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经济  杂谈

■杂谈随感■明天会更美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成都市一个叫金龙的小镇上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悠悠光阴,好多事都已淡忘,只有两件深深印在记忆里。那辆编号为17号的省运输公司57队的货车和司机刘师傅是其中之一。那个年代,小镇上很少见到汽车,倒是刘师傅驾驶的17号解放牌货车十天半月便要运送货物来,每次他一来,我们一群小孩子便追逐着去看稀奇。刘师傅下车就由公社(现在的乡镇)或供销社的干部陪着,小镇上不少人也好和刘师傅套近乎——为第二天能坐他的货车,职业的优越感满满地挂在刘师傅的脸上。看看现在,就连小轿车也早已进入百姓人家,我家也一样,想走哪走哪。

  筛石灰石,是我记忆里的又一件。那时父母工资收入低,兄弟姐妹多,为补贴家用,我小小年纪,便利用课余或假期打临工,小镇的土陶社、肉食店、供销社等几乎所有单位,都有我打临工的印迹,而筛石灰石则是记忆最深刻的。

  那年春夏,小镇新建卫生院,我承包了所有筛石灰石的工作。货车一到,先把石灰石下到工地,再用水管浇透,中午放学后,便戴上两层口罩,用铁铲一铲一铲往斜撑的木支架钢丝网上抛发胀的石灰石,细的石灰粉末就漏在钢丝网里面,成为工人们砌砖的灰沙浆原料,下午放学继续;倘遇周末全天都在工地。筛一遍后,再用水浇没完全发胀的石灰石,筛第二遍,如此筛三遍便大功告成,可挣工钱28.5元。有时,豆大的汗珠裹着石灰末流到眼角边,双眼刺痛,流进嘴里,咸咸的。

  上世纪十年代,两件关涉改革的事又刻在我脑海里。1983年春天,县里召开推进改革大会前,我看见一支队伍,人人胸前佩戴大红花,排着三四列纵队通过县城的主要街道前往会场。这些佩戴大红花的人都是各乡镇的“万元户”,是勤劳致富的排头兵!队伍行进中,人们在街道两旁驻足观看,投去羡慕敬佩的目光;他们脸上亦神采飞扬,流露出自豪和荣光。敢为人先的他们成为了改革的开路先锋,为一路向前的改革开放奠了基石。

  另一件发生在1994年4月的一个上午,我所在的县供销社公司举行“社有”竞标大会,因部分职工对有关事项不理解,竞标一度中断。改革小组几人离场到楼下经理室商讨解决办法,途经通透式外墙走廊时,忽闻楼上有人起哄,一名负责人伸头向上观望,“哗啦”一声,一杯开水不偏不倚淋在他的头上……这一幕,让我们的心情刹那间五味杂陈:公司推进“社有”改革是企业到了“最危急时候”的不得已而为,不得不推;改革又必将使部分职工直接承担经营风险、部分职工下岗,一直安安稳稳、按部就班的工作说变就变,职工中难免有不满情绪。然而许多年后,经历改革的洗礼,大多数职工的日子比之前好了很多很多,回味那场改革的阵痛,感到很值。

  进入新世纪,一路见证时代大变革、社会大发展,其中两件大事尤其令我感到自豪。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伤亡惨重。然而,大地震却激发了全体中国人和海外华侨侨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抗震救灾生死营救,捐款捐物赈灾义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极重灾区对口援建……许许多多的场景让人终生难忘,灾区重建的速度和重建后的崭新面貌更令世界惊叹。我去过整体迁建的北川新县城,走过映秀焕然一新的乡村,目睹新城新村,感慨万千,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

  第二件是2018年10月4日,经过9年艰苦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座曾被国外媒体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跨海大桥,总长约55公里,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电视直播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力量!

  一路走来,我和祖国走过了艰难岁月,走过了改革的发端和阵痛,走过了坎坷和灾难,正一步步走向辉煌、走向民族复兴。我深信,向着既定目标坚定前行,明天会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