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阜阳生活  生活

从转战阜阳 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 夜幕下,西大桥上,一个清瘦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落寞。寒风中,行人从身边匆匆走过,没有人注意到他脸上失落的表情……直到今天,汪正林仍记得,2009年正月,他第一次来到阜阳时的情景。到阜阳, ...

  夜幕下,西大桥上,一个清瘦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落寞。寒风中,行人从身边匆匆走过,没有人注意到他脸上失落的表情……直到今天,汪正林仍记得,2009年正月,他第一次来到阜阳时的情景。

  今年42岁的汪正林,老家在安庆市潜山县。2009年以前,“阜阳”这个名字对他来说,还只是地图上的一小块色彩。“想把孩子接到城里读书,既减轻老人负担,又对孩子发展有好处。”当时,两个孩子的入学问题,是汪正林夫妻最大的困惑。尽管在已经打拼了三年,生意也稳定下来了。但对夫妻俩来说,想在扎根,那还是一个遥远的梦,“生活成本高,入学更难”。2009年春节过完后,汪正林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的生意,只身来到阜阳,重新开始。汪正林说,选择阜阳,是有原因的:自己是做课桌、黑板等文体用品代理的,省内城市中,阜阳是人口大市,且与河南、湖北较近,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并且离家也不算远。只是,这些想法在汪正林下火车的那一刻,差点消失在脑海中。“楼没有想象中高,城市也没有想象中发达。”那晚,汪正林在西大桥上徘徊了很久,他在想,自己的选择到底对不对。好在,天生爱拼搏的让他留了下来。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里,汪正林住在一个一晚不到30块钱的旅馆里,白天拿着地图,一趟一趟转公交,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跑。“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几天跑下来,对这个城市反倒有了信心。”很快,汪正林搬出旅馆,自己租了房子,还把妻子接过来,开始在阜阳打拼属于自己的事业。

  几个月后,在暑假开始时,汪正林接到了第一笔大单。“一个新建的学校,答应所有文体用品都由我来提供。”挖到在阜的第一桶金后,当年9月,他就把正准备上一年级的儿子接了过来。第二年,他把正在老家读小学的女儿也接过来。这下,一家人终于团聚了。此后的几年里,凭着诚信和拼搏,汪正林的事业越做越好,还把业务拓展到更广的领域。如今,阜城有二三十家学校都与汪正林有合作。此外,阜城的小区配套健身器材,有30%—40%都是由汪正林提供的。生意渐渐了正轨,汪正林一家的生活也随之改变。2011年,汪正林买了人生第一辆车;前不久,他又在阜城买了房。儿子、女儿一个读小学,一个读初中,成绩都不错,就学方面与本地户口学生没有任何差别。“一个宜居的城市,一家人在一起,这是最幸福的事。”汪正林说,这些,让他更加坚定要在阜城扎下根。颍州晚报记者 曹芹 实习生 江华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