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资讯  资讯

“坐着高铁看中国”直播:8 天走过 5000 多公里,看到了生机盎然的中国

" 久违的‘全国人口大迁徙’又回来了。" 看着武汉高铁站台满是旅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旭锋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作为援鄂抗疫医生,看到武汉恢复往日,心情十分激动。

今年国庆,恰逢中秋,八天假期为全国人民弥补了一个因为疫情而打断的春节,陈旭锋所看到的正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 " 迟来的春运 ":回家、旅行、结婚、合作 …… 在这个八天里,全国人民挤上高铁,在空间腾挪之间谱写了一部浩瀚的高铁进行曲。

为了记录这场世界上最为壮大的人口迁移,国庆八天假期,央视新闻、现代快报等全国多家媒体推出 " 坐着高铁看中国 " 专题直播报道,八天八线,穿山越岭,走过 5000 多公里的高铁里程,记录祖国好山好水好人情。

在高铁直播间,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危难之际,全民用迎难而上的决心换来了今日的山河无恙;看到了游子们的乡愁,他们的归途与征程彰显了经济强势复苏的信心;看到了国家战略出台后各地务实落实和久久为功的恒心;看到了无数中国人的初心,自强不息,勇往向前。

10 月 1 日,上午 11 时 8 分,援鄂医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任医师潘纯重新踏上拼命守护过的武汉。站台上,彭博手捧鲜花,接到了三度将自己从死神手中抢回的救命恩人。

" 谢谢潘医生,是你给予了我新生。" 站台上,彭博不停感谢潘纯。

1 月 26 日,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潘纯 " 单骑 " 赴鄂,驰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开展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他在离危险最近的地方,坚守 92 天,成为近 150 名患者的生命守护者,彭博正是其中一位。

时间拨回到年初,疫情汹涌而来,本是万家团圆的时候,武汉却陷入至暗时刻。一批批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奔赴湖北,志愿者们不顾危险,四处奔走贡献力量 …… 终于每一个人 " 战胜疫情 " 的决心和努力汇聚成光,照亮武汉度过至暗时刻。

正是这份全民抗疫的决心,以及白衣战士迎难而上的勇气,潘纯救活了彭博,换来他一家的团圆。

" 看着窗外满是绿色的风景,心情也格外轻松,当时去武汉只有战胜疫情的决心,现在多了一份欣赏风景的闲心。" 陈旭锋告诉记者。

全国人民对武汉的帮助与关爱,也被武汉人牢牢记在了心里。国庆期间,武汉小姐姐李慧赐制作了旅游攻略,感谢 " 同胞与我同袍 " 的情谊,希望大家都能来看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守护的武汉。

一碗热干面,一杯桂花糊,成为无数因为疫情而不能归家武汉游子的早餐。如今,家国皆安,双节同庆,热闹与喧嚣重现。去看一眼武汉、回家吃顿团圆饭、见一见老朋友,飞驰的列车上,人们怀揣着期待,向 " 迟来的春节 " 奔赴。

看见信心:" 迟来的春运 " 背后是活力中国

10 月 2 日," 一票难求 " 的京沪高铁上车厢里充满了乘客们的欢声笑语,在 " 迟来的春运 " 大军里,来自徐州的刘佳也登上了这列帮助他 " 双城创业 " 的列车。

2002 年,刘佳考取上海同济大学,一人坐了一夜的绿皮车赴上海求学。2006 年大学毕业后,刘佳留在上海工作。2013 年,刘佳已经成为一家上市工作的副总经理。那一年 30 岁的他却决心回老家徐州创业。

创业的这些年中,刘佳在上海和徐州各开了一家公司,京沪高铁通车让他可以抓住上海一线城市的技术与市场,又能发挥徐州的人才资源优势。

在京沪高铁直播间里,刘佳坦言,高铁是政府投入的基础设施,但真正受益的还是老百姓,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 我觉得,我们公司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受益企业。就拿京沪高铁来说吧,我两个公司分别在上海、徐州,一个是京沪高铁起始站,一个是京沪高铁进出江苏的第一站,两个公司对接起来也很方便。" 刘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公司在苏南的很多城市都有业务,他经常坐着高铁谈业务。

而刘佳也将开始新的创业之旅," 前段时间我去过南京的软件谷,感受到了那里的创业氛围,让我非常心动,我准备在南京开一家分公司来拓展业务。" 这样一来, 在京沪这一条线上,在长三角这片区域,刘佳就能打造起自己的 " 创业小三角 "。

列车飞驰中,刘佳的 " 三城创业模式 " 即将启航,而更多的人的团圆之旅也已圆满。婆婆做的辣椒酱、妈妈种的大石榴,充满爱的家乡味道跟随人们一起乘高铁返程。

10 月 7 日,合肥南站,家住安徽淮北的赵大同和爱人拎着大包小包,正准备换乘高铁前往浙江宁波。说起家乡的美味,赵大同合不拢嘴。" 我儿子 10 月 4 日结婚,喜糖带回去给工友们沾沾喜气。老母亲今年 89 岁了,这些是她特意让我们带在路上吃的,有苹果、石榴,足足有 10 斤沉。"

来自湖北的李艳琴夫妇,带着一岁半的孩子也圆满完成了团圆之旅。他们随身携带了一桶辣椒酱从老家荆州出发,坐上了返程列车。" 我和我老公都是湖北人,湖北人都爱吃辣,婆婆就特意花了两天时间给我们做了两大桶带回去吃。"

高铁上,在外的游子满载家乡的味道,重启新的征程。车厢中的 " 乡愁味 ",是无数游子前进的动力,其中蕴藏着经济强势复苏的信心。

看见恒心:国家战略地方久久为功

坐上 G7002,列车驶出上海站,一路向西,途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1 小时 53 分钟后抵达终点南京站。

这趟列车刘向宁坐了数百次,作为在南京工作的上海人,每周往返于南京职场与上海家之间。" 沪宁城际是维系我‘双城记’最好的工具。" 刘向宁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像刘向宇这样双城生活的人很多,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他们也被称为 " 长三角人 "。而支撑长三角一体化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便是高速铁路,近年来,随着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宁启铁路,以及今年刚通车的沪苏通铁路,轨道上的长三角已经成为现实。

10 月 4 日,在 G7005 次列车上,沪宁城际规划的亲历者、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沪宁城际高峰期两三分钟一班,比有些市内公交还频繁,在巨大社会需求推动下,这条长 301 公里的沪宁城际铁路已成为 " 全国乃至全球客流密度最高、运营效益最好的高铁线路之一 "。

2018 年 11 月 5 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首次被国家领导人提出为国家战略。2019 年 12 月 6 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蓝图。

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沪苏浙皖四地已经形成了颇为壮观的城市群。" 当你坐在高铁往外看,长三角城市的楼宇是连绵不绝的,城市已经全部连在一起,这是所有人对长三角城市群最重要的观感。" 刘向宇说。

在现代快报的直播车间,每天穿梭在上海与苏州工业园区之间的王加强、半小时通勤上海与昆山的同城生活网友刘庆华,都拿出特意打印的厚厚的沓高铁票,摆出了一列列 " 和谐号 ",驶向他们的双城记。

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各地坚定落实执行,沪宁城际、沪苏通铁路正是实现形式。而在杭黄高铁上,看到的则是美丽中国的现实图景,更是沿线各地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发展理念。

10 月 3 日,在 " 水秀山清最诗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