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资讯  资讯

决 心”:追赶宁杭合芜马齐发力

  “长三角副中心”,给了合肥太多遐想。《指导意见》中20多次提到合肥,内容涉及综合交通枢纽、创新能力提升、新型城镇化等,可谓对合肥寄予厚望。那么,合肥怎样才能让“长三角副中心”实至名归?在自身实力的提升以及与其他城市的对接方面,合肥如何能找到一条完美之?

  作为安徽省会,合肥在全省经济的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都不够给力。提升首位度,应该是合肥迈向长三角副中心的第一步。

  一直以来,周边省会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合肥造成“挤压”。从东西向看,南京、武汉是距离安徽较近的两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其中南京都市圈将马、芜湖、滁州纳为市;从南北向看,郑州虽距离安徽较远,但将阜阳、亳州等市纳入中原经济区;杭州则对皖南地区的宣城、黄山等市有较强辐射作用。

  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域面积从7000多平方公里扩至11433平方公里,从滨湖时代迈向环湖时代。而巢湖之于合肥的意义,还亟待发掘。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城乡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孔令刚说,从先件上来说,巢湖的基础并不比西湖差,而且更具优势。未来的大合肥,要依托巢湖,实现湖、城、产业三位一体,打造世界上知名的环湖大都市,这也符合国家对合肥“都市区”的定位和期望。

  一个强大城市背后,往往离不开城市群的支撑。多年来,合肥与周边城市协作发展,打造合肥经济圈。最开始是合肥、六安、原巢湖市的“1+2”结构;2007年,淮南提出“合淮同城化”,桐城也主动提出加入,于是形成“1+4”格局。不过,与南京都市圈相比,合肥经济圈还较为松散,发展不如预期。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专家徐振宇说,城市群的发展,与城市间的空间距离、产业的联结程度有很大关系。未来,合肥经济圈可以尝试走慢慢辐射的子。在合肥城市周边再造若干个点,作为辐射的支点,把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体现到对所属县市、卫星城市的带动上来。

  在区域经济大背景下,城市间的较量已不限于单打独斗。发展合肥,要跳出合肥做文章。

  孔令刚认为,我省应组团联动,将芜马、铜池、安庆培育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中心城市或城市组团。在长江经济带中,皖江城市带要成为新兴板块,其中合肥与芜马应作为“两极”完美对接。这将形成安徽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合力。对合肥来说,要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应在合芜马发展轴上有大作为。

  长三角城市群,目前已分为不同的经济板块。其中,以苏锡常为代表的苏南板块最为知名,其次是以杭甬绍为代表的环杭州湾经济圈,此外还有由宁镇扬组成的江苏沿江板块、由通盐连组成的江苏沿海板块和台温金组成的浙中南板块等。这些城市间的合纵连横形成合力,代表了区域板块的竞争力。

  对安徽来说,合芜马将是安徽一个真正对外具有竞争力的区域板块,能增强安徽全省的对外竞争力。目前,芜马同城化已较为成熟。新获批的《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也将芜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一起,作为远期的“两圈”来着力打造。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到2015年,合芜马板块的经济体量将占到安徽全省的50%以上,突破1.2万亿元。在合芜马发展轴上,将呈现合肥、芜湖“双峰并立”的局面,会极大地改变安徽缺乏大城市带动、区域经济被分割化的现状。届时,合芜马经济板块就会改变安徽省乃至长三角的经济格局。合肥在长江经济带中也将更有底气。

  在《指导意见》的表述中,“中四角”的说法已然成为历史。但多位专家仍表示,合肥与中部地区的联结,却依然要继续。“相比于南京、杭州,国家的此番定位,对合肥提升最多。这也给了合肥无限空间。”孔令刚说。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中,合肥的角色将更加突出。合肥既是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是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与长三角无缝对接的齿轮与传送带。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崛起需要安徽,特别是需要合肥积极参与,抱团进位。

  上海自贸区建立,将使长三角的中心上海成为世界新中心和全球城市,也为长三角进一步扩大起到推动作用。预计到2020年,长三角将基本形成世界第一超级经济区。长三角的西扩也将推动安徽经济加速。在承东启西中,合肥乃至安徽的经济发展也将取得双重的外部推动力。

  东向对接,合肥更应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合肥可以依托当前的基础,密切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的交通等多方面联系,加强产业分工协作,提升合宁主轴带功能。孔令刚,我省可建设一批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加快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推进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依托“信用长三角”建设,实现信用信息互认。同时,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