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资讯  资讯

阜阳蛋糕越做越大惠民更加有力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市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新方式,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全市经济稳进向好,财政蛋糕越做越大,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80.2亿元,同比增长14.7%,收入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完成350.6亿元,同比增长11.7%,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实施、民生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强的财力支撑。

  随着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阜阳的底气越来越足,加快发展的步伐越发稳健,正朝着“皖北争一流、全省赶平均、同步达小康”的目标不断迈进。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太和县经济开发区的安徽银丰药业,浓浓的薄荷清香扑面而来,生产线上,刚从印度进口的原料薄荷经过烘化、脱水、配料、结晶等复杂工艺,变成了价格不菲的医用级薄荷脑、薄荷素油。“这是我们2014年投产的二期项目,比起一期项目,不仅产量增加了一倍以上,由于采用国际最先进工艺,是国内同行业首个通过FSSC22000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的项目,产品质量及利润率大幅提高。”银丰药业总经理常松告诉记者,尽管2014年出口下行压力较大,但由于企业上马新项目、采用新工艺,企业效益有了明显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3000多万美元,工业产值超2亿元,均比上一年增长1倍左右。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2014年,我市围绕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的发展思,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加速规模扩张,提高质量效益,破解发展瓶颈,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为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强支撑。2014年1至11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02亿元,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特别是主导行业、企业的稳步增长,为财政收入提供了保障。”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1至11月,全市规模工业35个行业中有34个 行业保持增长,其中23个行业增速超全市平均水平。食品工业、煤电工业、再生资源利用业、机械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医药工业、林产品加工业八大支柱产业共实现增加值32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8%,同比增长10.6%。另外,全市工业投资高速增长,为财政增收提供了未来增长点。2014年1至11月,我市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41.5亿元,同比增长18.5%;完成技术投资112.7亿元,同比增长46.7%,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与此同时,商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财政增收作出了很大贡献。2014年,我市充分发挥区位优越、人口众多、市场兴旺、交通便捷的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省委省提出把阜阳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等机遇,深入实施商贸物流名城战略,着力建设大市场、发展大物流、繁荣大商圈,积极打造“立足阜阳、服务皖北、辐射中原”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为财政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2014年前11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79.7亿元,同比增长17.3%。“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形势的晴雨表,2014年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商贸业、城市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齐头并进,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收入等多项指标增速在全省明显靠前,实现了争先进位,是财政增收的根本原因。”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大力组织收入、强化资金管理,共完成收入180.2亿元,同比增长14.7%,收入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阜颍提升完成、阜阳三中新校区投入使用、一道河治理工程全面完成……近日,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2014年,我市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打造“大美阜城”目标,切实加大投入,着力推进道建设、园林绿化、民生工程、公益事业等,全年累计完成投资约160亿元,是2013年的2.1倍。大手笔投入城市建设,得益于财政的有力支撑。2014年,我市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充分利用结构化融资、基金、信托计划、票据贴现、贷款、组建项目公司和发行债券等多种径进行融资。1-11月份,市城投公司累计融资到位资金73亿元,同比增长121%,融资规模再创新高,了一批市属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另外,为有效整合我市融资资源,进一步增强融资实力,2014年我市还成立了阜阳市融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由1.68亿元增加到5亿元,力争三年内达到10亿元,倍数放大10倍,资本实力跻身全省行业前列。工业经济发展中,财政的推动作用也越发有力。2014年,市财政安排工业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各类专项资金5000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推进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升级和科技,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其中,市财政创新扶持企业发展模式,安排2000万元资金作为助保贷财政风险补偿资金,并带动各县市区助保贷项目全面开展,目前已有12家企业通过助保贷从银行贷款9400万元;创新阜阳工业发展项目财政贴息补贴方式,由直接补助改为事后利息补贴,目前已对40家企业给予1007万元贴息支持;安排外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600万元,惠及200多家企业,进一步促进外贸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除利用自身财力外,我市还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项目支持。

  2014年,我市将一批对阜阳经济发展有带动和促进作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优质项目向上申报,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的支持。其中,经建类项目,上级下拨各类专项资金近23亿余元(市直),比2013年7亿元增长228%,对加快我市国省干线公建设、民航建设等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支农类项目,共争取财政支农项目资金1.5亿元,有效保障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试点项目、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项目等重点财政支农项目的实施;教科文类项目,共申报项目42个,获批26个,获批资金1250万元。与此同时,我市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新修订了市直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出台接待经费和会议经费管理办法、市直机关培训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加大公务卡制度工作力度,扩大公务卡消费范围,严控现金使用。2014年前11月,全市“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1.5%。

  “以前租房子住,搬来搬去总没有家的感觉,现在住这里心情舒畅多了。”日前,记者在界首市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郭洼小区见到刚搬进不久的李雨虹,提起住在新房里的好处,她有说不完的线多岁,多病的她和老伴没有收入来源,是无住房、城市低收入家庭。“租人家的房子总是安定不下来,因为种种原因,隔断时间就得搬一次家。特别是2007年春节前夕,由于房东临时决定不再租房,一家人只能在亲戚家过春节。”提起往事,李雨虹的眼睛早已湿润。2014年6月,通过社区申报、集中摇号等程序,李雨虹顺利入住郭洼小区,住进了一楼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虽然只有50平方米,但一家人完全够住,每月房租、物业费加起来只有30多元,水、电费也有优惠。”李雨虹高兴地说。修建一处保障房,圆了贫困家庭安居梦;一座危桥,连通村民致富……2014年,我市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共实施33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财政资金104.5亿元,截至11月底已到位财政资金103.81亿元,拨付资金102.28亿元;制定了工程类项目推进方案,通过“定开工时间、定目标任务、定责任部门”推进项目建设,截至11月底已有就业促进工程、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24项工程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农业农村也是财政支出的重要方向。2014年,我市一方面大力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分散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保险品种、保险责任和参保对象三个方面的广覆盖和参保率不低于50%的工作目标。2014年1-11月份,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2.41亿元,定损理赔2.01亿元。另一方面,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通过加大市县(区)级预算资金的投入力度、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等途径,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截至2014年11月份,全市共投入财政资金2.68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6.26亿元,引导社会投资9.19亿元用于美好乡村建设。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我市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保增长”的要求,积极调度资金,把资金投向城乡公品和公共服务领域,着力向民生倾斜,全年民生类支出完成293.1亿元,同比增长13%,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83.6%。随着财政支出惠民力度的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群产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提升。阜阳日报 记者 程榭 通讯员 孙立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