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经济  网事

贾康:今年经济增速3%左右明年要力争6%以上|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投资基金双峰会

  12月28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济安金信、钛媒体联合举办的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峰会暨中国投资基金群星峰会在深圳召开。

  会上,著名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先生发表了《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及财政政策调控思路》的主题发言。

  贾康首先回顾了中国宏观经济自2010年后的一路下行过程,在他看来,发展阶段转换、中美关系转变、疫情突来三重因素叠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速度三大压力,导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自2010年开始一直处于下行进程中,并且“这一下行过程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完结”。

  贾康判断,2022年度经济增长速度应在3%或略高于3%的水平,一般而言超不过3.3%。对于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贾康认为,中国宏观经济能否尽快如期结束下行阶段,恢复甚至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力争将经济增速往6%以上托举,2023年是关键之年。

  贾康还指出,由于防疫政策的松动使得经济回升获得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如果控制得当,染病人数虽然上升,重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死亡率可以压得很低,扛过压力期之后,我们有很大希望迎来明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势头的提升。”

  首先,我想简要回顾一下中国宏观经济自2010年以后的一路下行的过程,这个下行过程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完结。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意识到,我们必须克服矛盾累积、隐患叠加的种种挑战性的问题,提出了“稳中求进”这个带有哲理意味的指导方针。之后就年年讲、季季讲、时时讲,一直到现在把“稳中求进”表示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

  这个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过程是一个中国必然发生的发展阶段的转换,在成为中等收入经济体以后,我们必须要告别经济起飞阶段的粗放特征,而转为集约发展、高质量发展。这个状态客观上伴随着要牺牲一些速度。

  在调整过程中,我们又明确地提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结构失衡”,所以必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战略方针。在这一调整走了几年之后,本来中国有希望实现“L型转换”,经济增速已经从高速降为中高速,又不能一降再降,要转为“尾巴拉出来”的横向的平台运行状态。

  2015年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长达12个季度的年化经济增长速度在6.7%-6.9%很窄的区间内波动,那时候看来很有希望确认“L型转换”的实现。

  但是2018年一季度以后,出现了中美关系交恶这个非常重大的影响因素。此后市场预期明显不好,原来的速度底线%很快被击穿,所谓的中美贸易战演变为综合性的外交战、金融战、科技战乃至热战风险。

  中美关系交恶之后,2020年又叠加上了新的不利影响因素——疫情冲击。2020年一季度出现了几十年来没有的负增长(-6.8%),经过努力二季度以4月8日武汉解封为标志,总体的复工复产又把全年增长速度拉到了正增长的2.3%。虽然是低速度,但却是当年主要的经济体里唯一的一个正增长案例。

  2021年下半年,出现了更复杂的三重压力因素,即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个纬度上的问题交织在了一起。2021年上半年,本来复工复产有明显的向好苗头,但是下半年却出现了一个意料不到的经济下行,四季度同比只有4%的增长速度。虽然由于前面一年的基数很低,全年同比增长仍然是8.1%,但是可比性很差。

  简要地说,在发展阶段转换、中美关系交恶、疫情冲击的三重压力交织的综合作用之下,宏观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没有得到完全对冲。

  2022年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从第一季度上提出5.5%的引导性目标之后,很快碰到了超预期问题。年度的增长速度应该是在3%或者比3%高一点,一般而言超不过3.3%。所以,我们对于2023年的经济形势如果从主观来说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要努力地使经济运行景气上身而使它回归合理区间。

  2023年是非常重要的,在“十四五”前两年经济运行没有达到意愿的情况之下,怎样经过努力把经济运行态势往上推起来很关键。明年我们至少引导性的速度目标是6%,实际的运行结果争取6%更高到7%。

  同时,我认为现在拥有了值得非常看重的基础条件,就是在经过了接近3年的防疫抗疫的历程之后,我们实际上实行了优化调整松动。在松动之后,我们要有思想准备,即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会出现感染人数的上升,这个上升的压力期如果控制得好,最大可能性就是染病的人数虽然明显上升,重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死亡率可以压得很低。扛过了压力期之后,我们就有很大希望迎来一个明显的经济上行走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非常明确要求,两大宏观政策需要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得到贯彻的同时,加大调控力度和优化它们的协调性。特别对于财政政策,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很好的原则性指导,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同时也提到,加大财政的调控力度的时候,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政策工具,保证财政可持续性的时候,特别注重地方层面怎样得到中央更多的转移支付支持,通过财力下沉做好基层的三保工作,要保基本民生,要保工资发放,要保基层政府的有效正常运转。

  第一,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下一个年度,整个宏观经济发展很有希望实现速度的明显回升。今年我们财政首先在总量上面要坚定的实施扩张,基本特点表现在赤字率有所提高,赤字弥补主要依靠公债的手段,规范通过国债和地方债,在适当提高赤字率同时有可靠的资金补偿赤字的来源。

  另外,一定要在总量扩张的需求管理上优化结构的供给管理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中央所强调的赤字手段要和专项债、贴息等工具组合运用。赤字直观表现是扩张度,专项债、贴息是在总量扩张的同时有强烈的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优化结构的功能色彩。在这个功能作用发挥的同时,总的效益要支持高质量发展,这是我认为应该首先看到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有总量和结构两大维度的优化结合。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领,中央所说的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它又是体现着支出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的有机结合。我们前些年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之后,未来年度要特别强调支出方面怎么更有所作为。

  第一,财政支出规模特征,将在几年来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技术之上,继续体现出连续性。这个规模特征,当然跟赤字概念联系在一起了。

  第二,以支出规模特征体现的强度,它合乎逻辑的服务于积极财政政策总体上要求扩张效应的生成,并且这个赤字安排应该更多的着眼于全局要达到应有的强度。

  第三,支出强度概念必然还要衍生到几年来中央明确要求的支出资金要以实物工作量的考核来落实它的绩效。

  第四,财政支出强度具体落实必然还要和财政政策不可替代优化结构功能更好的有机结合,融合和体现于通盘的财政预算安排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层面相互呼应协调之中。

  再有一条,我觉得明年财政政策里面,中央实际上强调了掌握好财政积极与可持续的辨证关系,也就是扩张和安全要通盘考虑。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表现的扩张,当然是服务于全局的需要。但是提高扩张度在服务全局需要同时,相应的还要有一个怎么样合理的考虑财政自身可持续性,可持续运行之间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辩证关系这样一个视角。

  财政服务于全局的同时,可持续性是有客观规律的约定条件的。如果我们在提高赤字率和负债率这方面不能积极的服务于全局,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财政方面的偏差。如果在控制掌握赤字率、债务率的同时,超出了安全区有可能带出一个由于财政自身陷入危机的局面,这时候服务全局的积极财政政策应有的功能就会落空的问题,结果将事与愿违,所以这个辨证关系我们看清以后,要领会中央要求的。

  在财政运行可持续性保障方面,要瞻前顾后,要有必要的余地来掌握好防范风险问题。与此相关的中国地方政府层面,已经有公债发行的登堂入室之后,要特别注意另外一个相关的风险因素——阳光化举债,我们国家的地方债的规范性是相对比较高的,但是由于一些特定原因仍然存在地方隐性负债。这种隐性负债规范性低,风险度高,应成为财政风险控制所重点考虑的对象。中央所要求的风险控制,特别点到了地方债务,其实主要指的就是不规范的隐性负债,要通过制度建设、管理优化、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这样的风险因素,这也是服务于全局。

  当然,在中央特别针对地方层面,它特定的困难和问题的视角上,要以中央政府的职能更好的发挥,用好转移支付资金,更好的来通过必要的财力下沉来做好基层三保。这是明确的在明年我们整个经济要向合理区间恢复,整个发展要追求高质量过程中间,财政政策应该提到的几个在中央思路得到贯彻的基本要领。

  上是我对宏观经济和宏观政策调控领域的一些观点,很高兴能够在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峰会暨中国投资基金群星峰会上与大家做这个交流,谢谢各位!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