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生活  特产

3300份格拉条的背后——一场穿越全城的爱心搏“疫”

  在阜阳,如果让当地人推荐美食,回答“格拉条”者,十之;如果午时走进一家格拉条餐馆,大多食客络绎不绝,无论男女,不分老少。

  阜阳人对格拉条的喜爱,如同当地音乐人刘天伟在《格拉条之歌》中描述:格拉条长格拉条香,一顿不吃肚子里头急哩慌;曾经,一家外地餐饮公司申请注册“格拉条”商标在阜阳激起“民愤”,引发了一场持续多时的“商标保卫战”。

  百度地图显示,以阜阳市政府为中心,半径2.5公里范围内,有100多家以“格拉条”命名的大小餐馆。可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2月,几乎所有格拉条餐馆闭门谢客,往日景况不再,一碗稀松平常的格拉条,竟成了很多阜阳人的奢望。

  但就在这个月,一家名为“喜九幸福里”的餐饮企业与爱心人士、多名义工联手,为“疫”线份格拉条。

  因为始终以匿名方式参加公益活动,当地人无论与他熟识与否,都这么称呼他。3月11日,在答应不透露他的姓名和身份后,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爱心哥说,疫情之下,他所在的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家多日无所事事,吃嘛嘛不香。彼时,他的部分亲戚、朋友仍在卡点坚守,三餐不定,常以泡面充饥。

  “卡点条件艰苦,风餐露宿,如果能吃上一碗格拉条,应该是很幸福的事!”爱心哥拿起手机,给以前常去两家店老板打去电话,对方以“政府管得紧”,或担心安全为由,婉言拒绝。

  2月9日晚,他向阜阳义工路政求援:“我出一万元,不论多少份,你们找人做,送到一线就管了。”爱心哥强调,他的唯一要求是“送给‘疫’线人员”。

  第二天,路政向阜阳“喜九幸福里”合伙人门路转达了爱心哥的想法。此时,包括喜九幸福里在内的当地多家餐饮企经有关部门批准,从年三十开始,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爱心餐。

  “我们店负责供应包子、稀饭、豆浆,当时没有格拉条。”接到路政的电话后,门路觉得是好事,他清点了店里面粉存量,联系上做格拉条的师傅侯玉杰。

  这位现年58岁、做了20年格拉条的侯师傅,在门路创办“喜九幸福里”之初,就来到这里做格拉条。他没说二话,第二天一早便戴上口罩,从出租房赶到店里。

  在老侯印象中,格拉条是上世纪八十年出现的。那时,老侯是颍泉区闻集粮站的职工,农村人普遍贫穷。夏天的时候,人们用铁皮砸几个洞,再把面揉好从铁皮洞里挤出来,煮熟后用凉水过一下,放点盐和蒜泥就吃了,“做起来特别费劲”。

  2000年,老侯从单位下岗后,以卖格拉条营生。他说,制作格拉条的技艺经过两次改进,由人工和面、手动操作千斤顶压面,到如今由格拉条机器和面、压面一体化,既节约了体力,又提高了生产力。

  从当初单一的蒜泥,到芝麻酱、黄瓜、豆角、芹菜、榨菜、碎花生、荆芥……随着配料的日渐丰富,格拉条的口感和营养也不断提升,好这口的阜阳人也越老越多,以至于“吃饱喝足嘴一抹,啥都不想”。

  在喜九幸福里,单份格拉条的价格为10元,一碗鸡蛋茶(煮格拉条的水冲鸡蛋)2元,配料及打包盒3元。也就是说,一份标配格拉条的外卖价为15元左右。而门路给爱心哥提供的价格是10元一份,即10000元可供应1000份格拉条。

  在门路承诺供应格拉条的当晚,路政和另一位义工张春梅便通过微信群了解需求。没想到“送格拉条”的消息一出,几个微信群里都炸开了锅。路政觉得,并不是因为免费赠送,而是疫情之下,大家念想着许久没有尝到的那个味儿。

  每确认一个“疫”线卡点,张春梅都记下该卡点的具体位置、送餐时间、对接人、份数。逐一统计清楚后,她会在前一天晚上把上述信息发给门路。

  第二天上午,路政和张春梅会提前来到喜九幸福里(西苑店),帮忙清点各卡点所需格拉条数量,并跟车配送。

  活动开始的前两天,需要配送的卡点和份数不多,门路调来配餐车和驾驶员,基本保证能在一个小时内将爱心餐送到所有卡点。但随着后期卡点数量和送餐数量成倍增加,配餐车和他的私家车显然不能满足配送需求。

  “本来天就冷,大家就想吃一口热乎的格拉条。如果从做好到送到卡点超过40分钟的话,格拉条的口味会大打折扣。”为此,路政又在微信群里寻找送餐义工,条件是:有车、有时间、家人支持。

  后来,包括阜阳移动公司职工徐丹丹、务工回乡人员武中彪在内的六、七名义工加入到送餐行列中。大家每天上午11点前赶到九幸福里(西苑店),在接受体温检测和人车消毒后,进店记下当天的送餐点和对接人,以最快的速度将打包好的格拉条送到一线防控人员手中。

  记者了解到,送餐活动高峰期,平均每辆私家车要跑五、六个卡点。2月16日,这群送餐义工共为20个卡点送去了430份格拉条和馄饨;2月21日,他们送出了最多的511份爱心餐。

  送餐人员中,门路对一位名叫武中彪的义工印象极为深刻。“他穿着很普通,不怎么说话,每天很早就来店里,帮我们打包、清点、装车,送餐时也从不多说一句话。”

  记者了解到,武中彪的老家在临泉,常年在浙江嘉兴一家制作铝合金门窗的店里务工,老婆、孩子留在阜阳。大年初二,他将妻女送回老家后,在颍河西路上的一个老小区做了一周的志愿者。

  徐丹丹记得,2月17日,她独自去颍州区马寨乡送馄饨。当她看到路口一块红牌上赫然写着“疫区”二字时,心里一紧。她深吸一口气,抓紧了方向盘。坐在一旁带路的干部见状,安慰她说:“别担心,前面有卡点,戴好口罩,咱们下车量温。”

  那天,徐丹丹为马寨乡四个疫情防控卡点送去了42份馄饨。“当时看到‘疫区’两个字时,真的挺害怕的,第一次觉得疫情居然离自己这么近。”离开马寨乡后,徐丹丹给自己多喷了几遍消毒液,转念又想,“卡点的那群人不也和我一样吗?他们依然在默默坚守。”

  2月22日,她去西湖景区送餐时,刚从阜临路往南拐进景区大门时,原本只有三、五个人的卡点,突然涌出二、三十人。“大家见到我,就像是狼遇到羊一样,一下子就把我围住了。”徐丹丹有些受宠若惊,她知道大家在等格拉条,“当时就感觉自己如此重要。”

  2月20日,当她得知送餐的车辆不够用,叫来同事和朋友帮忙。下午13时许,三人送完餐后,徐丹丹想请两人吃饭,但开车在城区转了半天,愣是没找到一家饭馆。

  送餐的那些天,门路会为义工们准备午餐,但很少有去吃的。“我就觉得我们是志愿服务,应该送给一线人员吃,我们不应该去吃。”与徐丹丹的想法一样,武中彪、张春梅及参与送餐的义工送完爱心餐后,都各自回家解决吃饭问题。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是该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和全省重型、危重型病例四大医疗救治基地之一。截至3月4日,该院共收治全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5例,治愈出院155例,治愈率100%。在全省收治新冠肺炎医院中,该院收治的确诊病例最多,重型及危重型病例最多,治愈出院最多。

  31岁的张静就是这家医院的肝病一科的。1月27日大年初三,她被通知回院,到医院新成立的感染六病区上班。这个病区专门用于收治疑似新冠肺炎病人,她的工作是每天为患者抽血、消毒、挂水、采集咽拭子等标本。张静说,那段时间,该病区每天都有疑似病例转为确诊病例。

  2月11日,张静和同事们完成了为期两周的工作后,作为第一批撤离医院的医护人员,被安排在医院附近的晶智假日宾馆休整。

  一周后的2月18日,她看到喜九幸福里一位店员在朋友圈发布送格拉条的消息,顿时兴奋起来。“好久都没吃到格拉条了。”张静说,在宾馆休整期间,虽然三餐无忧,但她觉得食之无味,“每天吃盒饭、馒头,真觉得腻了。”

  她在微信群里说“想吃格拉条的接龙”,没想到群里四十多个同事一一报名。意外的是,当张静联系到这位店员,表示自费购买格拉条时,这位店员回答是:“不卖,想吃就去二院领,那边送的有。”

  张静有些失落,在群里向同事致歉。“我们已经撤离一线了,即便再想吃格拉条,也不能再给单位添麻烦。”

  2月22日,门路听店员说起此事,向张静了解情况后,答应免费送45份格拉条送到宾馆。那天中午,当张静走出房门,看到电梯口的同事们早早排好长队。领到格拉条后,大家各自回房间,有人在群里提议先拍照,比比谁拍的格拉条好看,没想到一呼百应。

  “平时上班的时候,医院经常订盒饭,桌子上很多剩饭剩菜。”不过那天中午,张静注意到放格拉条的桌子啥也没留,“连配料都不见了,第一次见大家吃的这么干净!”

  送餐过程中,门路感受更多的是心酸。2月11日,当他把30份格拉条送到阜阳市与阜南县交界的一处疫情卡点时,看到高兴地蹲在路边就吃了起来,“这跟我平常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有些食客觉得格拉条太干、太硬,会把部分鸡蛋茶倒进格拉条里。“一般情况下,没人会喝吃剩下的芝麻酱汤。”而门路在阜阳市人民医院亲耳听到的一幕是,有的医生连剩汤都喝了,“当时就觉得自己来得太迟了。”

  2月28日,“阜阳义工”微信公众号公布的《爱心送餐活动明细》显示,2月11日至2月27日,这群义工共为一线份爱心餐。

  活动期间,阜阳嘉宝莉漆、华润置地阜阳中心、丽丰集团、小有滋味、万达嘉华酒店等企业加入赠送爱心餐的行列,馄饨、撒汤、蒸饺、包子等品种也更为丰富。

  记者了解到,3300份“格拉条、鸡蛋茶”中,爱心哥赞助了1000份,阜阳嘉宝莉漆1000份,华润置地阜阳中心300份,剩下的1000份由制作格拉条的喜九幸福里赞助。

  “疫情面前,但凡我们有一点点利润,我都想送出去。”36岁的喜九幸福里合伙人门路说。2月20日至27日,他先后送出了1000份“格拉条+鸡蛋茶”,大部分都送给了环卫工、医院和卡点一线人员。

  如今,随着阜阳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包括格拉条在内的很多餐馆也陆续开门营业。虽然吃什么不再是难事,但爱心仍在延续。据了解,不少企业和人士联系到阜阳义工,希望爱心餐活动能够持续。为此,阜阳义工联合会发起“温暖岁月”爱心餐计划。3月5日“雷锋日”当天,该组织在喜九幸福里和小有滋味的赞助下,将200份爱心餐送到疫情防控一线。

  一位捐赠爱心餐的企业负责人说:“我不敢说我有多大的能耐,但是尽我会尽力去做,我们在阜阳成长,理应回馈这片热土。”

  第一次吃格拉条是在两年前,中安在线阜阳频道刚刚开通,大学同学带我去阜王路一家餐馆品尝格拉条,亲眼见到店里络绎不绝的食客和举筷动嘴时的洒脱。

  第二次是去年10月,我与朋友从太和回阜阳的途中。当时饥饿难耐,在路边寻一格拉条餐馆,虽有卤菜“协助”,总觉得肚子里不自在。

  第三次是前几日,几位友人来访,已至午时,友人说,这时候去饭店人多、不安全,建议点些外卖,问我想吃啥。我脱口而出:“格拉条+鸡蛋茶!”

  当时,我已听说阜阳的爱心人士和义工给一线人员送格拉条的故事,正在联系采访。很想尝尝格拉条的味道,便重重地点头:“来大碗的,多放辣椒、蒜、醋、豆芽子、芝麻酱,别忘了还有鸡蛋汤!”

  这一次,我吃得很香,也感受到格拉条的劲道。这股劲,如同疫情之下,这群送餐义工们的韧劲——他们连续17天穿梭在阜城大街小巷,不仅为一线人员送去了阜阳味道,还完成了一场跨越全城的爱心搏“疫”。(记者 胡广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