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阜阳资讯  资讯

“桥隧之争”背后的坚守:南京长江五桥,你所不知道的“绿色生态大桥”

12 月 25 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五桥)迎来了通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夹江上的 " 南京眼 " 步行桥,与新开通的大桥遥遥相望,桥上车流飞驰,桥下江豚在水中嬉戏,岸边湿地里野鸟啾啾觅食。现代城市的车水马龙,与长江沿岸的自然生态完美交融,让这座新开通的大桥成为真正的 " 绿色生态大桥 "。你所不知道的是,在这幅完美和谐的画卷背后,有着多少年的坚持和多少人的付出,这中间既有持续七八年的 " 桥隧之争 ",更有为保护好长江生态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营运中的每一份用心和努力。

桥与生态和谐相处," 不打扰是我的温柔 "

" 眼看着这座桥从江面上慢慢建起,现在终于通车了。" 南京江心洲上的 " 岛民 " 杨先生说,他经常远远看这座大桥,不知不觉中对家门口的这座大桥产生了感情。24 日通车当天,杨先生特地开车上桥跑了一圈。" 景色特别美,感觉特别棒!"

全长 10.3 公里的江心洲长江大桥,穿越了夹江、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和长江主江,其中约 4 公里涉及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夹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 4 个重要生态保护区。开车人沿途经过时,不光可以赏江景,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江豚戏水。

"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就常常见到江豚出现。" 中交二公局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 A2 标项目首席质量官梁彬彬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大桥在以 " 最温柔 " 的方式来与 " 邻居 " 们相处。近年来,江豚保护志愿者们表示,见到 " 微笑天使 " 江豚的次数不减反增。

在江北绿水湾湿地公园上方,桥下湿地公园的面积比四五年前更大了,其中栖息的野鸟数量也逐渐增多。大桥的建设、开通运营等过程中,也都照顾到鸟儿们的家园,尽量减少噪音、灯光等带来的影响。今年夏天,就有南京市民观测到江两岸停留着近千只绿头鸭,在这里栖息觅食。

当然,为了不弄 " 脏 " 江水,大桥设计者们也别具匠心。桥上是禁止危化品车辆通行的,甚至连天然的雨水,都设置了专门的收集系统。降雨后,这些雨水会被统一收集处理,保证混有桥面杂质的雨水不会直接进入长江。

如今,大家能看到这样一座 " 绿色生态大桥 " 矗立在江面,背后集结了无数人的汗水和努力。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曾经为了更好地保护好长江生态,到底主江上是该建桥还是建隧,各个方面曾经争议了多年,最终 " 北桥南遂 " 的方案才尘埃落定。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计划处处长王超回忆说,当时有生态环境保护专家提出,建桥的话可能会对江豚保护区,以及江北的绿水湾湿地公园生态产生影响。" 这种争议背后,其实是南京人对长江沿线生态的保护和关注。"

" 作为工程专家,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希望通过先进工艺和先进设计理念,尽量打消他们的顾虑。" 王超说,在后来的设计建设过程中,他们也这样做到了。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南京长江五桥总设计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崔冰表示,因为这座大桥上下游正好是江豚的栖息地,他们在设计中格外关注对桥位区环境、生态的影响。比如,桥墩增加了 " 防抖 " 措施,尽量把行车中桥墩振动对水体的影响减到最小。

" 为减少施工对‘微笑天使’的影响,我们实施了江豚专项保护,在栈桥设置了多处驱豚仪,以减少对江豚的误伤,真正做到桥梁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中交二公局项目经理杜洪池说。

" 大桥施工中还用了预制拼装的方法,就像‘拼积木’一样搭建大桥。" 中交二航局项目负责人种爱秀介绍,他们在工厂预制钢壳、梁段等构件,现场只要进行拼装,这样大大减少对桥位环境和长江生态的影响。

在涉及长江湿地部分的建设工程中,建设单位还尽量减少在水中施工的时间,降低涉水施工产生的污染。" 凡是需要在土里进行的作业,我们都加了钢护筒、围堰,施工只局限在这个范围内。等钢结构撤走后,生态就可以很快的修复。" 王超介绍。

夹江隧道四周围绕着青奥文化公园、森林公园、南京眼步行桥和城南水厂等南京市景点和市民休闲生活设施。" 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我们在施工中不仅应用了环境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还把盾构隧道产生的泥浆进行环保处理后,用到了长江大堤和江心洲公园的建设中。"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公司副总经理、南京江心洲夹江隧道建设项目指挥长史庆涛介绍。

白天的江心洲长江大桥雄伟壮观,夜晚亮灯后,桥上灯光巧妙变换,又奏出一首 " 江枫抚琴,金陵唱晚 "。这座大桥昼夜不息,24 小时免费,交通部门的预测数据显示,江心洲长江大桥通车后,日均通行量约 4 万辆。

那么,车辆产生的噪音、桥面变幻的灯光等,对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打扰到江中和江岸的 " 邻居 " 们呢?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因为在夹江段以隧道形式建设,有效避开了水源地,保护了其中的水生生物不受影响。而在江北绿水湾湿地公园 1.2 公里的范围内,一道高 5 米、总长 1180 米的不透明声屏障的设立,把桥上的噪音、灯光与自然的宁静清晰隔开,桥上还设置了禁止鸣笛标识,保证鸟类栖息的环境不会有太大改变。从开通前的测试车噪音监测来看,桥上车辆的通行对鸟类的生活不会产生影响。

" 建桥的这几年,根据相关监测单位的观察,无论是江豚数量,还是绿水湾湿地公园内的鸟类数量,都是有所增加的。所以这座大桥真的是一座‘绿色生态桥’。" 王超介绍,大桥建成运营后,相关部门还会至少监测两年时间,未来的环境验收还会对当初的环评报告,进行全面回头看,评估补偿措施、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等是否落实到位。

" 这几年的建设中,我们对生态保护的认识也是逐渐深入,要求也越来越高。" 王超说,未来这些生态保护理念还要应用到了锦文路过江通道、和燕路过江通道等前期研究和建设中。

现代快报 南京记者李娜 张瑜 潘荣 / 文 顾炜 刘畅 / 摄

(编辑 苏湘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