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生活  特产

调转促新亮点阜阳篇:科技创新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阜阳市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注重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联合和转让,构建产业联盟,一批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食品加工、工艺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已成为我市具有核心竞争优势、极具发展支撑的主导产业。

  前不久,从省传来喜讯,我市报送的“抗艾滋病药物拉米夫定原料及其系列组合制剂开发”被授予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这是阜阳自1996年建市以来获得的首个省科学技术一等,标志着我市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一科技是由太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联合高校共同完成,目前已被推荐申报2016年国家科技。”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市的首位产业,此次省科学技术一等零的突破产生于该领域,说明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太和县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群区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体系,集聚了一批像贝克制药这样的创新型企业。该产业集聚群被列入我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之一,太和医药高端制剂特色产业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目前,内有生物医药制造企业135家,其中企业57家,医药高新技术企业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9家;拥有省级研发机构和企业内设创新平台共17家,省级工程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省级新药研究院2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拥有授权专利267件,新产品148个,其中,高新技术产品42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2015年度,太和医药工业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医药市场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单体市场销售额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

  “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在界首市循环经济园区形成了这种闭合式产业链,催生了一座丰富的“城市矿山”,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新子。

  在“以创新存,以创新求发展”的引领下,界首市循环经济园区全力实施“双改两新”(技改、改制和新工艺、新产品)战略,组建创新团队,计提研发经费,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研发体系,极大提升了产品工艺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目前,园区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创新型企业2家、已入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获批组建安徽再生铅产业工程中心1个,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1个,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联盟协议8家,共聘请环保、冶金等有关单位16位高级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攻关,已获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00多项,园区的整体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我市有色金属回收冶炼产业创新基础扎实,创新动力十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界首市循环经济园区在电瓶车、电动车整车研发等方面寻求突破,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真正实现在创新中求发展。

  持续创新、技术、转型发展,让传统手工业的阜南柳编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目前,阜南柳编企业共获批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136件,外观设计专利517件,拥有500人的新产品创新研发团队,每家企业都有新产品研发小组,其中华宇集团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另外,阜南柳编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霉虫灵”产品处理技术、静电植绒技术、无污染无公害的循环节能喷染技术等。

  通过创新推动,阜南柳编不断提档升级,产品俏销国内外,已成为我市一张靓丽的名片。目前,阜南全县共有柳木加工企业140家,其中柳编企业48家,年产值近50亿元,出口创汇近3亿元,带动近15万人就业,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4.5亿元。

  抱团发展替代了“单打独斗”,颍东区食品产业园依托技术创新,集群优势愈发明显。在技术提升上,颍东区食品产业园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科研机构、知名大学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研发水平,攻克关键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同时,大力引进健康产业企业,力促园区由一般农产品加工向健康产业发展方向转变,提升园区竞争力。

  目前,颍东区食品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业已初步形成了面粉、休闲食品、肉食品、调味品、饮品等五大体系,有力推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园区实现农副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8.8亿元,较上年增长23%。

  今天是中秋节,中秋祝福语送出去了没?今晚中秋夜将有三场中秋晚会:央...[详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