公鱼,是安徽的一道汉族名菜,属于冷菜类,此菜色泽酱红,骨酥肉烂,入口即化,酥香两味,俱在其中。包公鱼是不同地域人对鱼的俗称,在东南沿海一带,包公鱼是指石鲈科花椒鲷属花尾胡椒鲷或者髭鲷属的斜带髭鲷;此外,安...

  9、曹操鸡,又称“逍遥鸡”,是始创于三国时期安徽合肥地区的汉族传统名菜。此菜系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再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 10、李鸿章大杂烩,是合肥名菜,此菜风靡全国,是采用多种食材一起烹饪而成的,因此菜跟李鸿章有关,故名李鸿章大杂烩。李鸿章大杂烩这道菜很有讲究,且事先要做过“前期工作”,如以鸡杂、肚片、火腿、面筋、香菇、山笋、海参... 11、鸭油烧饼,小小的一个,其实更象千层饼,里面裹了葱花、鸭油等。烧饼里鸭油不少,烤的焦黄透酥,趁热吃更棒。咬上一口,一点点咸味,葱的清香、鸭油的鲜美混合着芝麻的香喷喷的,非常美味。

  12、庐州烤鸭,是合肥传统小吃,原系宫廷御膳美食,明时流入豪门至民间,选料严谨,加工考究,香气浓郁、皮酥肉嫩、咸淡适宜、肥而不腻、味道鲜美,脍炙人口。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

  13、臭豆腐是一种流传于全中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汉族豆腐发酵制品,但在中国各地的制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当大的差异。油炸臭豆腐具有远处闻起来臭,吃起来闻到香这样一种“远臭近香”的特点,加上调料,吃起来香辣味美,别有...

  14、熏素鸭,是安徽特色菜,以豆腐衣为主料,经多道工序,仿制成鸭状,烟熏

  摘要:符号学理论可为研究地方特色文化、塑造地方品牌提供新的思。构建安徽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有助于深化符号学理论研究,同时推动安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内增文化凝聚力、外拓文化影响力,彰显人文魅力、美化地方,发掘优秀设计素材、点燃文化经济,扩大安徽地域特色文化的国内国际。 安徽省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以其各地域历史、地理和人文的不同,孕育出了三类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与徽州文化。它们已经渗入安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为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1]例如,徽文化主要遗存地――黄山市,以文化节庆为载体,连续举办了18届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展示了黄山生态民俗和古徽州民间文化;而另一个徽文化的重要遗存地――宣城,通过建设宣纸文化园、中国文房四宝与中国书画交易中心,彰显了徽文化风采。作为中原文化重要一脉的皖北四市,在特色文化建设中,将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扬长避短。“中华药都”亳州市,以开发故里中医药文化资源为重点,建设养生园、养生城、养生街,养生文化名扬。宿州市则大力扶持灵璧奇石和��桥马戏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观赏石和相关产品生产之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打造文化品牌,是安徽省特色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2] 多年来,安徽地域特色文化研究一直受到社会的重视,取得较多的。在理论研究方面,据文献检索和其他相关资料分析,目前有关安徽地域特色文化的研究多倾向于个案式研究,并且主要集中于对徽州文化的研究,如魏菲娅等[2]主要从徽州建筑、徽州雕刻的图形设计及其相关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角度研究徽州文化;也有学者对安徽省城市旅游形象系统建设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安徽省内各种地域特色文化进行宏观、系统的研究较少。 当代意义上的视觉符号系统是一个庞大、专业、全面的图形数据系统, 融合当代先进的设计,以当代数字化设计技术为支撑,对每一种特色突出的安徽地域文化进行符号化的当代图形设计,构建视觉符号系统的内在秩序和完善的分类,对比不同视觉符号之间的异同点,可以为进一步认知、研究安徽省特色文化提供新的契机,同时,也可为打造安徽省城市品牌、推广安徽省特色文化提供丰富的图形设计资源。鉴于此,本文拟运用符号学与设计学方法,审视当代语境下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构建的价值与意义,希望为后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一、深化符号学理论研究 符号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相关理论已成为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理�依据。每一种特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貌。 以杭州为例,作为国家一线主要城市,其地域特色文化自然吸引着大量的研究者,研究其视觉符号价值一直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要课题。目前杭州城市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已体现出杭州地域特色文化的视觉符号魅力。从杭州城市形象标识(见图1)和2016杭州G20峰会标识(见图2)的图形设计,我们都可以领略到杭州地域文化视觉符号的独特气质。这些标识图形并不是杭州风景的简单缩写,而是汇聚了对杭州人文地理、风俗人情、经济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深层理解,是杭州的符号,是杭州展现给的城市名片。 安徽省地域文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对于安徽人而言,这些特色文化蕴涵的是记忆、家或故乡的相关情感认知;而对于其他省市的人来说,它是对安徽人的身份辨识。因为地域特色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包括建筑、饮食、民间、地理、绘画、日用品、工艺装饰等不同文化类型,构建安徽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也要包括不同类别的子系统。在应用方面,依据不同的应用和应用目的,该视觉符号系统还将衍生出多种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如旅游景点视觉形象系统、城市地铁空间视觉导视系统、城市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等。图3为安徽省旅游形象标识,标识图形下方所列图片是标识的创意构成元素,即安徽的毛笔、徽墨、徽派建筑、黄山,这些元素都是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中的典型代表。因此,从符号学角度研究安徽地域文化,构建安徽地域特色文化符号系统,可深化符号学理论研究。 二、推动安徽省文化大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支撑。近年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已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文化发展中的弄潮儿。在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进程中,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速度与特征。而在范文九九网异域文化和当代多元文化的多重影响之下,一方面,某些地区特别是三线以下城市的地域文化逐渐表现出式微的趋势;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尤其发达地区的地域文化快速崛起,拥有广大的群体,甚至享誉。多年来,安徽省各级和社会都对实现安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了持续的努力,从省会城市合肥的发展战略口号“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与各级城市大刀阔斧的创新举措就可见一斑。以数字图形的形式,汇集安徽省各主要地域特色文化的视觉符号数据,构建安徽地域特色文化符号系统,发掘其潜在的巨大价值,有助于推动安徽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1.内增文化凝聚力,外拓文化影响力 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应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其设计应直接来源于安徽省各个城市的特色文化元素,从而最能体现该城市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教礼仪等状况。可运用当代设计的表现手法与设计,将这些内容进行符号化的视觉符号提炼,最终形成最具典型性的地域文化视觉符号。对于安徽省各个城市的居民来说,这样的视觉符号系统具有共同的心理认知,是大家共同的,是团结安徽人、凝聚安徽人的情感内核;而对于外地人来说,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的构建和运用,能使他们更加直观和快速地了解安徽省各个城市的自然人文特征。 如图4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徽馆的外观设计,该设计充分体现了安徽特色文化元素――徽派建筑,其外部设计将徽派建筑元素进行了符号化的提炼,马头墙、白墙黛瓦的徽州视觉符号体现出徽文化的精深。当年去参观过世博会的安徽人,一定对徽州馆寄予过特殊的情感,看到徽州馆就如同看到自己的家一般。这就是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所蕴涵的凝聚力,它能将各地安徽人的心紧紧系在一起,对增强地方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利用世博会的重要契机,安徽向参观者和充分展示了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进一步拓宽了其影响力。 2.彰显人文魅力,美化地方 一座真正美丽的城市不仅因她拥有如画的自然景观、高大时尚的城市建筑与发达的经济,同时一定还有其不可或缺的人文魅力。安徽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应是展现安徽省人文魅力的重要载体,有益于安徽各地方塑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视觉形象。此外,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的构建,可为安徽城市建设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视觉图形设计数据,广泛应用于未来安徽省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在设计师们鬼斧神工般的创意之下,这些视觉符号将会以丰富多姿的设计应用形式(如建筑外观、户外广告、公共空间导视、城市雕塑等),让城市更美丽[3],为生活其中的城市居民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美好视觉体验。如图5为安徽建筑大学北区大门与相关建筑的设计,整个大门建筑的设计巧妙地融入了徽州马头墙的视觉符号,将符号化的徽州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进行了完美的对接,从而成为安徽建筑大学的一道靓丽风景。 3.发掘优秀设计素材,点燃文化经济 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的研究对象,是安徽省境内各个城市的主要特色文化,其中包含许多省级或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拥有较广的市场认可度。在设计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从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之中充分发掘优秀的设计素材,进行相关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并且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无疑是安徽经济发展有力的助推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导向转变,凸显了国家对原创设计的重视,在新、新科技的推动下,通过大力发展设计产业、文化娱乐、城市旅游、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我们的经济必将得到更快�l展。 4.扩大安徽地域特色文化的国内与国际 新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型模式。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形式不断出现,互联网+信息的模式是当代新的共性特征,信息的早已打破传统的单一格局,越来越趋向于多元、互动的新格局。如今,在城市文化的推广中,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离开了新,任何一种城市文化都将显得黯然失色。[4] 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的推广是未来安徽省城市品牌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当代信息语境下,新将成为安徽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的符号化视觉设计,是实现其当代新的重要基础,因为视觉符号具有主题明确、特征鲜明、辨识性强、便于推广应用等诸多优点。通过当代新手段,如互联网、微信、QQ、微博等,可以实现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快速、高效的推广,无论是从的时效还是从的广度上,新都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新的即时、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时空和单向性,在国内或国际范围几乎可以达到信息的同步,并且还可以实现与受众的即时互动,大大提升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和满意度。因此,配合当代新手段,构建安徽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可以大大促进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的国内、国际,进而塑造安徽省地域文化的美好品牌形象。 安徽文化由多种文化类型构成,地域特色文化仅是其中的一个类型,随着研究视角的更新,安徽地域特色文化将呈现出不同的人文魅力,折射出安徽人独特的人文气质。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徽地域特色文化的辐射范围将越来越广,不仅享誉国内,而且必将走出国门,拥抱世界。 参考文献: [1] 周晓燕.地域文化与城市特色的传承――以安徽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2] 魏菲娅,黄凯.徽州民间图形符号的价值研究和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2012(3):173. [3] 詹秦川,廖梓君,杨晓燕.和谐设计与文化之都――地域视觉符号系统的构建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2(1):144. [4] 沈玲玲.新下的安徽城市形象策略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4(12):4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