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资讯  资讯

南京明瓦廊:烟火气里的文脉香

1

位于南京新街口闹市区的明瓦廊,以小吃一条街闻名遐迩。易记皮肚面、老头盖浇饭、铁板烤鱿鱼 …… 是多少南京人大快朵颐的标配。

夏日炎炎,明瓦廊热腾腾的烟火气愈加浓烈。不过,文脉君此次的探访并不为吃,而是寻访一处有故事的旧地。

咱先从明瓦廊的得名说起。也许你会问,明瓦廊,顾名思义,不就是卖瓦的吗?

明瓦廊得名源起于明代。当时街道两侧盖有官廊,廊中经营 " 明瓦 " 的商铺鳞次栉比,所以得名 " 明瓦廊 "。

所谓明瓦,是民间盖房嵌于窗户或天棚上的一种透明瓦,用半透明的蛎、蚌等物的壳,磨成薄片制成。据《肇庆府志》记载 :" 蚝光出阳江海中,蚝别种,无肉,治其壳,施以窗隔,薄而明,谓之明瓦。"

明代时,玻璃是一种进口的奢侈品,即使一般富裕人家,也装潢不起。所以人们做窗户,搭天棚,都是用这种 " 明瓦 "。不过,那时许多明瓦却并不是用这种原料做成的,而是用羊角代替。

因为南京不产海蚌、海蛎、蚝之类,要获得它们就成本很高,因此南京人用它们作装饰的较少。当时大量的明瓦,是用羊角熬煎成胶,然后再挤压成薄片而成。这种明瓦成本低,且坚固耐用。当时明瓦廊就有好几家用羊角制作明瓦的工场。

《南京文献》记载说:" 案羊角灯者,昔金陵特产,用羊角煎熬成胶液,皆制此者也。联缀明瓦而成灯,透光明,无火患,故清代宫中亦用之。"

到了清代,南京地区仍普遍使用这种明瓦,特别是秦淮河两岸。吴敬梓在其名著《儒林外史》中描写道:" 到晚来,两边酒楼上明角灯,每条街上足有数千盏,照耀如同白日,走路人并不带灯笼 ……" 可见当时此灯盛行。现在,在明、清时代留下来的一些深宅大院、古庙大刹里,仍可偶尔见到这种 " 明瓦 "。

明清时,明瓦廊有众多官衙和达官贵人的府邸。要说这里最有名的家族,那非梅家莫属。清《同治上江两县志》:" 明瓦廊,有陕西会馆,又有梅文穆公祠。"

梅文穆指的是梅毂成(毂,音同谷),出生于 1681 年,一名梅钰成,号循斋,别号柳下居士,清朝安徽宣城县人,清朝著名的数学家。他最闪亮的身份是康熙的数学老师。梅毂成继承的是祖父衣钵。他的祖父梅文鼎(163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